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225#
发表于 2008-2-13 13: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向着敦刻尔克方向前进着。
    这是一支古怪的“无敌舰队”: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
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英国空救援船、雷达哨船……
    这支极为离奇、难以形容的船队,由各色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着。他们中有银行
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少年、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
员……他们中有面肤娇嫩的海上童子年和古铜色皮肤映着苍苍白发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明
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
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彻骨的寒风中他们饥肠辘辘……
    这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勇敢的人们却迎着枪林弹雨
和硝烟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灵活地向前行驶着,明知前方是地狱,他们也毫不畏惧。
这支勇往直前的船队为了怎样的目的奋勇向前呢?
    德国法西斯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
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只把
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
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
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不久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
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
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
    对于即将发生的悲剧,人们怨声载道,争吵不休。他们猛烈抨击上层的无能和腐败,但
仍然宁死不惧地投入到撤离部队的危险中去。于是出现了驶住敦刻尔克的奇怪的“无敌舰
队”。
    这支船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是自发前去接运部队的人民。他们没有登记
过,也没有接到命令,但他们有比组织性更有力的东西,这就是不列颠民族征服海洋的精
神。一位亲身投入接运部队的英国人事后回忆道:
    “在黑暗中驾驶是危险的事。阴云低垂,月昏星暗,我们没带灯,也没有标志,没有办
法辨别敌友。在渡海航程一半还不到时,我们开始和第一批返航的船队相遇。我们躲避着从
船头经过的船队的白糊糊的前浪时,又落入前面半昏不明的船影里。黑暗中常有叫喊声,但
不过是偶然的喇叭声而已。我们‘边靠猜测边靠上帝’地航行着。”
    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为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一直在退却,经常失去指
挥,孤立无援,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
指挥。这些疲惫的士兵步履蹒跚地跨过海滩走向小船;大批的人马冒着轰炸和扫射涉入水
中,前面的人水深及肩,他们的头刚好在扑向岸边的波浪之上,直至不齐肩深他们才上到船
上。从岸上摆渡到大船去的小船因载人过多而歪歪扭扭地倾斜着……
    一些大船不顾落潮的危险差不多冲到了岸上……
    沙滩上有被炸弹击中的驱逐舰残骸,被丢弃的救护车……
    这一切都辉映在红色的背景中,这是敦刻尔克在燃烧。没有水去扑火,也没人有空去救
火……
    到处是地狱般可怕的喧闹场,炮兵不停地开炮,炮声轰轰,火光闪闪,天空中充满嘈杂
声、高射炮声、机枪声……人们不可能正常说话,在敦刻尔克战斗过的人都有了一种极为嘶
哑的嗓音——一种荣誉的标记“敦刻尔克嗓子”。
    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08-2-13 13: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巴巴罗沙”计划
    “巴巴罗沙”的意思是“红胡子”。
    “红胡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腓特烈是崇尚扩张侵略的家伙,他
曾六次入侵意大利,并指挥十字军东侵。
    穷兵黩武的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极力效仿“红胡子”,妄图称霸世界。
    1940年12月,希特勒在极其绝密的情况下策划了一份代号为“巴巴罗沙”的计划
——即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希特勒想象“红胡子”一样,以闪电战的方式突然袭击苏联,
打跨苏联。
    为了迷惑苏联人的注意力,希特勒故意制造了种种假象,散布谣言。他把他的部队东移
说成是要进攻英国。为此,德国出版了许多英国地形,军队里都配备了英语翻译,甚至还制
定了进攻向英国登陆的所谓“鲨鱼”和“鱼叉”计划。
    在这些谣言和假象的掩护下,5月下旬,德国铁道部门每24小时开出100列军车,
在短短的两星期内有47个德军师,其中包括28个坦克师和摩托师被运往德苏边境。
    与此同时,德国却仍和苏联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关系。满载着苏联粮食、石油、矿石和各
种物资的火车,仍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
    整个苏联都被蒙骗了。6月14日,苏联塔斯社发布一则消息:
    “根据苏联方面的材料,德国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遵守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
此,苏联人士认为,关于德国打算撕毁条约准备进攻苏联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
    就在同一天,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首领召开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议,布置了全面进
攻苏联的最后细节。
    6月21日中午,斯大林接到了苏联边境的一系列报告:在西北边境,德军拆去了他们
自己设置的铁丝网;
    在布格河西岸,德军的发动机声音突然增高;
    在边境一些地方,似乎出现伪装的士兵……
    这些异常情况源源不断地汇报给统帅部。
    苏军统帅部认为这是希特勒想用激怒苏军的办法来破坏互不侵犯条约,寻找进攻的借
口。统帅部命令莫斯科的防空高射炮部队就位,但只需做好75%的战斗准备。
    下午5点时,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建议前线部队进入全面战斗准备,随时待命,
但统帅部未接受他的提议。这一天的夜晚,是苏联一年中最短的仲夏之夜。苏军俱乐部里,
官兵们正载歌载舞欢度美丽的夏夜。
    边境上德军的情况越来越异常,情报人员向指挥官汇报,但指挥官没有放在心中,官兵
们仍沉浸在欢乐中。
    突然,苏兵的通讯联络的线路中断了……
    在德军的阵地上,6000门大炮和300万德国士兵在等待着进攻的命令。
    凌晨3时,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大地一片寂静。突然,“轰隆隆,轰隆隆!”的炮声
振耳欲聋,千万发炮弹飞向苏联边界。与此同时,2000架轰炸机压向苏联边境,炸弹如
雨点般落在苏联的大地上。
    成千上万的苏联官兵在睡梦中死去了,苏联800多架飞机还未起飞就被击毁了……
    在苏联500英里长的边境线上德军发动了一场疯狂的突然袭击。
    “指挥部,指挥部,德军进攻了,请指示我们的行动。”苏联边防部队向莫斯科紧急发
报,请求指示。
    “继续监视,不要轻易行动”,莫斯科回答。
    “德国人已经越过边境,我们的军队在退却,人们遭到屠杀,城市一片火海……请发布
还击的命令……”
    “不许行动,这是命令”莫斯科回答。
    由于延误战机,苏军陷入极被动的局面。到次日太阳西下时,德国坦克已深入苏联边境
内50多公里了。
    晚上19点15分时,莫斯科终于发出了进攻的命令。苏联士兵终于向入侵的德国军队
开火了。
    希特勒在6月21日进攻苏联前夕,驱车离开柏林,来到东普鲁士拉斯登堡的指挥部,
他手足舞蹈地指挥着计划,视察着备战情况,得意忘形地说:“当‘巴巴罗沙’开始行动
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我们只要在苏联的门上踹一脚,苏联这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
    但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
    这次突然袭击希特勒总共出动了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
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全军分三路向苏联进攻:
    北路攻打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
    中路指向莫斯科,妄图占领苏联的心脏,使苏联陷入瘫痪;
    南路夺取苏联的“粮仓”乌克兰。
    希特勒的“美梦”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一个半月到二个月的时间内击垮苏
联,在冬季来临之前结束战争。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
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
    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希特勒的“美梦”破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08-2-13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
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
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希特勒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
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
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
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
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
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
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
伤残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
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
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
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
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
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
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
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
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
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
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
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
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
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
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
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
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
一级。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
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
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
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
打败德国的信心。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08-2-13 13: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保卫列宁格勒
    苏德战争爆发了。
    希特勒调集了40个师、6000门大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
勒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8月中旬,希特勒的部队兵临城下,希特勒得意忘形地向全世界宣布:要在9月1日前
占领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的人民是勇敢和坚强的人民,面对希特勒
的疯狂进攻,他们的回答是:“宁死不屈,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
    全城不分男女老少,纷纷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武器,修筑战壕街垒,投入保卫列宁格
勒的伟大斗争中去。
    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众志诚成,团结起来,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决不能让列宁格勒落入
希特勒的手中。
    由于列宁格勒人民的誓死捍卫列宁格勒的殊死抵抗,希特勒扬言9月1日前占领列宁格
勒的计划很快成了泡影。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从9月初到9月下旬,德国进攻列宁格勒的半个月内,死伤官兵17万人,损失飞机3
00架、坦克500辆、大炮500门。德国负责进攻列宁格勒的莱布元师焦头烂额,不能
不向希特勒告急:
    “我军死伤惨重,剩下的兵力已无法向列宁格勒进攻了!”希特勒接到报告后,暴跳如
雷,痛骂莱布的无能,并疯狂地叫嚣道:“给我把彼得堡(又名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
逝世后,苏维埃做出决定,将彼得堡命名为列宁格勒)城从地球表面抹掉!”
    德军使用了更阴险毒辣的计策:从陆海两方面严密封锁列宁格勒,同时日夜不停地轰
击,企图迫使城内的军民整天呆在防空洞里,无法进行抵抗。
    围困的时间越来越长,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寻找各种能吃的来弥补粮食的不
足。
    军队养马场的饲料燕麦当作粮食了;
    榨油厂做燃料的棉籽渣也成了代食品了;
    从海底沉舰上打捞起来的发了芽的谷子也成了宝贵的粮食;
    ……
    粮食一天天仍在减少市苏维埃一次一次降低粮食供应标准。
    11月下旬开始,工人每天只配给250克面包,居民只供应120克黑面包。
    城里慢慢有人因饥饿而丧生了。从1941年11月到1942年12月期间,列宁格
勒死于饥饿的人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列宁格勒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善人民
的生活,降低人民的死亡率。列宁格勒的居民在危难的时候,发扬高尚的互相友爱的精神。
共青团员们组织起服务队,走街串巷地帮助群众。他们把面包分送给居民,把政府的关心和
慰问带给民众。有人饿倒时,有一个女青年立即把自己第二天的定量面包给他吃。虽然她心
里明白,也许明天自己也会饿倒,再也爬不起来。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天黎明,一位卡车司机驾驶一车专供病人吃的新鲜面包行驶在列宁格勒的大街上。突
然,敌人的一枚炮弹在车前爆炸了,司机牺牲了。车上的面包撒得到处都是,过路居民发现
后,不约而同地拾起一只只诱人的小面包,小心地吹去尘士,仍旧放在车斗里,然后守护在
车旁,直到面包厂的另一辆面包车来把面包拉走。忍住饥饿,抗拒诱人的面包香味。这需要
多大的意志力呀!
    1941年11月下半旬,列宁格勒的粮库终于枯竭了,列宁格勒全城陷入危急关头。
    但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是不会屈服的,他们想尽种种办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冰封
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这条运输线联结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列宁格
勒终于取得和外界的支援了。这条冰上运输线被列宁格勒人民亲切的称为“生命之路”。
    狡猾的德军很快发现了“生命之路”,他们派飞机整天轰炸湖面,冰面常常无法通车。
英勇的列宁格勒居民以顽强的斗志和勇敢的牺牲精神,终于保住了这条“生命之路”。
    60辆卡车在“生命之线”上昼夜不停地行驶着,勇敢无畏的司机们冒着生命危险,冒
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冒着三四十度的严寒,把粮食、燃灶和各种急需物品运进城里同时又把
城内的老人、儿童、妇女、伤员和重要的文化珍品撤离城市。由于全城人民的团结互助,由
于司机的昼夜奋战,列宁格勒的人民终于摆脱饥饿的威胁了。
    1942年4月,全城存下了12天的粮食,从而粉碎了希特勒妄图困死、饿死列宁格
勒人民的阴谋诡计。
    1943年1月,苏军开始反攻了,2000门火炮和迫出炮一齐轰鸣,列宁格勒的战
士们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德国法西斯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的围困,终
于被突破了。
    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列宁格勒人民沉浸在胜利的
喜悦中,到处都是“乌拉,列宁格勒”的欢呼声。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红色间谍”
    1941年,日本特高课破获了一个间谍网,此案涉及9个国籍数十人,甚至近卫首相的顾问和秘书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间谍。    这个案件震惊了日本社会,也轰动世界。近卫内阁因此案而倒台。    这一间谍案的首要人物就是佐尔格。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的间谍,被誉为“间谍巨星”。    1895年,理查德·佐尔格出生在前苏联的大城市巴库。他的父亲是位受聘于高加索石油公司的德国技师,母亲是位俄国公民。    1898年,佐尔格随父母迁居柏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中学读书的佐尔格参加了德国陆军。战争期间佐尔格受了重伤,在受伤期间他阅读了不少进步和具有左倾思想的书籍,培养起对政治的浓厚兴趣。    战争结束后,佐尔格考入汉堡大学专攻政治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不久,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1924年,佐尔格受共产国际的委托,来到莫斯科筹备成立共产国际总部的谍报局。    回到母亲的故乡后,他深深地爱上莫斯科、爱上苏联,并将自己的党籍改为“苏联共产党,”并秘密地加入苏联国籍。接受了系统的情报训练他,曾到中国的上海领导那里的一个苏联情报机构。    本世纪的20年代,日本出兵占领了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并干涉苏俄革命,苏联视日本为东方最危险的敌人。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日本情报及日本人的阴谋动向,苏联情报机关决定在日本设立间谍网。    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具有惊人的才华,头脑敏锐,阅历颇深,又具有双重国籍的佐尔格脱颖而出。    佐尔格从上海回到了法国,以自己的出色才华在《法兰克福报》当上记者。他熟读德国纳粹党的书籍和文献,背诵其中的警句。被纳粹党视为“圣经”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佐尔格竟能倒背如流。在旁人的眼里,佐尔格成了一个狂热的纳粹分子。很快,他顺利地加入了纳粹党,并成了一位具有双重党籍的党员。    1933年9月6日,佐尔格以德国《法兰克福报》驻东京特派记者的公开身份,到了日本。    到日本后,佐尔格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并在德国大使馆中有了很好的声望和极好的人缘。    在莫斯科总部的授意下,佐尔格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间谍网——“拉姆扎”。并加入德国纳粹间谍组织。这样,佐尔格便成了双重的间谍。他常常在不危及苏联安全的限度内,向德国情报部门提供情报。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等少壮派军官发起“二·二六”政变,但很快被镇压下去。这次政变在国际上引起不小轰动,但日本当局严加封锁消息,一般的日本人也对这次政变不知所以然。    苏联和德国都想了解政变深刻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佐尔格的“拉姆扎”成员四处活动,搜集了大量的情报,并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中心论点:日本政局不会因政变而发生大变化,宇垣一成大将所领导的军内稳健派仍掌握政权。    这份报告一式两份分别发到了莫斯科和柏林。苏联情报机关和柏林陆军情报部对佐尔格的报告大加赞赏,更加重用佐尔格。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中国会很快屈服吗?佐尔格以记者的身份到中国调查考察,采访了中日双方的军人、领导人和百姓。他得出结论:中日战争将是长期的。斯大林看到报告后,做出援华抗日的决定。1938年5月,苏联远东军区陆军少将留希科夫向日军投降,留希科夫是苏联负责军事情报事务的高级官员,掌握苏联的大量机密,包括苏联远东谍报通信密码。    留希科夫的口供影响苏联在远东的重大决策,情况万分危急。    佐尔格以他双重间谍的身份,从德国大使馆了解到留希科夫已供出他所知的一切。佐尔格马上电传莫斯科,莫斯科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苏联远东谍报网得救了。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攻占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此时的苏联担心日本乘人之危,出兵西伯利亚,因而没有全力以赴对德作战,以至于近百万苏军毁于德军的铁蹄之下。斯大林在犹豫:是否应将在远东的苏军西调与德军作战?    摸清日本对苏联的态度,是挽救苏联的关键。这个任务交给了佐尔格,佐尔格冒着生命危险开始收集材料。    当时的日方和美国的关系也极为紧张,日本人是先对美宣战,还是去北方进攻苏联呢?    通过紧张而危险的地下情报搜集,佐尔格得出准确结论:今冬之前,日军将对美作战,暂不攻苏。    这份情报在危急之际挽救了苏联。斯大林立即将远东地区的苏军调往西线的欧洲战场,阻止了长驱东进的德国。二战期间,日本人对外国间谍极为害怕。他们开始对每一个外国人进行严密的监视。佐尔格同时受到日本和德方的双重调查。    佐尔格以自己的机敏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脱离危险境地,他竟让德国相信他是忠于纳粹觉,忠于纳粹所从事事业的坚定分子。    日本警察搜查了佐尔格日本情人花子的房间,从中发现一只小巧奇特的打火机,这是花子从佐尔格办公室拿走的微型照相机。    佐尔格受到了严密的监视。“扎姆扎”发报员的佣人一天无意向一位日本警察提到主人夜间摆弄收音机的习惯。警察马上判断出收音机是发报机。“扎姆扎”的成员因此纷纷受到了监视、逮捕、用刑。    一位成员受到严刑拷问,他以自杀抗拒,但自杀未遂。被抢救过来后他全盘供出了佐尔格及其间谍网。    1941年10月4日,佐尔格的46岁生日。日本警察逮捕了他。1944年11月7日,佐尔格被执行绞刑,一代间谍巨星陨落了。    30多年后,苏联政府授予佐尔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雄”的称号。苏联发行一枚以佐尔格的头像为图案的邮票。佐尔格在巴库出生的那条街被命名为“佐尔格大街”。佐尔格也以“红色间谍”的称号为后人所称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安妮·弗兰克日记
    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
犹排犹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
兰。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
德国。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立即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可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
战争,大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于是他决定躲藏起来。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
丹恩合伙做生意。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营业所楼上有几
间废弃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奥托认为躲在那里不太容易发现。
    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立即出境。他没有走,立即
带着全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医生也住了进来。这样,他
们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他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去散步,不能烤制食
物,更不能有任何社交活动。总之,他们必须对外抹杀自己的存在,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晚
上也不能点灯。他们和外界仅有的联系就是奥托的无线电收音机和他的四个正直勇敢的雇
员,他们给奥托等人偷运来食物和书报。
    这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压抑、寂寞、苦
闷、忧郁使得“附属建筑”里的居民们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争执与吵架——却又只
能是压低了声音地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内容。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生性活泼、开朗好动的13岁姑娘安妮?安妮是个懂事的孩
子,她当然不会跟父母吵闹着要出去玩,于是她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还是父母送给她的1
4岁生日礼物呢。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她的孤独苦闷
心情。当然也包括“附属建筑”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
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
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纳粹分子摧残、扭曲人性的控拆。“我就像
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安妮写道。
    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日记中看到,安妮是如何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具有
成熟女性心理的“大人”。青春期的骚动与渴望,心理压抑的郁闷与苦恼,初恋的甜密与颤
栗,都在日记中得到了真实的记载。
    这些日记被保存下来并出版,完全是由于一种偶然。安妮的日记写好后,被允许放在父
亲的公文包里。1944年8月4日,当纳粹警察突然搜查并逮捕“附属建筑”的居民们
时,他们只顾抢掠钱和珠宝,日记被弃置在楼板上。几天后,奥托的助手冒险偷偷回了一趟
“附属建筑”。她看见了安妮的日记,决定把它保存起来。
    1945年,幸存的奥托·弗兰克回到解放了的阿姆斯特丹,他的助手把安妮的日记交
给了他。奥托读着女儿的日记,不禁老泪纵横。女儿的音容笑貌清楚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过去,他太忽视她了,日记就放在他的公文包里,他却从没想到去读读它,没想到去理解女
儿丰富复杂而纯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如今却是物在人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忍不住抄
了一些给母亲和一位密友。没想到这位密友把它推荐给了一位现代史教授。教授立即意识到
了它的价值,在报上撰文推荐和评论它。
    在朋友们的催促下,也依照安妮本人的遗愿——她在日记中表示了希望有机会出版日记
的愿望,在朋友的帮助下,题名为《附属楼——安妮·弗兰克日记》终于在阿姆斯特丹出版
了。不久,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德文版也相继出版。各国读者反响热烈,人们给
奥托写来了信,寄来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在安妮生日时送来许多鲜花。奥托不得不歇业在
家,专门处理各地来信。这些信中,有的对奥托表示同情与慰问,有的对安妮不幸早逝表示
悲伤,更多的人表示了他们对纳粹分子和法西斯主义者制造种族迫害,造成像安妮这样的小
姑娘芳华早谢的愤怒与谴责。
    最引人注目的反应来自德国。德国是制造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战后几年中,德国
政府试图教育国民认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然而,这次,安妮
的日记却使他们大大震动了,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行。当根据安妮的日记改
编的剧本《安妮·弗兰克》在德国众多城市上演后,德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反省之中。一
位评论家说:“《安妮·弗兰克》一剧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使观众理解了历史。我们
观看这出戏就像观看一份用最谦卑而可怜的措辞写的控诉书,控诉那些人丧失人性。没有人
因我们是德国人而谴责我们,我们自己谴责自己。”一位过去的纳粹党员来信说:“我曾是
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员,但直到那天夜里看这出戏前一直不知道纳粹意味着什么。”
    安妮被埋葬在贝尔森集中营的万人坑。这里每天都有人前来举行悼念活动。一位17岁
的中学生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安妮如此可悲地结束她的生命时,年龄比我们都小。她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有人决定
灭绝她的种族。决不能让我们的人民中再出现这种非人道的仇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杀人工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占领了欧洲大片土地。这之后,他们对各国人民进行
了野蛮的奴役和掠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各国人民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抵抗法西斯暴行的行动。
    为了对付人民的反抗,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在这些集中营里,他们专
门关押和杀害无辜的群众和战俘。
    在众多的集中营中,坐落在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兰斯一个最大的杀人工
厂。
    奥斯维辛原是波兰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农村,波兰人民在这里过着祥和安静的生活。1
939年波兰被德国侵占后,这里布满了铁丝网,一个布满杀人的毒气室、焚尸场和化验厂
的杀人工厂建立起来了。
    从1940年6月开始,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世界各地运送到这里。
    有劳动能力的男人和女人从军用火车下来后,立即被送进消毒站。他们被剃光头发,换
上一身破旧的囚衣,每个人的左臂都编有号码,还有一块颜色不同的三角布:红色是政治
犯,黄色是犹太人,黑色是拒绝劳动的人。
    失去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集中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
害。
    毒气室从外表看一点都不可怕,这里有修剪得很好的草地,四周还有鲜花,入口处挂着
“浴室”的牌子,两旁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
    “犯人”们鱼贯而入,开始他们还认为只是把他们带来消灭身上的虱子。一走进“淋浴
间”,他们发现这完全是个骗局,因为哪有2000多人像沙丁鱼似地挤着淋浴呢?
    这时,重实的大门关上了,加了锁,“淋浴间”被密封起来。德国兵从屋顶上砌有蘑菇
形的通气孔倒下紫蓝色的毒药,倒完后立即把气孔封上。
    不一会儿,里面的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二、三十分钟后,抽气机
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了。尸体被运往焚尸炉烧焚,再将骨渣运到工厂磨成粉末,最后用卡
车运到拉索河边,倒入河中。
    死人和“犯人”身上的黄金和贵重的物品被搜走了,死者的牙齿和头发被敲掉和剪下做
法西斯的战略物资……有的犯人的脂肪做成肥皂,有的人皮被剥下来做灯罩……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有时一天竟毒死6000多人。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也有一家
“医院”。这座医院并不是给“犯人”们看病的,这里的医生实际上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
手。身体太虚弱或无法医治的人被扒光衣服,关进一间专门房子时,给他们的心脏注射一针
毒液,几秒钟,最多一分钟,病人就会死去。
    法西斯医生还经常用活人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和其他“科学”试验。一个叫门格勒的纳
粹医生专门做双生子的生物学“研究”。来到集中营的孩子,一般送到毒气室毒死,而双生
子则被送到门格勒处接受试验。一对双生子之一死于某种异常病症,另一个双生子则被门格
勒用手枪击中脑部,并立即解剖,目的是为了确定他的器官上是否有他同胞兄弟姐妹的类似
的病症。
    做苦工的“犯人”被逼着做繁重的劳动,他们如果干活不好或稍有犯规,则受到各种残
酷的刑罚。他们常被皮鞭或钢索抽打得血肉横飞;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被强迫趴在地上,
跳起来匍匐前进,再双膝行走……
    对于企图逃跑的人,更受到最残酷的刑罚,直至死刑。从1940年第一批犯人运到集
中营里,到1945年1月奥斯维辛被苏联红军解放为止,这里被法西斯残酷杀害的人共有
400多万人,他们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民族,其中有波兰人、俄罗斯人、匈牙利人、法国
人、捷克人、希腊人、中国人、比利时人、美国人……
    成千上万的人被屠杀了,他们没有犯有罪行,也没有参加什么政治活动或党派,他们被
送往集中营的唯一理由是他们的民族出身……他们不是被饿死、病死、被拷打折磨而死,就
是被毒气杀死。
    今天,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建成一个博物馆,它屹立在那里,向前来参观的人们控
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7: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