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8-2-10 10: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果戈理
    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一出戏,戏名是《钦差大臣》。这是
个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精彩极了,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观众完全被征服了,不时爆发一
阵阵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这时,从一个豪华包厢里站起来一个人,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只听他恨恨地对身边的
王公大臣说:“这叫什么戏!我感到它在用鞭子抽打我们的脸,其中把我抽打得最厉害。”
说罢,他出了包厢,气呼呼地回到了宫中。贵族大臣们早就感到不痛快了,戏好象专门讽刺
他们似的,沙皇走了,他们一个个都溜掉了。戏还在演,观众还在热烈地鼓掌和欢笑。为什
么沙皇如此讨厌《钦差大臣》这出戏呢?这事我们要先从他的作者果戈理说起。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年4月1日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
得县索罗庆采镇。他父亲是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博学多才,爱好戏剧,曾经用俄文写过诗,
用乌克兰文写过剧本。他常带着年幼的果戈理去看戏,所以果戈理从小受到熏陶。上中学
时,他就尝试写剧本,在学校举行的节日晚会上,果戈理亲自登台演戏,他尤其善于演老年
人的角色,老师们都说他有演员的天才。
    1828年底,果戈理中学毕业到彼得堡,谋得了一个小公务员的职务。这期间,他看
到了俄国官僚制度的黑暗内幕,上司贪赃枉法,同僚卑鄙庸俗,果戈理很快就辞职不干了。
但这段生活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835年,果戈理出版了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集《密尔格拉得》,主要表现俄国偏远的
乡村里地主们空虚庸俗的生活。其中写得最好的一篇小说是《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故事
大致是这样的:
    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是邻居,要好的朋友,两人亲密无间,形影不
离。伊凡诺维奇的脑袋长得象一只尖头朝下的萝卜,而尼基福罗维奇的脑袋长得象一只尖头
朝上的萝卜。伊凡诺维奇是纵向发展又瘦又长,尼基福罗维奇则是横着发福,又粗又胖。两
个伊凡各有所好。伊凡诺维奇喜欢吃香瓜,每次吃饭后都要吃两个香瓜,吃后把瓜子包在特
备的纸里,纸上写着:“此瓜食于某日。如有人同座,则在后面加上:“与某君同食”。尼
基福罗维奇喜欢洗澡,而且把桌子茶具都放在澡池里,他喜欢在这样清凉的境界中喝茶。后
来,两人为争夺一支猎枪,尼基福罗维奇骂伊凡诺维奇是只“公鹅”(俄语意思是“笨
蛋”),为此两人结下深仇大怨,一连打了十几年官司,双方都倾家荡产。由此我们看出,
俄国地主的生活是多么无聊啊?
    继《密尔格拉得》之后,果戈理又出版了一部小说集:《彼得堡故事》。这部小说集主
要描写的是俄国京城的黑暗现实,其中最有名的是中篇小说《外套》,主人公叫亚卡基,是
个小公务员。他每天埋头抄写公文,每年只有400卢布的收入。他的外套已经破烂不堪,
好不容易省吃俭用,做了一件外套。他兴高采烈地穿着新外套去上班,大家要他请客,后来
他的顶头上司,一个副科长答应代他请。亚卡基也应邀参加了晚会,在这天夜里回家的路
上,他的外套被强盗抢走了。他去找警察局长,局长不管。又去找某个“要人”,“要人”
把他痛斥了一顿,他吓晕了过去,回去后倒在床上。第二天,他发高烧死掉了。这个小说揭
露了俄国贵族官僚的自私冷漠,描写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1835年秋天,果戈里去拜访普希金。两人谈了一些文学创作上的问题。接着,普希
金讲了一个笑话,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他说:“两年前,我到喀山一带搜集材料,准备写一
部关于普加乔夫的历史著作。路过奥伦堡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时,那里的县长听说我是彼得堡
去的,把我当作皇上派去的‘钦差大臣’,拼命奉承巴结我,还向我行贿。想象一下当时他
们的丑态吧!我一再声明自己不是什么‘钦差大臣’,等他们弄清了真相,对我的态度立刻
不同了,象变成另外一个人似的。”“竟然会有这种事!真可笑。”
    “是啊,这样的事也许在我们专制的俄国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说起来,这真是个喜剧素
材呢!”
    “对呀!我马上回去写个剧本,把这种丑恶的事写进去,把官场中的丑态统统揭露出
来。”
    1835年底,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写成了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
836年初开始上演,引起了轰动。但却遭到沙皇和官僚们的痛恨,他们写文章恶毒攻击作
者,还威胁要把果戈理流放到西伯利亚。果戈理不得不离开俄国,逃亡到意大利。
    《钦差大臣》的情节是这样的:
    剧本一开始,县长就召集手下大大小小的官吏开会,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钦差大臣要
来了。”于是这些人个个心惊胆战,因为他们平时作恶多端,唯恐被戳穿后受到处罚。这
时,有个彼得堡的小官吏赫列斯达可夫路过小县城。官僚们以为他就是钦差大臣,争先恐后
地奉迎巴结。县长把他请进家里,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可夫当初莫名其妙,后来
索性假戏真唱,官吏们排着队向他行贿。赫列斯达可夫捞了一笔钱之后偷偷溜了,县长明白
自己上了当,正要派人追赶赫列斯达可夫,这时真正的钦差大臣到了。官僚们听了这个消息
面面相觑,个个呆若木鸡。
    《钦差大臣》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官僚的丑恶。县长是外省官僚的典型代表,他当官当了
30年,老奸巨滑,贪污成性。他自己说他骗过三个省长,骗子中的骗子都上过他的当。他
用各种名目敲榨勒索老百姓的钱财,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捞取钱财的机会,县里的其他官吏没
一个是好东西,法官一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慈善医院的院长阴险毒辣;教育局长是个酒
鬼,每天喝得烂醉;邮政局长专门偷看别人的信件。赫列斯达可夫则是厚颜无耻的骗子,他
吹牛撒谎,说自己当过局长,每天都能见沙皇,明天就要当元帅了。等等。他吹牛吹得漫天
漫地,连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话是真的。
    《钦差大臣》通过艺术形象全面批判了俄国社会中的丑恶,所以才遭到沙皇的痛恨。
    果戈理逃到意大利之后,在罗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那里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
说《死魂灵》的第一部。《死魂灵》的基本情节是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企图利用购买“死魂
灵”牟取暴利的故事。俄国地主把农奴叫做“魂灵”,当时俄国地主不仅拥有土地,而且拥
有农奴,主人可以任意买卖他们。每10年,国家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调查后死掉的农奴在
国家户口花名册上仍然存在,地主照样为他们纳税,直到下次注销为止。乞乞科夫想趁新的
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之前,买进1000个死魂灵,再到救济局抵押,每个魂灵200卢布,
就可以赚20万。他拜访了不少地主,买了许多死农奴,但最后事情败露,乞乞科夫逃之夭
夭。
    《死魂灵》刻画了俄国地主的丑恶群像。乞乞科夫拜访的第一个地主叫玛尼洛夫。他是
个精神极端贫乏,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整天沉溺在毫无边际的幻想之中的地主。他没有个
性,对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非常满意。玛尼洛夫经常抽着旱烟管,坐在屋门口幻想在自己庄
园的池塘上架一座桥,桥上可以开商店。他幻想在河边建造一幢大宅子,修筑一座高高的塔
楼,从那儿甚至可以看见莫斯科。他相信自己很有学问,可是书房里的一本书看了两年才看
到第14页。他非常醉心于“优美的礼节”,可他的礼貌让人觉得虚假而可笑。当乞乞科夫
来到他家门口时,两人谁也不愿先进门,互相谦让了两个小时,结果两人侧着身子稍微挤了
一下,同时走了进去。总之,玛尼洛夫的思想感情畸形发展,是个百无聊赖、毫无价值的废
物。
    泼留希金是乞乞科夫拜访的最后一个地主。他又贪婪又吝啬。泼留希金有万贯家财,上
千个农奴,但他仍然不满足,满脑子都想着搜刮更多的财物。他每天在村子里转来转去,东
瞅瞅西看看,凡是他眼睛看见的,能拿得动的东西,他都捡回家扔在自己的院子里。什么锈
铁钉、碎碗片、旧鞋跟,女人用过的破布等等他都要,以至于他走过的路根本用不着打扫。
他吝啬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他自己吃的穿的比一个乞丐还不如,家里几十个农奴只穿一
双靴子。儿子和女儿都受不了他,从家里跑掉了,而他一文钱也不给儿女。有一次女儿带着
他的小外孙回来看他,他把小外孙抱在膝盖上玩了半天,临走时只给小外孙一枚旧钮扣做礼
物,女儿气得发誓再不回家了。
    总之,通过这些地主形象,果戈理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反动和腐朽。
    接着,果戈理着手写《死魂灵》的第二部。他想在第二部里写几个好地主,树立俄国地
主的正面形象,把乞乞科夫写成弃恶从善。但他写了很长时间,仍然不满意,因为没有现实
基础,他无法凭空写出好地主来。最后,他一气之下把第二部的手稿扔进壁炉烧掉了。
    1847年1月,果戈理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集》。在书中,他竟然说农奴制是俄国
历史发展的基础,不能动摇。俄国应该退回到中世纪的宗法制社会中去。他甚至荒谬地声称
地主是农民的父亲,农奴必须服从地主,农奴的脸不过是一些没洗尽的猪脸。进步的思想知
识界感到非常震惊,别林斯基于1847年7月15日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果戈理
进行了严厉痛斥。
    1852年3月4日,果戈理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8-2-10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万古不朽”圣马丁
    有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
    圣马丁无私、善良的手,
    轻轻揩干美洲母亲的泪水,
    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欢乐,
    消除了母亲三百余年的痛苦与伤悲!
    胜利谁能比配?
    丰功伟绩如激动人心的春雷。
    何等值得自豪啊,
    祖国纯洁高尚的儿子!
    南美永远盛开的蓓蕾——
    圣马丁,最能使你万古不朽的,
    还是你激流勇退!
    这首诗极力赞扬了南美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何塞·圣马丁。
    圣马丁的父亲曾任亚佩尤的副都督,本人是军官,在西班牙参加过反对拿破仑占领军的
战争,不但有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而且有远大的理想。
    年青时的圣马丁博览群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
马赫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对他的影响很大。
    后来,圣马丁投身于推翻殖民统治的解放斗争,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苦心经营,训练
了一支主要由黑人和混血种人组成的安易斯山解放军。1817年初,圣马丁率领远征军5
000人翻越1.2万英尺的安吊斯山,出其不意地进攻智利的西班牙守军,彻底击溃了敌
人。这次胜利在南美独立运动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使南美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
攻。次年2月,智利宣布独立。
    不久,圣马丁又组织力量,组建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从海上向秘鲁进军,秘鲁是西
班牙在美洲最为坚固的殖民地。1821年7月,圣马丁率军进攻利马,一举成功,利马解
放,秘鲁也宣布独立。圣马丁由于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共和国推为“护国公”。
    由于圣马丁在南美解放运动中树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后来担任了阿根廷北方军总司令,
还享有“南美洲的解放者”、秘鲁、智利、阿根廷三个共和国的“祖国之父”和“自由的奠
基人”、“南方的华盛顿”等各种称号。可以说,没有圣马丁,就没有南美的解放,就没有
南美各共和国的独立和自由!但是,正当人们以无限钦佩的心情来庆祝圣马丁的胜利时,圣
马丁却主动的辞去了阿根廷北方军总司令的职务,要求去一个偏僻的地方——古乐省当省
长,在那里,他组织与训练新兵,进军智利。智利解放后,新政府任命他为最高行政长官,
他又谢绝了,而他接受的,是当时最重的担子——组织阿根廷、智利联合部队,以攻克殖民
者的最后阵地——秘鲁。最后,当他取得了赫赫战功,阿根廷人民准备热烈欢迎他时,他却
悄悄地躲开了。
    关于他激流勇退的原因,有各种说法,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举世闻名的“南北巨子”瓜
亚基尔会谈。
    1822年7月25日,圣马丁来到瓜亚基尔,与南美洲北部的“解放者”、著名的委
内瑞拉革命领袖、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西蒙·玻利瓦尔会谈、会谈的第二天与第三天,
是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任何第三者参与,只有这两位享誉南美的“南北巨子”。因
此,会谈内容也只有他们两个知道。可是,会谈结束后,玻利瓦尔未作任何透露,以后也未
作任何回忆,而圣马丁也同样缄口不言,所以,这次秘密会谈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远解不
开的谜。
    但是,举世关注的“南北巨子”会谈是不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的,人们对会谈内容
作了各种猜测。
    从会谈前的气氛看,是和谐、愉快的。圣马丁到达港口时,玻利瓦尔的两位助手去迎
接,玻利瓦尔在他要居住的宾馆欢迎他。在人民的欢呼声中,两位巨人紧紧地拥抱到了一起。
    但是,会谈结束后,圣马丁神情严肃,默默地走出了大厅。玻利瓦尔则带着一种神秘的
表情,当通宵舞会在极度欢乐中进行时,圣马丁却悄无声息地与同行的一位将军不辞而别,
返回了秘鲁。
    返回秘鲁不久,圣马丁在“第一届国会”上,郑重而严肃地宣布辞去国家首脑和军队统
帅的职务,决定不再拥有任何权力。并取下了他身上象征权力与最高荣誉的两色绶带,真诚
地对议会成员们说:
    而今桂冠布满了整个南美洲战场,我的头颅却要躲避最后胜利的桂冠!我的心灵从来没
有被甜蜜的感情激动过,然而今天却激动了我的心!对一个为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战
的斗士来说,胜利的喜悦只能使他更加诚心诚意地成为使人民享有权利的工具……我异常高
兴地见到了国会的成立,在这届国会上,我辞去我所拥有的一切最高权力!我今天讲话的目
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所有议员先生都不要投我继续执政的选票!”
    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吃惊,纷纷劝说圣马丁收回辞呈。但圣马丁意志坚决,从各个方面
解释了他辞职的原因。不过,人们隐约感到,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瓜亚基尔会议,可是,关
于这点,圣马丁只字未提。
    夜幕笼罩了大地,一切是这样的寂静。也许,圣马丁的心里也知夜晚这样宁静、安祥?
因为他这个时候正骑在马上,静静地注视着万籁俱寂的夜色。
    圣马丁骑马悄然无声地离开了利马市,又悄悄地坐船来到智利,随后离开了曾为之奋斗
不懈、并付出满腔热爱的祖国。远赴欧洲,去迎接他穷困潦倒的晚年!
    一个曾为国人无限敬仰的领袖,何以会作出如此选择呢?人们又把目光聚集到了瓜亚基
尔会谈上。
    一种说法是:在与玻利瓦尔会谈时,双方在根本问题上产生了争执,玻利瓦尔当时39
岁,血气方刚,可能对圣马丁态度强硬,寸步不让。而圣马丁当年44岁,由于32年的戎
马生涯,身体严重受损,所以自动让出统帅之位,让玻利瓦尔独自率军扫清殖民残余势力。
    另一种说法更为世人所公认:“当时圣马丁与玻利瓦尔的部队面临与殖民军的“过渡港
之战”的前夕,圣马丁所率部队有许多病员,又因其他原因,使阿根廷、智利政府不能全力
支持他,而他迫切希望增援,所以,便在瓜亚基尔与玻利瓦尔会谈,希望得到玻利瓦尔的帮
助。如果玻利瓦尔在另一线牵制殖民军,就有可能取得胜利,否则,圣马丁以少攻多,势必
会出现敌我双方的对峙,这样的话,就会延缓拉美独立的进程。结果,经过与玻利瓦尔密
谈,他明白了两人之间的分歧,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为了南美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利
益,他痛苦地选择了放弃权力的做法,而不是等待将来与玻利瓦尔兵戎相见。
    或许,后世历史学家看得更清,托马斯·基朵在他所著的《圣马丁与伟大的史诗》中写
道:“玻利瓦尔对圣马丁在解放秘鲁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是不高兴的。为了争夺最后胜利和
南美洲的最高权力,玻利瓦尔就会以大胆的手段,带领他的部队与圣马丁的军队争斗。两支
革命军火并,圣马丁认为是‘留在世界上的一件十分丢脸的丑行恶名!’所以他作出了痛苦
的抉择!”
    圣马丁也曾说过:“我并不寻求荣誉”,“我的剑绝不为争权夺利而出鞘!”只要秘鲁
和整个拉丁美洲真正独立,我“将远远地离开这里”。
    圣马丁把自己毕生为之奋斗而取得的,也是南美洲最辉煌的胜利果实与最高权力、荣誉
主动拱手让与了他的革命伙伴同时又是对手的玻利瓦尔。所以他受到了全世界许许多多人的
赞扬,称他为“一个在历史上几乎无双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8-2-10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解放者”玻利瓦尔
    西蒙·玻利瓦尔是南美洲北部地区民族独立战争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整个拉丁美
洲反抗殖民统治的革命运动中最为杰出的领袖。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功勋卓越的革命者,他被
授予了“解放者”的光荣称号。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城的一个大地主、大资本
家家中。在他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房产
以及呢绒商店等。与其他地主资本家一样,他的家庭既是压制人者,又是被压制者。对奴
隶,他们压榨、剥削、奴役,凭借他们的金钱过着剥削人的生活。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
上、经济上又受到西班牙殖民者的歧视、压制。所以,这些土生地主资本家迫切希望推翻殖
民统治,挣脱殖民枷锁。
    1799—1806年,玻利瓦尔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留学,吸收了进
步的革命思想,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影响了他以后的生活道路。1806年,玻利瓦尔回
到祖国,立刻投身于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1810—1812年,委
内瑞拉第一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因积极革命而成为领导人之一。第一共和国失败后,他重
新组织力量,继续斗争。1813年,他率领革命军解放了加拉加斯等地区,打败了殖民
军,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向可恨的奴役者宣布一场决死
战!”正是在这时,他被授予了“解放者”的称号。不久之后,第二共和国又失败了。玻利
瓦尔不得不流亡于牙买加、海地等国家。
    当玻利瓦尔来到海地的时候,此时的海地已经挣脱荷兰殖民者的统治而独立了,所以他
请求海地总统佩蒂翁支持他的革命斗争。他的愿望满足了,佩蒂翁非常支持推翻殖民地、争
取民族独立的活动,当即答应送给玻利瓦尔7艘船和大批武器弹药,玻利瓦尔非常感谢,表
示要像海地那样,赶走殖民者。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1816年3月,玻利瓦尔率领一支200多人的爱国部队,乘风
破浪,来到委内瑞拉北海岸的奥里诺科省登陆。这次登陆,玻利瓦尔吸收了前两次共和国失
败的教训。他要率领战友们彻底赶走殖民者,他对战友说:“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还
要解放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
我相信,只要南美大陆上的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经过准备,他们决定先袭击加拉加斯,然后占领它,再进军内地。但是,加拉加斯是军
事要地,有西班牙军队重兵把守,经过激战,玻利瓦尔的部队伤亡惨重,不得不立即撤退,
这次袭击又失败了。
    之后,玻利瓦尔认真总结经验,宣布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号召全体黑人起来为争取自
由而斗争。这样,就赢得了大量黑人的支持。同时,他还决定,没收西班牙王宫和反动派的
财产,许诺分给革命军战士土地,取消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并保证分土地给他们等。这些措施
获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拥护,大大加强了革命斗争的实力。
    军事上,玻利瓦尔也采取了更为有效的战略战术原则,他们不再去攻击大城市、与敌人
硬拼,而是把部队引入了奥里诺科河流城的东部地区,对战斗非常有利。
    1818年10月,位于奥里诺科河下游的安哥拉徒城热闹非凡,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成立了。此时的玻利瓦尔激动异常,现在的革命爱国军队已今非昔比,黑人、农民、手工业
者、城市小资产阶级都极力拥护并积极参与了抗击殖民军的斗争,草原牧民也组成抗敌队
伍,与他们一道共同战斗,力量大大加强了。
    玻利瓦尔信心更强、斗志更坚,他决心率领各阶层人民坚决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的
独立与自主。早在欧洲留学时,他就立下誓言:“不打碎西班牙殖民者束缚我的祖国的枷
锁,我的心将不安宁。我的手将不倦地打击敌人!”此时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
了。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2000名革命军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南美洲西
部的安第斯山。他们的目的是突袭新格兰纳达地区的西班牙人并占领这个地区。安第斯山横
卧在委内瑞拉和新格兰纳达之间,由委内瑞拉到新格兰纳达的通道早已被西班牙军队占领,
玻利瓦尔只好率军走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中。战士们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顽强地走着,
有时他们不得不手抓野藤、脚登险石,一个个轮流而过,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革命军
由平原初到山地,因空气稀薄,呼吸困难,不少人走到悬崖峭壁时,头晕目眩,甚至有人一
头栽落万丈深渊,为了社会的独立、人民的富强,贡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终于翻过了安第斯山,战士们欢呼雀跃,精神抖擞,准备以更加坚强的力量去打击殖民
军。在新格兰纳达的一片高原谷地上,他们突然发现了敌人,玻利瓦尔立刻组织战士们向敌
人发动突袭。随着“冲啊!”的呼喊声,革命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
    面对从天而降的革命军,西班牙军队惊慌失措,匆忙拿起武器应战。但还未等他们转过
身,就被革命军一枪打死了。不少还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西班牙人转眼之间成了革命军的
俘虏,其中有不少军事指挥官。
    这次袭击大获全胜,玻利瓦尔乘胜追击,立刻向波哥大进军。波哥大的西班牙守军顽强
抵抗,双方展开了艰苦的鏖战。最后,玻利瓦尔终于取得胜利,占领了波哥大,解放了哥伦
比亚地区。
    接着,玻利瓦尔率军回师委内瑞拉,以强大的攻势横扫委内瑞拉全境,西班牙军望风而
溃,不堪一击。玻利瓦尔把军队开进首都加拉加斯,随即解放了全国。
    委内瑞拉解放后,革命军南下厄瓜多尔,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英勇奋战,又大败殖民
军,革命军占领了首府基多城,厄瓜多尔宣布解放。
    至此,南美洲西北部地区获得了解放。玻利瓦尔看到,应该建立更为牢固的革命阵地,
组成坚强的抗敌部队,所以1819年12月,新格兰纳达、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共同成立
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被选为总统和最高统帅。不久,革命军又多次出兵,扫
清了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境内的殖民军残余势力,南美洲北部地区得到彻底解放。大哥伦比
亚共和国成立以后,玻利瓦尔仍然致力于抗击殖民军的革命事业。为解放秘鲁,他率军与西
班牙军队进行了浴血奋战。秘鲁当时是西班牙势力最为顽固的地区,所以玻利瓦尔经过艰苦
的战斗,以巨大的代价才取得了胜利。所以当秘鲁东部(又叫上秘鲁)被玻利瓦尔解放以
后,就改名为玻利维亚,目的是纪念这个国家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一生参加过大小472次战役,为南美洲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世
界人民抗击殖民侵略树立了榜样。
    但是,玻利瓦尔在各方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革命时提出的不少口号、诺言都没有实
现,如虽宣布废除奴隶制,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农民也未得到土地,甚至战士也长期拿不到
军饷。而且,玻利瓦尔忽视了革命军的团结,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他就把南美洲另一位
杰出的革命领袖圣马丁排挤出革命阵营,使革命受到重大损失。所以,玻利瓦尔渐渐失去了
群众基础。
    1830年5月,玻利瓦尔辞去大共和国总统职务,同年12月17日,因病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8-2-10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人类的耻辱——奴隶贸易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比贩卖人口更为耻辱的了,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
上,公开的奴隶贸易竟然延续了长达四百年的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可耻的
一页!
    奴隶贸易发生在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大批
的廉价劳动力和巨额的财富或货币资本。要达到这个目的,资本家除了残酷压榨、剥削工人
外,就是掠夺海外殖民地的大量财产。后来,美洲被发现,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又把美洲作
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大量土著居民如印第安人被成批地赶往矿井,当他们被榨干最后一滴
血汗时,他们又被成批成批地埋于废弃的矿井之中。就这样,他们在用生命为资本家积累着
一枚枚硬币。
    土著居民因过重的劳动而过早的结束了一个个生命,这样资本家的劳动力来源就难以得
到保证,因此,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
    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可以得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所以,不少资本家纷纷把
精力投入到贩奴活动中。1730年,拿四码白布就可以在非洲换取一个黑奴,把这个黑奴
运到牙买加,可以卖60至100英镑。18世纪末,一艘贩奴船往返一趟,运300多名
黑奴就可获利一万九千多英镑。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尤其是最先垄断奴隶贸易的葡
萄牙,都在贩奴运动中发了横财,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十分充足的条件。所以有人
说,一个个黑奴的躯体就是一块块砖,无数黑奴的血肉就是无数的钢筋水泥,极度繁荣的欧
美城市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纽约等,都是靠这些砖块一层层垒起来、靠这些钢筋水
泥一点点浇灌而成的。1769年,殖民主义者贴出了一张贩卖黑人的广告,原文是这样的:
    1769年7月24日,查尔顿,下月3日,星期四,将拍卖94个年轻、健康的黑
奴。其中,成年男子39个,成年女子24人,男孩15人,女孩16人。这些奴隶是由戴
维和约翰·狄亚斯公司刚从塞拉利昂运达的。由此我们可以略窥当年奴隶贸易的一斑。这张
广告仿佛在展示着当年残无人性的掠夺者的赤裸裸的凶恶本质。
    为了拯救处于痛苦深渊的苦难者,人类创造了上帝。上帝是万能的,他可以拯救或者惩
罚积善行德或弃善从严者。但是,这些奴隶贩子却打着上帝的旗号为非作歹而丝毫不害怕上
帝的怪罪!他们把贩奴的船命名为《耶稣号》、《神的礼物号》、《圣母玛利亚号》等,一
些传教士不但助纣为虐,为奴隶贩子大唱赞美诗,而且还亲自参与奴隶贩卖!
    奴隶贩子捕捉黑人的手法也不断变化。最初他们亲自去非洲大陆掠捕,在掠捕过程中,
有不少贩子被打死打伤。所以,他们不久就改变策略,自己只端坐一方,让非洲本地的黑人
头目去捕捉自己的同胞,这样更加安全、更加有利可图。捕获到奴隶之后,为了防止他们逃
跑,奴隶贩子把黑奴一个个用铁链锁起来,甚至用铁丝从黑奴的肩胛骨处穿起来,然后囚禁
于牢笼之中,等待运往美洲。
    一般的贩奴船从欧洲起航以后,直接从欧洲各地开往非洲西岸距美洲最近的内亚湾,在
这里,用船上的商品换取奴隶。奴隶上船后,在每一个奴隶身上都要烙上所属奴隶主的姓
名,之后,戴上脚镣手铐后串上铁丝,就象运送一头猪、一只大象那样把奴隶塞进拥挤不
堪、污浊熏天的船舱之中。他们根本不考虑奴隶的生命安全,更不考虑奴隶的健康状况。所
以,运送过程中,经常是各种疾病凶猛肆虐,还不时流行瘟役。
    当然,疾病和瘟疫奴隶主非常关心,他们害怕这样会影响利润,所以,只要发现患病黑
奴,尤其是奄奄一息者,他们就会立刻把他们扔入大海之中。尽管如此,奴隶的残废率仍达
百分之三十甚至百分之五十。
    对于敢于反抗或不听从他们摆布的奴隶,奴隶贩子会施加他们能够采取的任何处罚,轻
者以皮鞭抽打,重者被砍头、挖心、断其手足、以绳索活活勒死以及扔到一望无际的海水之
中等。这些手段残忍、毒辣,令人触目惊心。不少奴隶不堪忍受这种非人待遇,一有机会他
们就奋然反抗奴隶主,殴打奴隶贩子,或者是逃亡,有些奴隶则宁愿跳海自杀!奴隶们在用
种种方式方法表示着他们对这种残忍的贩奴制度的反抗。
    在非洲大陆和美洲种植园、矿区中,这种反抗更是频繁。不少时候,奴隶们揭竿而起,
共同反对统治者,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一页又一页可歌可泣的壮举!
    从1700年到1845年,仅在英国和美国贩奴船上就发生了五十五次奴隶起义,而
在美洲广大奴隶遭受奴役的殖民地区,这种反抗就更加激烈。光是美国黑奴就举行过250
多次起义!奴隶起义影响最大者,要算1790—1803年的海地黑奴起义,这次起义极
大地震动了整个世界,敲响了拉美殖民地奴隶反对殖民统治者的警钟。其领导者杜桑虽然受
到法国殖民者背信弃义的欺骗,被捕而死,但海地人民仍然坚持斗争,最终于1804年建
立了独立的海地国,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由奴隶创建的国家,他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
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贩奴运动的起因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需要,同样,贩奴制度的废除也是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的必须。由于奴隶经常反抗、怠工、罢工、逃亡,甚至起义等,奴隶主感觉到光靠压榨
奴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另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需要的是自由劳动力,这种自
由劳动力随着大工厂的出现,其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客观上为奴隶自身的解放提供了条
件。
    于是,十九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带头开始掀起了废除奴隶
制的运动,从此,废奴运动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广大被压
迫的奴隶迎来了他们的新生。尽管如此,世界范围的贩奴运动并没有嘎然而止,断断续续的
贩奴活动又持续了近百年,直到十九世界末才基本结束。
    实际上,贩奴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奴隶取得了完全的自由,所谓自由劳动力,是资
本家剥削奴隶(工人)的另外一种更为隐蔽、更为堂皇的一种说法。但是,无论如何,取消
了奴隶贸易毕竟是跨过了黑人历史上最为丑恶的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8-2-10 10: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自由海地的诞生
    19世纪初,拿破仑在欧洲挥舞马鞭,横扫一切封建势力,他的威望日高一日,所到之
处,万众欢腾。
    正在这个时候,1801年下半年,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法国殖民地海地发
生了暴动,来势凶猛,大有赶走法国殖民者的声势。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海地位于中美洲大西洋西部的圣多明各岛(又叫海地岛)的西半部,原来被强大的西班
牙殖民者占领,后来法国打败西班牙,占领了海地。海地人大多是非洲黑奴的后代,世代忍
受着殖民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早在1790年,海地的黑白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发动了武
装起义,试图用暴力手段争取与白人完全平等的公民权,但是由于起义准备不足,也没有提
出反映广大黑奴要求的革命口号,所以没有得到广大奴隶的支持,在法国殖民者的血腥镇压
下,起义失败了。
    但这并未阻止海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决心,一年以后,1791年8月,混血种人和
黑人再次发动武装暴动。他们高喊“宁愿死也比当奴隶好”的口号,猛烈地向殖民统治者和
白人奴隶主发动进攻。起义军放火焚烧了咖啡园和甘蔗种植园,烧毁了殖民者的豪华别墅和
其他建筑物,杀掉了残酷压榨奴隶的法国殖民官吏和白人奴隶主,起义军受到广大黑人奴隶
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声势越来越高。起义刚开始两个月,烽火便燃遍了全国各地,有2
00多个咖啡园、甘蔗园被毁坏,有2000多名法国殖民者被打死,法国人胆战心惊。
    在这次起义中,涌现出不少起义英雄,如杜桑·卢维杜尔、克里斯托夫、德萨利纳等。
其中杜桑更是一位杰出的海地黑人领袖。他原是奴隶出身的种植场马车夫,与一般奴隶一
样,他从小就受到法国殖民者和奴隶主的欺凌。杜桑对于这一切早已暗下决心,誓把法国殖
民者和奴隶主杀掉,争取黑人的自由。所以后来他刻苦学习了法文,还经常阅读卢梭、孟德
斯鸠等思想家的著作,接受了新的思想。
    参加起义以后,杜桑以严明的纪律统率部队,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他率领的部队
发展壮大,很快成为起义军的主力,他本人也成了海地奴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793年,法国因国内混乱,只派出了6000人的军队去镇压起义,被起义军彻底
摧毁。西班牙、英国看到有机可乘,又先后派兵入侵海地,去镇压方兴未艾的起义烽火。但
杜桑领导起义军英勇奋战,终于相继赶走了英国、西班牙侵略军,把他们赶入大海,英、西
军队狼狈逃窜。同时,杜桑又平定了黑白混血种人上层集团的叛乱活动,最终统一了整个海
地岛,并建立了革命政权。
    1801年6月,海地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宪法明确规定废除奴隶制度,所
有海地人不分人种、肤色一律平等,都享受自由的公民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贸易自
由。海地宣布独立。在这次会议上,杜桑被选为终身总统。拿破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消
息的。他立刻召见他的妹夫黎克勒,命令他远征海地。
    1801年12月,黎克勒率领54艘战舰、3万名士兵,开始了企图恢复法国殖民统
治的远征。
    杜桑领导起义军坚决保卫自由海地。他对战士们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我们黑奴
世代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法国人又回来了,他们企图从我们手中夺去我
们的自由,我们宁可战死也不决不能答应他们!让我们共同奋斗吧!我们要让法军饿死、渴
死、累死,让海地变成这些强盗的活的地狱!努力吧,自由属于我们!”
    当3万法军来到海地的时候,起义军就在他们要登陆的地方点起火来,烧毁那里的一
切,法军所到之处,一片灰烬,只有满地尘土、满眼浓烟似乎在怒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不速
之客。
    法军找不到吃的,饥饿难忍。他们甚至找不到喝的,因为水中已被起义军下入了毒药。
法军的战斗力大大削减,黎克勒大伤脑筋。此外,起义军利用有利地形,四处出击,法军不
时有人阵亡,法军狼狈不堪,到处挨打。
    一个作战部队无吃无喝,人困马乏,又不熟悉地形,如何能作战!不要说提高战斗力,
就连最起码的作战能力都不具备。这样下去,如何向拿破仑交代?黎克勒在思考着在想方设
法完成任务。
    不久,一个大胆而有效的计划出来了。黎克勒满心欢喜,他立即召集部下,把这个意见
告诉他们,法军将士听了以后,也都非常高兴,他们的任务终于可以完成了。
    黎克勒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给杜桑,信中说:“法国和海地虽然相距遥远,但我们世
世代代都很友好,以后还要继续友好下去。目前,我们之间存在一些分歧,这是误会,我们
应该把误会消除,所以,我建议,我们坐到一起进行谈判,有什么话、什么问题,我们都可
以商量。我相信,我们会消除误会的。请来我们这里吧,我的朋友,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您
来到之后,就会发现,没有谁是比我更诚实的朋友了。至于您的安全,我们将绝对保证,将
不会有任何人对您施以非礼。”
    这封信确实够“诚实”的了。杜桑相信了黎克勒,一个人单枪匹马来到法军驻地。
    这时候,黎克勒听说杜桑来了,为自己设计的骗局成功而非常高兴。
    “报告将军,杜桑来到了。”一个兵士报告黎克勒。“逮捕他!”黎克勒简捷有力地下
达了命令。
    杜桑被带上镣铐。当他知道自己上当受骗,怒气冲天,破口大破黎克勒:
    “你们背信弃义、卑鄙无耻!你们是强盗,一伙强盗!你们杀死我,只不过是在海地砍
倒了一棵自由之树,你们砍倒了这棵,将有成千上万棵生长起来,你们是砍不完的,等着瞧
吧,你们这伙强盗,你们都将一个个滚出海地去!”
    黎克勒和他的部下听了杜桑的叱骂,竟一齐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
    1802年5月,黎克勒逮捕了杜桑,随即把他押送到法国,交给了拿破仑。拿破仑下
令将他送进监狱。1803年4月,这位杰出的黑人领袖死在法国监狱中。
    杜桑之死,使海地人民更加清醒地认清了殖民主义者丑恶、凶残、卑鄙无耻的本质,也
更激起了海地人民对殖民统治者的仇恨。他们决心继续完成杜桑未完的事业,为争取海地人
民的独立、自由、幸福而勇敢地战斗!
    不久,海地的革命烈火又熊熊燃烧起来,革命者在克里斯托夫和德萨利纳领导下,继续
抗击法国殖民者。
    在海地人民的英勇反抗下,法军行动艰难,再加上海地蔓延黄热病,侵略军损失惨重,
伤亡达3万余人。1802年11月,黎克勒也死于黄热病,法国侵略军陷于绝境。180
3年10月,法军终于投降。法国远征舰队载着仅余的8000老弱残兵返回法国。回国途
中,所有人员又被英国海军俘虏,于是,黎克勒率领的庞大的远征军最终全军覆没。
    1801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并恢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名称——“海
地”,其意为“多山的地方”。
    海地革命是拉美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黑人革命;揭开了整个拉丁美洲黑人革命的序
幕,为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建立自由国家树立了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08-2-10 10: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电灯的发明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
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
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多少年来,很多科学家想尽办法,想发明
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化学家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
灯。但这种光线太强,只能安装在街道或广场上,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无数科学家为此绞尽
脑汁,想制造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家用电灯。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
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象他发明的电灯
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他一生只在学校里念过
三个月的书,但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其发明创造了电灯、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等100
0多种成果,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12岁时,便沉迷于科学实验之中,经过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学和实验,16岁那
年,便发明了每小时拍发一个信号的自动电报机。后来,又接连发明了自动数票机,第一架
实用打字机、二重与四重电报机,自动电话机和留声机等。有了这些发明成果的爱迪生并不
满足,1878年9月,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
力照明的书籍,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经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
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可马上
就断裂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
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致使它马上断掉!”于
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一通电,果然没有马上熄掉。
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
    可不管怎么说,爱迪生终于发现:真空状态时白热灯显得非常重要,关键是炭丝,问题
的症结就在这里。
    那么应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好呢?
    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
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
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各种稀有金属,
效果都不很理想。
    过了一段时间,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
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可试来试去,还是
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的真空程度更高,灯的寿命已延长到
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
个小时的电灯呢?
    实验工作陷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一个寒冷的冬天,爱迪生在炉火旁闲坐,看着
炽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语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条已经试过,该怎么办呢?爱迪生感到浑身燥热,顺手把脖子上的围巾
扯下,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
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又制造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
一下子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这个消息一传开,轰动了整个世界。使英国伦敦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煤气行也出现一
片混乱。人们预感到,点燃煤气灯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电光的时代。
    大家纷纷向爱迪生祝贺,可爱迪生却无丝毫高兴的样子,摇头说道:“不行,还得找其
它材料!”
    “怎么,亮了45个小时还不行?”助手吃惊地问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
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个小时固然很好,可去找什么材料合适呢?
    爱迪生这时心中已有数。他根据棉纱的性质,决定从植物纤维这方面去寻找新的材料。
    于是,马拉松式的试验又开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爱迪生都做了试
验,甚至连马的鬃,人的头发和胡子都拿来当灯丝试验。最后,爱迪生选择竹这种植物。他
在试验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显微镜一看,高兴得跳了起来。于是,把炭化后的竹丝装
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这下,爱迪生终于松了口气,助手们纷纷向他祝贺,可他又认真地说道:“世界各地有
很多竹子,其结构不尽相同,我们应认真挑选一下!”
    助手深为爱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所感动,纷纷自告奋勇到各地去考察。经过比较,
在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为合适,便大量从日本进口这种竹子。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开设电
厂,架设电线。过了不久,美国人民便用上这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竹丝灯泡。
    竹丝灯用了好多年。直到1906年,爱迪生又改用钨丝来做,使灯泡的质量又得到提
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当人们点亮电灯时,每每会想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
明。1979年,美国花费了几百万美元,举行长达一年之久的纪念活动,来纪念爱迪生发
明电灯一百周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8-2-10 10:5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欧文和他的“新和谐公社”
    “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
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
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
    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25年10月在美国所发表的演讲。这个
“崭新的社会”他已于1824年开始着手创办,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不少人议论纷
纷,有人赞扬,有人反对。
    那么,欧文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新和谐公社”又是怎么回事呢?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一个马具匹家里,7岁开始
参加劳动。9岁时就当了学徒,在伦敦的一个小店里做事,20岁起在纱厂里当职员,从小
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资本主义带
来的苦难,所以他对被压迫者非常同情,他曾说,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因
此,他总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1800年,欧文与苏格兰一个工厂主的女儿结婚,并被任命为这个厂的经理,管理着
2500多个工人。这样,他就有条件把自己的理想一步步予以落实。
    他在自己的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首先,他把工人的劳动时间,由每天13—14小时缩减到10个半小时,禁止使用9
岁以下的童工,把各种对工人实行的罚款制度一一取消。其次,他从工人福利待遇出发,尽
力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如办起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
校,给青年工人有学习文化的机会,还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对有病或年老的工人进行
照顾。
    这样,欧文的这个工厂实际变成了贫困阶层的“福利工厂”,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和赞
扬。
    欧文在管理这个工厂时,他有意识地聚攒了一大笔钱,1823年他提出了建设共产义
新村的计划,试图让他的理想更大规模地变为现实。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
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
    欧文站在船上,思绪万千。这次他到美国,与以往历次不同,他要把他长期以来一直萦
绕心头的理想社会付诸实施。他要尝试一下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为理想的社会,如果这个
社会事实证明是可行,世界将为此而改观!
    “可是,如果行不通……”欧文不觉暗暗地想“不,一定能够行得通的,这么合理的公
平社会怎么会行不通呢!”他不再多想、也不愿再多想了,他横下一条心,即使倾家荡产也
要去实现理想。
    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立刻去寻找最适合他建立新社会的地方。结果,他用20万元
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于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园”——“新和谐公社”就这样开始
一砖一瓦兴建起来了。
    欧文非常兴奋地带头劳动。他们砍伐树木、焚烧野草,开荒种地,盖房架屋,不久,一
个个村落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村外是红花绿草,交相辉映,青山
绿水,蜿蜒曲折。林内街道整齐,树木成列,各种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会议室、阅览室、学
校、医院,甚至临时休息室,应有尽有。街心花园恬静幽雅,温馨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美
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这与充满血腥的资本主义腐朽统治下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
    欧文还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他们规定,全体公社成员按照年龄
大小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5岁到7岁的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琅琅的读书声给全体成员
一种欣慰与自豪,他们仿佛看到了“新和谐公社”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全人类的未来。8
岁到10岁的儿童。除学习外,还要参加公社各种有益活动和必要劳动,如修整花园、做家
务等,从中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
在工厂、作坊等学习一定的手工技能,以便将来为参加工作作好准备。
    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厂作工,有的在
农田参加农业劳动,或是参加一定的脑力劳动。公社的未来发展,全靠这个年龄段的主力
军。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需以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
卫工作和参与产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等脑力劳动。
    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个部门的生产工作。40岁到60岁的
人,则主持对外交往。接待宾客或是产品交换等。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老人集体,负责捍
卫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监督宪法的实施落实等。
    这样,“新和谐公社”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相处。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想看一看这个
公社是如何“和谐”的,尤其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境地的劳动者更是带着惊奇、带着羡
慕、带着希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也希望在这个公社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甚至连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如美国费城科学院院长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
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是这样的吸引人,以至于除赞成者对之大加赞扬外,连反对者也
众口一辞、连声感叹。
    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而
且,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
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
    更何况,其总设计师欧文的建设理论也有致命的弱点,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成员的活
动目的只要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生产少,消费多,
产生矛盾。因成员觉悟水平不一,导致脑力劳动者日趋增多,而体力劳动者日渐减少,以致
于技术工和一般工人匮乏,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甚至连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也不得不闲
置起来,如公社的一家染坊能与当时美国最完善的染坊相抗衡,但都无活可干,一个纺织厂
每天能生产400磅棉纱、一个面粉厂每天能生产60桶面粉,都不得不时时停工。还有一
块大到3600英亩的麦田因缺少足够的劳动耕种而收入微薄。这种情况,使欧文自己再也
没有钱来补贴公社的逐日亏损了。4年以后,“新和谐公社”终于宣告了破产。
    “新和谐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家们,毕竟在资本主义统治下
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 15: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