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169#
发表于 2008-2-10 12: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病菌和病毒的发现者——巴斯德
    一个人吃东西吃坏了肚子,发烧腹泻,医生常会说他感染了病菌,得了急性肠炎;一个
人要是得了肝炎,医生就会说他是感染了病毒。现在,人们还经常听说什么“艾兹病病
毒”、“蘑菇病病毒”等等,那么,“病菌”和“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又是被谁最
早发现的呢?
    其实,“病菌”和“病毒”都是可以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它们非常非常小,肉眼
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样子。它们都是被法国杰出的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
路易斯·巴斯德发现的。
    1865年,欧洲蔓延着一种可怕的蚕病,蚕大批大批的死掉,许多以养蚕为生的农
民,对此毫无办法。
    路易斯·巴斯德当时是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他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到法国
南部实地调查。他首先取来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仔细观察,一连几天和助手通宵达旦地
工作。
    很快,他通过显微镜发现蚕和桑叶上都有一种椭圆形的微粒。这些微粒能游动,还能迅
速地繁殖后代。他找来没病的蚕和从树上刚摘的桑叶,在显微镜下,没发现那种微粒。“这
就是病源”!“巴斯德兴奋地叫了起来。他立即告诉农民,把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统统
烧掉。这样,蚕病被控制住了。
    通过蚕病事件,巴斯德为人类第一次找到了致病的微生物,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病
菌”。怎样防止蚕病传染呢?巴斯德带了病蚕回巴黎的实验室进行研究。两年之后,他成功
了。方法很简单:把产完卵的雌蛾钉死,加水把它磨成浆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蚕有病
菌,就把它产的卵烧掉;蚕没病菌,就把它产的卵留下,用没有病菌的蚕卵繁殖,蚕病就不
会传染。
    从此,巴斯德开始研究人类致病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多种病菌。他还发现在高温下,病
菌很快就会残废,于是他向医生宣传高温杀菌法,可以防止病菌传染。现在,我们医院里使
用的医疗器械,都要用高温水蒸汽蒸煮,这就是用巴斯德发明的消毒方法,后人叫它“巴氏
消毒法。”
    1880年,法国鸡霍乱流行,怎样才能使鸡不得传染病呢?这成了巴斯德新的研究课
题。不久,他向科学院送上了自己的研究报告,他发现了传染病的免疫方法。
    巴斯德把导致鸡霍乱流行的病菌浓缩液注射到鸡身上,当天鸡就死了。病菌浓缩液放了
几个星期之后,巴斯德又给鸡注射,鸡却没有死。经过多次实验,巴斯德认识到,病菌放一
段时间之后,不仅毒性大为减少,而且还有抗病的效力。这样,他就制成了鸡霍乱疫苗,注
射后,能增强鸡的抵抗力,防止霍乱传染。
    掌握了制造疫苗的方法之后,巴斯德就开始研究使人类致病的病菌。他组织学士们和助
手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制成了伤寒、霍乱、白喉、鼠疫等多种疫苗,控制了多种传染病。
现在,儿童要打防疫针,这种免疫方法,就是巴斯德发明的。
    疯狗咬人,人就会得“狂犬病”,全身抽搐而死。巴斯德在显微镜仔细观察狂犬的脑髓
液,没有发现病菌。可是把狂犬髓液注射进正常犬的体中,正常犬马上就会得病死掉。“这
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源!”巴斯德惊奇地对助手们说。人们就把这种比细菌还小的生物
病源叫做“病毒”。
    怎样治狂犬病呢?巴斯德把刚死的狂犬脑髓取出,悬挂在一个干净瓶子里晾干,两星期
之后,把它加水磨成浆湖,注射进正常犬的体中,结果没有发病。又过两个星期,他又注射
刚死狂犬的脑髓液,结果这只正常犬没有任何反映。就这样,一种原治狂犬病的疫苗诞生了。
    后来,他又把狂犬疫苗用来给人治病,结果,他又成功了。
    巴斯德从没有停止过科学研究,直到他去世。他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全世
界人民的尊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0#
发表于 2008-2-10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北通地中海,南通红海,是连接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
重要航线,每天有成亿吨的货物在这里通行,所以被称为“国际航道”。
    苏伊士运河是在1869年开通的,在此之前,通行的船只必须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
角,这样就增加了5500—8000公里的航程。
    那么,有没有人在1869年之前就想过凿通这条运河呢?当然有了。
    早在4千年前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世纪初)的法老索斯特立斯的时候,就已
经开凿了一条运河,但运河的路线与今天不尽相同,它北段是利用尼罗河的支流,中段是一
个大湖泊—苦湖(现在叫戈尔柯湖),埃及人只在南段开凿了一段很短的运河,由克莱斯马
港(现在叫苏伊士城)通入红海。这条运河是苏伊士运河最古老的先驱。公元7世纪,腓基
尼航海家首次环航非洲的一支船队,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人们称这条运河为“法老运河”。
    7世纪以后,这条运河历经沧桑。7世纪上半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为了把埃及的谷
物运往麦加,曾挖浚疏通了这条被尼罗河泥沙掩埋的运河。到了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
考虑,又下令把运河堵塞。这样,这条运河从此被废弃了千余年。
    直到1789年5月,法国殖民者占领埃及,拿破仑率大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拿破仑
曾经计划开凿这条重要航道,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法老运河的遗迹,进行实地勘
测。但是,他的工程师们技术实在太低,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它们竟说红海
的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出10米,实际上地中海的水位倒比红海水位高出25厘米。因此,
拿破仑的工程师们说,开凿这条运河是不可能的事!接下来,拿破仑为了争夺国内权力,急
匆匆地撤离埃及,开凿运河的事也就不说了。
    19世纪上半期,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时,不少欧洲人劝说他下令开凿这条运
河,但阿里担心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会成为欧洲列强互相争夺的地方,那样的话,埃及人不
仅得不到好处,反而引火烧身,所以坚持不同意欧洲人的劝说。
    法国为了加强在中东的势力,并称霸印度洋,所以他们对开凿运河特别感兴趣,他们深
知,掌握了这条运河,就等于扼住了别人的咽喉,这样会对争雄世界大有好处。因此,他们
一再鼓动埃及统治者下决心开凿。
    1854年11月,法国人勒塞普受命来到埃及,他找到开罗总督府总督赛义德,送上
许多贿赂,用尽办法终于使赛义德同意开凿苏伊士运河。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当
然归国所有。随即,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其主要条款有:
    1.租让期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力归埃及所有。2.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
凿运河所成立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需要的所有土地。
    3.埃及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力。
    4.公司有权免税进口开凿运河所需要的机器设置。5.埃及将获得纯利润的15%。
    很明显,这个合同对埃及非常不利,租期长,获利少,而且还要免税进口,更重要的,
开凿运河所需要的土地归公司所有,严重破坏了埃及的主权完整,对埃及潜伏着莫大的危险。
    当年,“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正式挂牌工作。
    经过几年的准备,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破土动工,数10万埃及民工开始在浩瀚
的沙漠中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
    公司以极低的工资雇用民工,强迫他们冒酷暑、忍寒冻,受饥挨饿,整日劳作。186
6年以前,最多时雇用民工2.5万名,后来大量采用了疏浚机,民工数才减至1万人。据
统计,在运河开凿过程中,共死去劳工12万人。所以说,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埃及成千上
万劳工用血汗贯通的。
    在开凿运河过程中,因为沙漠中缺少水源,饮水成了问题,于是,在开凿运河的同时,
又开凿了一条引水渠引入淡水。这条淡水渠与运河并行,运河开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所
以,实际上是开凿了两条河流,相应地工程量就增加了一倍。
    按照埃及工程师里南特的开凿计划,运河基本上是南北垂直的,中间又利用了三个湖
泊,这样就可节省大量的人工。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即便在湖区段,
因为湖水太浅,又要在湖水底施工,所以整个工程难度是相当大的。
    经过10年的艰苦劳动,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
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后来经过
多次修浚,现在河面宽度为160—200米,平均深度约15米,可通行8万吨巨轮。
    10年间,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万立方米,通行前耗资4亿多法郎。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国也想把它据
为己有。早在运河计划开凿时,英国就百般阻挠,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国克服
一切阻力,英国人终于未能制止。运河通行后,英国又千方百计插手运河管理权,但都难以
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的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
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看
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同月,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违背常规,未经议
会讨论,也未征求内阁同意,擅自向国内罗斯柴尔德财团借款,采用各种手段,把埃及的7
箱股票买到手,并立刻运回伦敦。埃及的股票原价4亿法郎,而英国乘人之危仅以1亿法郎
就买到了。所以当1875年2月英国议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股票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
了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后,英国又不断购进其它零星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
国的私有财产,英国的第一个目标——控制苏伊士运河达到了。接着,英国凭借它强大的实
力,于1882年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洲各国都非常关心,1888年10月,英国、德国、奥匈帝
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土耳其等国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开会,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其核心内容是:苏伊士运河在战争时期应该与在和
平时期一样,对世界各国的商船或军舰一律自由开放,不得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
打仗。英国用它对运河的所有权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意见,直到1904年与法
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后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约内容。
    不过,实际上,英国并未遵守条约的有关条款,如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
英国偏向美国,禁止西班牙舰队从苏伊士运河通过。1905年日俄发生战争,英国允许俄
国舰队安全通过苏伊士运河。1911—1912年,意大利与土耳其发生战争,英国只允
许意大利舰队通过运河。所以,英国仍然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是否执行公约条文的。
    苏伊士运河虽在埃及境内,但为外国人所管理,这种局面持续了100年。1956
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下令收回运河主权,苏伊士运河才永远归属埃及人民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发表于 2008-2-10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马赫迪大破英军
    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树木野草翠绿茂盛,异
常迷人。但伊斯兰教徒们却无心欣赏这如诗如画的家乡风景,他们正急匆匆地赶往阿巴岛教
堂听一位阿訇宣读教义。
    这是1881年8月中旬的一天,这时苏丹正被英国殖民军所占领。
    “我是马赫迪,我要把你们从痛苦中拯救出来,我要使你们摆脱苦难,获得幸福的生
活。受苦受难的苏丹人民,站起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赶走英国强盗!”
    不少伊斯兰教徒,还未走进教堂,就听到了马赫迪的声音,他们异常激动地在倾听着,
那么多人拥在这个教堂里,竟没有一点声响。只听马赫迪接着说:
    “我要带领你们建立一个普遍平等、处处公正的美好社会。要消灭社会上不平等的差
别,要消灭邪恶势力。宁拼千条命,不纳一文钱,这就是我们的信条!”
    人们热烈欢呼着马赫迪的宣讲,非常振奋。随即马赫迪宣布:开始圣战!
    那么,这个马赫迪真是救世主吗?当然不是,他的真名叫穆罕默得·共哈迈德。因为出
身贫寒,所以能够体会到社会下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他从小就立下壮志,要赶走英国侵略
者,但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团结其他人共同抗英呢?
    经过认真准备,他决定以马赫迪的名义领导人民起来斗争。
    马赫迪的这种做法,果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少伊斯兰教教·徒来到了他的身边,准
备跟着他同英国人作斗争。当马赫迪在利用教义来宣传抗英斗争时,英国人也闻讯而来,但
是,他们不是来听讲的,而是来逮捕这些信徒的。马赫迪正想带领他的信徒去和英军比试比
试。于是,双方在阿巴岛上展开激战,结果打死了100多人敌人。
    初战告捷,马赫迪和他的信徒们非常高兴,于是,他们正式宣布起义。马赫迪先把他的
起义军带进山区,他们在卡迪尔山建立了根据地。这时他的起义军已发展到了近5000人。
    1881年12月,苏丹总督指使拉希德率1400百多名“讨伐军”偷袭马赫迪起义
军根据地,马赫迪率起义军预先埋伏在“讨伐军”所经过的山路周围,当拉希德带兵正自鸣
得意,以为可以消灭起义军时,马赫迪命令军队堵死各要道,然后亲率士兵冲下山去。“讨
伐军”仓促应战,结果,全部被歼灭。1882年4月,新上任的苏丹总督盖格勒又派遣尤
来福·沙拉得率3500人攻击卡迪尔起义军,当这支部队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时,马赫
迪统帅起义军连夜奇袭,取得成功,全歼了这支敌军。
    这两次战役,马赫迪大获全胜,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同时,大大增强了苏丹人民的抗
英信心,起义队伍迅速壮大。1883年1月,起义军攻下苏丹第二大城市乌拜依德,这
时,起义队伍已发展到3万余人。9月,英政府派希克斯率领万人大军再次征伐起义军,希
克斯除了1.1万人的埃及远征军之外,还有14门大炮、6挺机枪、500匹战马和55
00头骆驼,规模庞大,气势汹汹。而马赫迪仅有3万人马,力量悬殊。
    希克斯在进军乌拜伊德途中,一路上困难重重,因为水井已被起义军早先封填,所以英
军唇焦口干,疲惫不堪。到了乌拜伊德附近,希克斯把军队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人马在前
开路,后面是并行的两部人马,他以为这样可以前呼后应,稳扎稳打。
    马赫迪早已得到了英国行动的消息,并时刻派人跟踪打听英军布署与动向。当他看到英
军越来越近时,就在英军要走的希甘森林空地四周埋伏下了层层部队和重武器。然后派遣一
支小部队迎击敌人,另派一支5000人的队伍绕到敌后夺取敌人辎重。一切安排就绪之
后,马赫迪返回埋伏区准备痛击敌人。
    1883年11月5日,希克斯摇头晃脑地呵叱着他的部队,要求部队保持镇静,以便
不让起义军发觉,他还认为他的行动非常秘密呢。他命令部队连夜行军,凌晨时分到达了乌
拜伊德地区。刚走进一个小山坳,就遇见了一股起义军,这支起义军故意袭击了希克斯,然
后调头就跑,希克斯不知是计,下令追击。但追着追着,起义军就无影无踪了。希克斯大
怒,下令一定要找到这帮人。正当他们急于找不到人时,又一股起义军在英军前方放了几
枪,希克斯战刀一挥“给我追!”于是大队人马飞速向前。结果又是没追着。这样,敌人慢
慢地就进入了马赫迪的埋伏区。
    天亮以后,英军看到了一片开阔地,希克斯便下令英军稍事休息。疲惫的英军得令,纷
纷坐的坐,躺的躺,横七竖八。
    还未等英军喘过气来,只听“砰”的一声枪响,惊起了尚未坐下的士兵。希克斯连忙向
四周遥望,他的头刚抬起来,“砰砰砰”一连串的枪声响了起来,紧接着,起义军象天兵天
将似的,一下子从天而降,包围了希克斯的军队。希克斯一看大惊失色,连忙命令士兵投入
战斗,但是已经晚了。马赫迪率军拼杀,刹那间,英军死的死,伤的伤,尸横遍野。连希克
斯本人也被起义军打死了。
    这次战斗,起义军只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后胜利。乌拜依德战役,是马赫迪起义的
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之后,起义军所向无敌,连战皆胜。不久就占领了苏丹大部分地区,
首都喀土穆成了一座孤城。
    乌拜伊德战役更使英国政府震惊,他们为了挽回败局,又派了一大刽子手戈登担任苏丹
总督。
    1884年2月,戈登到达苏丹,先是用收买的办法,任命马赫迪为科尔多凡省的省
长,但马赫迪却劝戈登投降起义军。戈登看到劝降不成,便加紧备战,同时,他向伦敦发出
了一封紧急求援的电报。
    马赫迪已经等不及了,他于3月16日率军攻占喀土穆北部地区,切断了戈登的退路。
接着,派军队包围了喀土穆。为了使敌人投降,起义军采用了围而不攻的战术,切断了敌人
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马赫迪希望英军因饥饿而束手就擒。果然,长时间的围困,英军不但面
黄肌瘦,有不少人还开了小差。
    10月,马赫迪率军抵达离喀土穆不远的恩图曼城下。马赫迪写信给戈登,要求戈登投
降。但戈登不予理睬,因为他已得到消息,英国援军已从埃及出发,马上就会到达喀土穆。
马赫迪决定,在英援军到达之前攻城。
    12月14日马赫迪紧缩包围圈,炮弹在戈登身旁呼啸而过,戈登内心异常恐慌,他在
一封求援信中呼喊道:“我们的末日就要来了,上帝啊,快救救我们吧!”
    1885年8月26日凌晨,起义军向喀土穆发动总攻,成千上万起义军象潮水一样冲
进城内,经过短时间作战,起义军终于占领了喀土穆。
    戈登看到大势已去,便准备下楼逃跑。一个起义军战士见状,大喝一声:“哪里跑?”
只听“扑哧”一声,起义军的长予刺中了戈登的心窝。戈登来不及哼一哼,便一头栽到楼下
死了。
    随即,起义军解放了喀土穆。为期四年的马赫迪武装起义宣告成功,他们建立了统一的
伊斯兰国家——马赫迪王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08-2-10 12: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继欧洲和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这场以推行资本主义新政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
新运动,开始于明治年间,所以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过去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这个国家号称“神国”,是所谓“诸神保
护的国家”。天皇就是神的化身,他对自己的臣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忠君报国”、
“效忠天皇”的思想一直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
    到了1603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
江户设置了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统天下。在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名义上的首脑是天
皇,但实权已落在德川家族的手中。当时幕府将军把持着全国最高土地所有权,直辖约占全
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最大的封建领主。并且,还掌握着全国的商业城市和矿山,垄
断着对外贸易,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德川幕府名义上是“大将军”,实际上
自称“大君”,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大权独揽。最典型的是,幕府并不设在首
都,而在江户办公,处理国家大事,往往自作主张,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德川幕府任意掠夺土地,并把这些分封给270家叫做“大名”
的封建领主。各地大名必须宣誓效忠将军,遵守幕后法规,听从调遣。大名的领地和统治机
构叫做“藩”,意即幕府的屏障。并按亲疏关系,把200多个藩分为亲藩、内藩和外藩,
将军依靠亲藩、内藩,对边远的外藩大名严加防范。大名又把自己的领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分赐给自己的家臣,他们属于将军和大名之下,被称做武士。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
有佩刀的特权,杀死平民可以不受惩罚,是幕府将军统治人民的主要工具。
    除此之外,幕府将军又按照“士、农、工、商”四民的次序,被划在武士之下,受到等
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另外,还有30多万被称做“非人”和“秽多”的贱民,他们被排
斥在士、农、工、商之外,过着悲惨的生活。
    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幕府一方面拼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尤其把宋朝理学家朱
熹的演说定为国学,禁锢人民的思想,压制他们的反抗情绪;另一方面,推行闭关自守的
“锁国”政策,不同其它国家建立任何关系,把整个日本严密地封闭起来。
    德川幕府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18世后期,随着商品
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他们为了争得政治上的地位,摆脱封建
统治,对幕府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而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堪忍受苦难的生活,反抗的情绪也
日趋高涨,接连爆发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这些反抗斗争,严重地动摇了幕府的统治。
    正当幕府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大举入侵日本。1853年,美国海军
将领柏利率领舰队两次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港通商。幕府屈服于列强的炮火,连续与列
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和关税协定,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
外货的倾入而纷纷破产,日本人民受到双重的压迫和剥削,处境更加痛苦。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迅速激化,一场推翻封建幕府,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迫在眉睫。
    1865年12月,长州藩讨幕派高杉晋作率领以农民为主体的“奇兵队”击败保守
派,夺取了藩政权。随后,萨摩藩讨幕派西乡隆盛、大文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藩权。不久,
这两股力量结成讨幕联盟,成为全国讨幕运动的核心,他们一方面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以
调动农民、商人和中下级武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军事上武装自己,购置大量的西方先
进武器,与幕府军队抗衡。
    这一年的12月,压制讨幕派的孝明天皇去世,不满15岁的明治天皇即位。这时,宫
廷形势开始向有利于讨幕派方面发展。1867年10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讨幕派在
京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他们一方面扩充兵力,另一
方面秘密同天皇取得联系,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把德川将军赶下台去。
    明治天皇虽然年幼,可颇有见识,对幕府把持朝政也十分不满,当即答应与讨幕派联合
起来,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就写了一份“讨幕密诏”,交到大久保利通他们手里。
    大久保利通等人接到密诏,欣喜若狂,赶紧打开细细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不讨此贼,何以上谢光帝之神,下报万民之深仇!”大家高兴地叫起来:“天皇英
明!天皇万岁!”
    紧接着,他们便召集讨幕派的重要人物,于186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京都天皇
宫中的一间书房里,商量具体的对策。
    “我们有天皇的诏书在手,可以说是出师有名啊!”一个武士得意地说道。
    “对!有这份诏书,看德川庆喜还有什么招术!”另一个信心十足地应和道。
    正时,门外突然闯进一个宫廷侍卫,气喘吁吁地说道:“诸位大人,德川庆喜刚刚见过
天皇,主动请求辞去将军的职位,把政权交还给天皇了!”
    原来,德川庆喜听到风声,觉着形势对己不利,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辞职,以免与改革
派正面冲突。
    西南各诸侯怎能相信德川庆喜会轻易把政权交出,一眼就看出这是对方的缓兵之计。大
家讨论一番,一致同意以武力解决问题,给德川庆喜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他们调兵遣将,很快把自己的部队调集到京都附近,准备发动宫廷政变。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皇宫,解除德川幕府驻后宫警卫队的武装。
他们簇拥着年少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大权全归天皇掌握。明治
天皇随即颁布诏书,决定建立由他领导的新的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些
改革派主管政事。
    德川庆喜连夜逃出京都,退居大阪,集中了全部兵力,杀气腾腾地向京都进犯。他们打
着“解救天皇,请除奸臣”的旗号,兵分两路,准备以钳形夹击京都。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寿人以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武装,在京都附近的
鸟羽、优见两地迎击幕府军。明治天皇亲自到阵前督战,大村益次郎率领的5000名装备
精良的政府军,早已占据有利地形,架起了巨炮,静等幕府军的到来。
    夜半时分,两军相遇,双方展开了大厮杀,只听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幕府军虽然人数
众多,但军心涣散,士气很低,刚一接触,便四处溃逃。而政府军却斗志旺盛,以一当十越
战越勇。
    与此同时,改革派还提出“减免租税”、“四民平等”口号,把农民和商人都争取到自
己一边,以壮大自己声势。因此,由三井等富商资助的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由市民群
众送到前线,并有许多市民找出土枪、土炮直接参战。幕府军早已不得人心,面对铺天盖地
而来的政府军和百姓,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纷纷投降。德川庆喜看到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仓
惶撤退,逃到江户。
    政府军不给对方以喘息之机,跟踪幕府残军,迅即包围江户。
    德川庆喜看到自己的军队已经瓦解,江户的居民又不拥护自己,再战只有死路一条,于
是决定放下武器,向天皇投降。随后,政府军便开进江户,这样,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
之久的德川幕府垮台了。
    1868年3、4月间,明治政府先后颁布了《五条誓文》和《政体书》,从而提出推
行资本主义新政的基本方针,从1868年—1873年,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收回封建地主领地、取消封建身份级制、扶植资本主义工商
业、破除封建主义旧文化。这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由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
    但是由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软弱,尚未形成独立
的政治力量,因而国家的领导权落在中下级武士手中,他们虽然资产阶级化了,但仍保留着
浓厚的封建主义因素,使它日后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08-2-10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
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
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
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接着说道:
“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
    “对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
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威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
玩意,经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
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
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当天晚
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非常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
吧!”
    于是,弟兄俩个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干了起来。
    “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
做!”
    弟兄俩个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起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
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
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
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个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
来了一个男孩。
    “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划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
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
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
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
    莱特兄弟非常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
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
威尔伯有点怀疑。
    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
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
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
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
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
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
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
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
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
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
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
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
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
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
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
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弟兄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
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
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
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
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
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
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
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一定的斜度,好让飞
机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威尔伯先飞。
    威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
也慢慢地转了起来。
    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
    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
    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
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
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
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达到高速,所以一会
儿就栽了下来。”“对呀!”威尔伯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
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
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
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威尔伯,在飞机后面追
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
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威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达到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
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达到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
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
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
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
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
终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
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
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发表于 2008-2-10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列宁的青年时代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
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
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
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
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
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
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
治,纷纷起来斗争。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
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
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
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
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为了
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
哥被沙皇杀害,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
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
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
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
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
    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
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
治问题非常了解,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
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
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
    “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
“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
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
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
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
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
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
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
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
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
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
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
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
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
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
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
人牢房里,他写出了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
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
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
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
“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
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
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
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
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
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
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
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
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
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
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08-2-10 1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五一”国际劳动节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
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
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
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
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
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
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
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
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
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
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
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
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
资本家的折磨。
    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
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
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
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
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
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
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
    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
    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
    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
    我们要晒晒太阳,
    我们相信:
    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
    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
    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
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
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
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
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
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第二天晚上7点,3000多名工人聚集芝加哥秣市广场,怀着沉痛的心情,为死难工
友们举行追悼会,声讨政府当局的暴行。
    会议秩序井然,快10点钟时,大会即将结束,突然,有200名武装警察冲进了会
场。一名警官大声叫道:
    “散开!快散开!不准在这里聚众闹事!”
    工人们纷纷抗议道:“为什么不准我们开追悼大会?”“你们故意制造血案,还不许我
们为死难者默哀,还有天理没有?!”
    “少费话?我们奉令驱散非法集会!如果不听劝告,我们将用武力解决!”这位警官蛮
横地叫道。
    “举行集会是我们的自由,你们无权驱散!”工人们拒理力争。
    警官见势不妙,举枪叫道:“弟兄们,把这帮穷工人立即驱赶出去!”
    如狼似虎的警察马上冲进广场,抡起棍子,朝工人头上、身上打去,工人们奋起反抗,
广场顿时大乱。
    “轰!”突然响起了一阵强烈的爆炸声。原来,这是埋伏在工人队伍中的资本家走狗,
故意向人群投掷的一颗炸弹。四名工人当场倒卧在血泊之中,几名警察也炸死炸伤了。
    这是资本家故意制造的事端,以给政府当局大规模镇压工人一个借口。这下,政府立即
调动大批军警,疯狂向工人队伍开枪,有200多名工人被打死打伤,更多的工人被逮捕起
来。
    随之,资产阶级的报纸大造舆论,诬蔑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人是“投掷炸弹者”。
    政府当局顺手推舟,把八名工人领袖交付法院,诬告他们犯了杀人罪。
    陪审团主要是由大工厂的工头组成,而出庭作证的,则是被警察局收买的工贼。
    结果,8月20日,法院判处七人绞刑,一人15年徒刑。工人不服,向州最高法院上
诉,裁决是维持原判。后又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他们根本就不受理此案。
    这下,激起美国各地工人群众的强烈抗议,他们联合起来,纷纷举行抗议集会。但政府
当局仍然于次年11月杀害了其中四名工人领袖,三名改判无期徒刑。一名则死于狱中。美
国芝加哥工人的鲜血,燃起了全国工人斗争的烈火,并迅速漫延到欧洲和其它大洲。全世界
的工人阶级纷纷举行罢工运动,与万恶的资本家做殊死的斗争。
    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下,尤其是全世界工人运动的斗争下,美国政府终于在一个
月后,宣布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运动终于取得初步的胜利。
    为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1日的罢工运动,为推动整个世界工人阶级的斗争热
情,就把这一天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在以后的每年5月1日,各国的工人阶级都
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以争取自身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21: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