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复制链接]
120#
发表于 2008-2-6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谢司起义
    “打倒邪恶的法官!”
    “打倒民事法庭!”
    1786年秋天,波士顿正在审理一起农民负债案。突然,几百个农民手拿刀枪棍棒,
高呼着口号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30岁左右的高大汉子,冲到法官面前,扯下他头上的假
发,扭着他的衣服,一把将他从座位上拽了下来,扔在了地上。法官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
抖,往日的威严一点也没有了。陪审员们看势头不好,一个个赶忙溜掉了。
    为首的那人名叫丹尼尔·谢司,他为什么带人来砸法院呢?
    原来,美国独立之后,只有资产阶级和投机商发了大财,广大人民仍然一贫如洗。战争
期间,大陆会议和各州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曾经发行了大量纸币。但战后物价飞涨,货
币不断贬值,到1781年底,纸币几乎变成了废纸。理发店用它来裱糊墙壁,水手们用它
来制作纸衣,穿在身上游行,表示对政府的不满。有人甚至在狗身上粘满纸币,以示抗议。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各州政府为了债主的利益颁布法令,逼迫借债人按当年硬币数额折价偿
还。另外,政府为偿还战争时期借的外债,成倍的增加税收,农民一年的收入,还远远不够
缴税。监狱里挤满了负债的农民、手工业者和退役军人。广大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
纷拿起武器举行起义。当时最大的起义就是谢司领导的东部农民起义。
    谢司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独立战争爆发后,他离开故乡,投军作战。在战争中,
他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上尉。由于他英勇善战,当时志愿支援北美独立战争的法国将军拉法
叶非常欣赏他,还曾经送他一把宝剑。战争结束后,谢司回到家乡,穷得家徒四壁。为了能
吃两顿饱饭,他不得不卖掉拉法叶送他的宝剑。谢司深深体会到战后美国农民的悲惨处境,
他决定用武力向政府反抗。
    1786年秋天,谢司和鲁克·德率领600名农民举行了起义。他们从康科德出发,
向波士顿挺进,首先砸了波士顿法院。
    “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一切公私债务!”
    “打倒压迫穷人的法庭!”
    “打倒社会的吸血鬼——投机商!”
    起义者每到一处都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宣传自己的主张,许多农民参加了进来,起义
队伍不断壮大,到1786年底,已发展到1.2万人。马萨诸塞州的许多城镇都被他们占
领。政府马上开会讨论对策,马萨诸塞州的资本家一天之内就筹款4万英镑,组织一支40
00多人的军队,准备围剿起义军。
    1787年1月,谢司率领起义军的主力2000多人到达斯普林菲尔德,准备攻打那
里的军械库,夺取武器,然后攻占波士顿。
    这时候,狡猾的马萨诸塞州州长为了赢得时间调集军队,假装邀请起义者谈判,谢司等
人误认为政府已经屈服,中了敌人的圈套。谈判一开始,农民觉得自己的目的就要达到了,
便离开军队,四散回家了。政府当局却调齐了军队,出奇不意的向起义军发动了进攻。起义
军措手不及,仓促抵抗。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之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军被迫撤向西
部荒野。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雪,起义者没有弹药,没有粮食,不得不放下了武器。起义失
败了。
    1787年3月,谢司被提交法院审判,被判阴谋推翻政府罪,处以死刑。消息传出
后,各地人民纷纷提出抗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一年后,谢司被释放。
    谢司起义虽然失败了,他追求民主和自由的精神却永远受到公众的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发表于 2008-2-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
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是
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
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
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伏尔泰本名叫弗鲁索瓦—玛利·阿钱埃,1694年生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公证人家庭。
少年时期,他在耶稣会主办的贵族学校读书。中学毕业之后,父亲一心想让他学法律,将来
当法官或律师,但伏尔泰却立志成为诗人。他的确有诗人的天赋,他经常出口成章,即兴写
诗。由于他写了一首嘲笑贵族的讽刺诗,结果被关进巴士底狱。在狱中,他仍然坚持创作,
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1718年,《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获得成功,
他一举成名。
    伏尔泰成名之后仍然写讽刺诗嘲笑法国贵族,结果遭到贵族子弟的毒打,第二次被关进
巴士底狱。出狱后被宣布驱逐出境。他不得不流亡到英国。在伦敦,伏尔泰以新奇的眼光观
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研究了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物理学。他还接触到了英国
新兴文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他的剧作翻译介绍到法国。1743
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书简》,在这部书里,他赞扬英国革命后取得的成就,批评法国封
建制度,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
平等。他主张在法国建立一个在“哲学家”引导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国内
有言论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对天主教会,激烈谴责教士的贪婪和愚民的说教,他称天主教教
主为“恶棍”,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此书一出版,即
被法国政府判为禁书,并当众烧毁。
    为了避祸,伏尔泰来到法国和荷兰边境一个古老偏僻的贵族庄园,隐居在他的女友
德·爱特莱侯爵夫人家中,一住就是15年,直到1749年侯爵夫人去世。在此期间,他
写下了悲剧《恺撒之死》、《穆罕默德》、讽刺长诗《奥尔良的少女》,哲理小说《查第格
或命运》,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以及科学论著《牛顿哲学原理》。
    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邀请访问柏林。他来到一个比法国更黑
暗,更残酷的封建专制国家,却幻想借助“开明君主”的力量,进行某些社会变革,实现启
蒙主义理想。然而,腓特烈二世只把伏尔泰当作宫廷点缀,给外人一个“开明君主”的形
象,实际上他实行的是军国主义的野蛮扩张政策。伏尔泰丝毫不能改变德国现实,1752
年,他离开柏林。
    1760年,伏尔泰在法国与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定居下来,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的
最后20余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政治著论,包括哲理小说《老实人
或乐观主义》、《天真汉》、哲理诗《自然规律》等,他还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
成《中国孤儿》。
    伏尔泰虽远离巴黎,却仍然关心法国社会现实,他晚年写了许多文章和小册子,抨击教
会和专制统治,它们以化名和匿名的方式在欧洲各地流传,推动了进步的思想运动。当时欧
洲成千上万的哲学家、艺术家、演员慕名拜访伏尔泰,另外还有人给伏尔泰写信求教,伏尔
泰都热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费尔奈庄园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伏尔泰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积极为无辜受害的人士奔走,最突出的是发生在176
2年的闻名欧洲的卡拉事件。当时,法国社会中天主教教会的权力极大,天主教僧侣被列为
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教会经常残酷压榨和迫害人民。1762年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
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而自杀了。天主教会马上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为想改信天主
教,被信新教的父亲杀死了。法院于是把卡拉全家逮捕,进行严刑拷打,将卡拉判处死刑。
处死的这一天,刽子手们先用铁棒打断了卡拉的双臂、肋骨和双腿,然后把他挂在马车后
面,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后还点上一把火,把尸体烧成灰烬。
    伏尔泰听说这件事之后,异常愤怒,他亲自调查事件真象,把这件冤案的调查报告寄给
欧洲许多国家,全欧洲都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痛斥法国士鲁斯的地方法院。四年后,
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了他家人的自由。从此,伏尔泰被称为“卡拉的恩人”,受
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以后,伏尔泰又为新教徒西尔文、拉巴尔等人的受迫害案鸣冤,经过多
年的斗争,终于使他们恢复名誉。所以伏尔泰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声望越来越高。
    伏尔泰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最有成就的文学作品是
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是其中的代表作。
    《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的邦葛罗斯是个哲学家,在他看
来,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在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走向美
好。”邦葛罗斯一生的遭遇是对他的“哲学”一个极大嘲讽,他先染上梅毒,接着又遭到宗
教裁判所的火刑,后又被卖为奴隶,但他冥顽不化,死不改口,仍然坚持说世界尽善尽美。
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但严酷现实粉碎了他的乐观幻想。
他是德国男爵的养子,由于他与男爵的女儿居内贡小姐相爱,结果被贵族偏见极深的男爵赶
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流浪,到处都看到封建专制的腐败和天主教会的罪恶。到里斯本时,
他遇到了大地震。为防止全城毁灭,教会与大学博士相勾结,认为只有“在庄严的仪式中用
文火慢慢烧死几个,才是阻止地震的万试万灵的秘方。”为此,教会抓了5个人。其中一个
人的罪名是娶了自己的教母;另外两个葡萄牙人是“吃鸡的时候把同煮的火腿扔掉。”在场
的邦葛罗斯和老实人似乎赞同他们的吃法,于是,他便也被一块儿送上宗教火刑场。结果三
人被烧死,邦葛罗斯和老实人却奇迹般地脱了险。老实人历尽磨难,认识到世界就象一个屠
宰场,他抛弃了乐观主义。最后他找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
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伏尔泰的理想。
    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在路易十五死后重返阔别28年的巴黎,人民群
众夹道欢迎这位勇敢的斗士。5月30日,伏尔泰病逝。临终前,神父要他承认基督的神
主,他愤然拒绝。反动教会不准把他葬在巴黎。大革命时期,伏尔泰的骨灰运回巴黎,在法
国伟人公墓隆重安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08-2-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攻占巴士底狱
    “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万地向巴士底狱奔去。他们有的
拿着火枪,有的握着长矛,有的手举斧头,人们呐喊着,像大海的怒涛一样涌向巴士底监
狱。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
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前。后来,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
建筑,就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那里
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犯。
    巴士底狱高100英尺,围墙很厚,有八个塔楼。上面架着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装
有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怪兽,虎视
眈眈地在那里随时准备扑上来,吞掉每一个胆敢反对封建专制的人。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
王朝的象征。
    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都梦想有一天把
它推倒,他们在等待时机。18世纪后期,法国国王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的生活,拼命向人民
搜刮钱财。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为筹款继续吃喝玩乐,召开已经停止了175年
的“三级会议”。
    原来,封建的法国把国民分为三个等级。僧侣为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
人都归为第三等级。第一、第二等级的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他们有钱有势,
想尽各种方法压榨平民。
    参加“三极会议”的第三等级代表主要有工商业者、银行家、律师、作家等,他们迫切
要求改变封建专制的法国政治,争取获得自由和平等,因而得到广大巴黎市民的拥护。他们
趁开会的机会提出,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后来他们又宣
布由他们自己组织国民议会,代表全体法国人民讨论国家大事。
    第三等级代表的叛逆行动引起了国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马上出动军警,封闭会场,禁止
国民议会开会。
    国王的专制行为,不仅没压住第三等级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们胸中燃烧的怒火中撒了
一把盐。他们表示一定要制成一部代表全体法国人民利益的宪法,否则决不罢休。1789
年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公开反抗国王,双方的冲突更加激烈。
    国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调集了大量军队,准备逮捕第三等级代表,用武力
解散国民议会。消息传出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7月12日,数万巴黎市民上街游行。
1万多市民涌到罗亚尔官的花园里,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高高的亭子上,大声喊道:“公
民们,国王雇佣的德国兵正向巴黎开来,他们要带来流血和屠杀,拿起武器吧,这是我们唯
一的生路!”
    “拿起武器!”
    “拿起武器!”
    市民们齐声高呼,人们奔回家中,拿来了斧头、菜刀、铁棍、猎枪,又聚集在一起,涌
向王宫。
    这时,一队骑兵冲过来,是国王的近卫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举马刀,野蛮地向群
众砍去,转眼之间,街道上躺满了市民的尸体,血流遍地,群众只好四散奔逃。
    7月13日清早,巴黎全城的警钟一起敲响,血腥搏斗的一天又开始了。市民们首先冲
向军火库,夺得了几万支火枪,手执各种武器的市民们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巴黎市区内
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
还在国王军队手中。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
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首先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开火。猛
烈的炮火阻止了前进的起义者,他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只好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
但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对里面的士兵构不成威胁。
    “大炮,我们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许多人离开战场去寻找大炮。不久,大炮推来了,但都是一些旧炮,有的还长满铁锈,
象几百年前的古董。一时也没有炮手,有人自告奋勇地出来开炮,一个卖酒的肖恩居然当了
炮手。这些旧炮好像也受了起义者高昂情绪感染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发出了轰鸡。一排排炮
弹打在监狱的墙上,打得砖屑乱飞,烟雾弥漫。人们发出一阵欢呼。
    但是,巴士底狱的墙实在太厚了,旧炮打出去的炮弹没有威力,根本无法打穿它。敌人
的大炮倒是凶猛无比,起义者的伤亡不断增加。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巴士底狱前聚集了数万起义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狱厚厚的围墙毫无
办法。有人主张冲到墙边,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真的有几个勇敢者拿着工具,提着火药桶
冲向墙边。塔楼里,士兵的子弹雨点般射了过来,眼看就要接近围墙的勇士一个接一个倒了
下去。人们十分焦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垒里传出一个洪亮的
声音。
    战场上一时沉寂下来,人们在等待着。
    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终于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跟随而
来。大炮发出了怒吼,一颗颗炮弹猛烈射向巴士底狱,围墙被轰塌了。守卫的士兵眼看大势
已去,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
    接着,起义者把巴士底狱完全拆毁,象征着封建罪恶的巴士底狱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08-2-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罗伯斯比尔
    1791年9月30日,法兰西共和国制宪会议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众人正全神贯注
地听一个人发表演说。
    这人中等身材,苍白瘦削,有些虚弱。一双深陷的眼睛,时而热情滚滚,喷射出太阳一
般的光辉,时而又若有所思,显得镇定深沉。
    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反对在宪法中规定国王有否决权。如果大多数人的政治权利
被剥夺,那么,《人权宣言》中说的权力归人民就是虚伪和欺骗!是谁完成了我们的光荣的
革命呢?难道是一些名人和富人吗?不!只有人民才想革命,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
    台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这位演讲的人就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最杰出的革命家罗伯斯比尔。
    1758年5月6日,马克西米连·罗伯斯比尔生于法国北部阿尔土瓦省的首府阿腊斯
城。祖父和父亲都是律师。罗伯斯比尔11岁到巴黎上学。当时巴黎有许多反封建的启蒙思
想家,比如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他尤其崇拜卢
梭,把卢梭看成是自己的导师。1778年,罗伯斯比尔进入巴黎大学的法律系,他亲自拜
访卢梭,受到卢梭热情接待,两人倾心长谈,这对他以后从事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1781年大学毕业后,罗伯斯比尔回到阿腊斯当律师。他熟悉法律,思想敏捷,口才
出众,同情穷人,经常无偿为平民辩护,很快成为阿尔土瓦省的名人。1788年,他被推
选为阿尔土瓦第三等级代表参加会议。起初,这个外省青年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他在
制宪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说,提出消灭等级特权,保障人权,出版和信仰自由,代表
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在人民中很快流传开来。在革命初期,巴黎有很多革命俱乐
部,以雅各宾俱乐部最为有名,因为其成员经常在圣雅各教堂开会,所以人们称他们雅各宾
派。罗伯斯比尔是该俱乐部成员,后来他又成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他主张彻底消灭封建专
制,建立一个真正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因此,他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日
俱增。
    1791年6月,国王路易十六企图逃亡国外勾结外国反动势力镇压法国革命,结果被
群众抓获,罗伯斯比尔主张严惩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被保守的君主立宪派拒绝。但罗斯伯
比尔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说:“我已决定把我的生命贡献给为真理而作的斗争。”
    这时,奥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联合发表宣言,宣称要派军队惩罚“罪犯”,恢复法国的
“君主统治”。外国的专制势力企图武力干涉革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国民公会中的保守
派竟然无动于衷。罗伯斯比尔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发表演说,鼓励人民捍卫革命的成果,他
说:“我们或者重新堕入以前的奴隶制中,或者重新拿起武器!”他的这句话成为传送一时
的名言,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1792年春天,普奥联合出兵进攻法国。战争一开始,法军就遭到惨败,因为国王和
王后早把作战计划送给了敌方,贵族军官,不是叛变投敌,就是有意怠战。法军节节败退,
革命面临空前的危险。
    雅各宾派的三个主要领导人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保卫祖国的呼声,
罗伯斯比尔说:“战争一旦开始,就必须是胜利的。”丹东在立法会议上作了简短而激昂的
演说:“就要响起的警钟并不是警报,而是袭击国家敌人的号令。要战胜他们,诸位,我们
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法国就能得救!”这几句话获得两次热烈的掌声,并成为流传至
今的名言。
    法国人民勇敢保卫祖国,各地的义勇军纷纷开往前线,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
    1792年8月,国王路易十六被人民逮捕,全国上下一致要求审判国王。执掌政权的
吉伦特派,故意拖延时间,不审判国王,说什么“国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民公会无权
审判“国王”。等等。他们咒骂罗伯斯比尔是“独裁者”,马拉是“独裁的鼓吹者。”
    这年10月,人们发现了路易十六藏在王宫后面墙壁里的秘密文件柜,里面全是路易十
六写给逃亡在外国的法国贵族的信,命令他们想法“邀请”普奥等国军队进攻法国,而他自
己则宣称要“重新掌权”。路易十六叛国和反对革命的罪行暴露无遗。
    1793年1月15日晚上,法国议会大厅里召开国民公会表决对国王路易十六的判刑
问题。表决的方法叫“唱名表决”,由议长对700多名议员,被点到的议员逐个上台发表
意见。当点到罗伯斯比尔,他步伐矫健地步上台,握紧拳头,以充满哲理的语言发表了自己
的意见:“我不能蹂躏真理和正义,而把暴君的生命看得比普通公民还重要。我不能玷辱智
慧,而把这罪大恶极的人从理该灭亡的命运中拯救出来。我投票赞成死刑。”
    表决整整进行了两天三夜,大多数议员赞成判处死刑。1793年1月21日,国王路
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处决国王是法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引起了欧洲各国反动君主的极端仇恨。1793年春
天,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组成“反法同盟”,法军在敌人的大举进攻下,节
节败退。国内到处发生保王党叛乱,革命形势非常危急。1793年5月31日,巴黎警钟
又一次敲响,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掌权的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
    雅各宾派的首领罗伯斯比尔,面对国内外的危急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很快
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但是,这时雅各宾派内部发生了危机。三位领袖人物中马拉被反动派暗杀,丹东变成了
暴发户,丧失了革命斗志,反对罗伯斯比尔的政策,结果被处决。为了镇压反对派,罗伯斯
比尔采用恐怖政策,通过了改组革命法庭的法律,规定可以随意处死反对派。从1994年
6月10日起,平均每天处死50人。这样做的结果,使雅各宾派陷入孤立的处境,给了反
对派分子可乘之机。
    1794年7月27日,法国的“共和历”共和2年热月9日,罗伯斯比尔,圣鞠斯特
等人在国民公会的会场上被捕。第二天清晨,罗伯斯比尔等人未经审判便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为“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也随之而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08-2-6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刽子手·国王·断头台
    1793年1月21日,刽子手亨利·夏尔显得特别兴奋,天刚蒙蒙亮,他就从床上爬
了起来,洗漱完毕,穿上红色制服,头戴高帽,准备去“上班”。他绰号叫“巴黎先生,”
不知有多少人在他手下做了鬼!但今天却非同往日,因为今天要杀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大概因为紧张,也可能是过于激动,亨利头天晚上一夜没合眼,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困
倦,照样和往常一样精神头十足。走在巴黎街头,亨利不知怎么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曾祖
父桑松·夏尔,“当初我那曾祖父选择干刽子手这个行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代
会亲手杀了国王吧?!”亨利在心里说,不禁有些得意起来,心头竟然涌上一种职业自豪感。
    要说到亨利·夏尔的曾祖父桑松·夏尔选择刽子手这个职业,还真有点传奇色彩呢!
    桑松原是路易十四手下的近卫军军官,出身贵族。真是姻缘巧合,有一次桑松到巴黎郊
外骑马,突然从马上摔下来,人事不省。他被人救起来,送到附近的一所房子里,主人的女
儿名叫玛格丽特,长得漂亮迷人,又端庄大方,对桑松悉心照料。桑松一见到玛格丽特马上
忘了伤痛,对她一见钟情,不禁坠入情网。在热烈的初恋中,桑松只想到和姑娘频频约会,
花前月下,消磨美妙的时光。至于说姑娘家里情况怎样,父亲是干什么的,他一点也不关
心,所以从来没问过自己的恋人。
    正巧有一天,桑松从巴黎的“咸井广场”经过,当时那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桑松突然发
现玛格丽特的父亲正在绑一个即将受刑正法的犯人。原来,他是刽子手,名叫皮埃尔·儒埃
纳。真没想到自己心上人竟然是刽子手的女儿!桑松不禁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他考虑了很
久,狠心和姑娘断绝了关系。
    几天之后,失魂落魄的桑松又回到姑娘身边,说他没有玛格丽特就活不下去,为此他和
家里闹翻,还辞职不干了,决心带玛格丽特私奔。两人慌忙收拾行装,正准备出门儿,老头
子皮埃尔·儒埃纳回来了!他一把扭住桑松的衣领,大声说道:“你这混蛋!你玷污了我女
儿的贞洁。你必须娶她,并且做我的助手,将来接我的班。不然,我把你们两人都杀了!”
“为什么连玛格丽特也杀了呢?我……”不知怎么的,桑松一见老头子就觉着心里别扭,说
话也有些结结巴巴了。“因为一个失去了贞洁的刽子手的女儿,还有谁愿意娶她呢?”
    就这样,桑松答应了儒埃尔,1688年9月24日,桑松继承了岳父的衣钵,正式当
上了刽子手。
    后来,桑松的儿孙也都相继做了刽子手,这一家成了刽子手世家。
    亨利·夏尔到了刑场,发现阵势和以前大不相同。刑场周围没有坚固的栅栏,不许任何
围观者越雷池半步,几千名士兵紧紧围住断头台,四周戒备森严,几十门大炮严阵以待,黑
洞洞的炮口对准各个路口,防止保王党来劫法场。上午10点左右,囚车来到刑场,国王下
车后行刑官催他上断头台,刽子手的两名助手过来替他解衣,路易十六拒绝了,他步履蹒
跚,颤颤悠悠地往断头台边走去,两腿发软,直想瘫倒在地上,只是想到临死也要保持国王
的尊严,才那么硬撑着。路易十六看看断头台上的斩首机,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除了死
亡即将到来的恐惧之外,路易十六还有对自己的嘲笑,因为这斩首机还是他参与发明呢!也
是他亲自批准用斩首机处决犯人的!想不到今天就要用它斩自己的头!
    原来,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政府处决死囚用的是车裂刑,类似中国古代的酷刑“五马分
尸”。这种刑罚极其残酷,令人惨不忍睹。有一次,夏尔奉命处决一位失手杀了人的年轻
人。临刑时,犯人和情人诀别,场面非常凄惨。旁观者看了大为感动,一拥而上放了犯人,
烧了刑具,有人对亨利大声喊道:“今后处死犯人要干脆利落,别让人受罪!”
    1789年12月1日,国会议员约瑟夫·伊里亚斯·约吉坦医生在国会大声疾呼,要
用新方法,使犯人在瞬息间无痛苦地死去。于是,议会通过决议:今后处决不见血,改用绞
刑。亨利·夏尔是第一个用绞刑送犯人归天的法国刽子手。一根绳索不能让犯人立即一命归
天,约吉坦医生还在想别的办法。
    1790年4月的一天,约吉坦医生和夫人一起去剧院看哑剧《埃蒙的四个儿子》,剧
中有一个机器飞快地砍下了一个木偶脑袋。约吉坦大受启发,突然又想了一个新的主意。第
二天,他找来法国第一号刽子手亨利·夏尔,问他处决犯人能否用斧砍或剑斩,亨利告诉
他,斧与剑力量太小,而且砍多了要卷。约吉坦听后说:“那制造一个快速斩首的机器怎么
样?”
    “这个主意倒不错,可以试试。”亨利以职业刽子手的权威说。
    于是,约吉坦又说动国会通过决议,今后处决犯人改用斩刑。又请德国能工巧匠多皮亚
斯·施密特制作了一台斩首机。约吉坦首先用它杀了几只羊,获得了成功。为求万无一失,
约吉坦又亲自监斩死囚。刽子手动作麻利,但斩到第三人时,刀口卷了。路易十六听说后,
召见了有关人员,建议把斩首机上的铡刀改成三角形,亲自画了一张图。
    改进的斩首机一经试用,果然效果非凡。路易十六御批正式启用。
    从囚车到断头台,只不过有几步,路易十六却巴不得有万里之遥。最后,他终于登上了
断头台,刽子手试图绑住他的双手,蒙上他的眼睛,国王拒绝了。于是神父劝说:“你当知
道,主耶稣受难时,也被绑起了双手。”路易十六顺从了。这时行刑乐队奏起乐来。接着,
刽子手把他脸朝下平放在断头台上。神父口中念道:“圣路易的儿子,你开天吧!”铡刀落
下,国王转眼身首异处。
    斩首机诞生之后总共砍下5000颗脑袋,后来,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的资产阶级革
命家们又一个个被自己昔日的同志推上了断头台,仅亨利·夏尔一人斩首的犯人就有270
0人之多,这真是历史的悲剧。
    1981年,密特朗总统上台后取消了死刑,断头台从此进入博物馆,刽子手也因此
“失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08-2-6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青年拿破仑
    20世纪80年代,中国某高等学校,学生会组织的一次百科知识竞赛中,有一个题目
这样问道:
    “古今中外历史上,请举出一个你最崇敬的人物。”不少学生都写道:拿破仑。
    其实,并非仅仅这一个高校如此,当时中国不少高校都对拿破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
人称为“高校拿破仑旋风”。拿破仑在中国高校所引起的这股热潮并不是偶然的。这个时期
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步入正规,那么思想界的主流就是思想解放、言论自由,这与拿破仑在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感召下,勇敢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建设自由、平等的共和国有不少相似之
处。所以说,作为历史人物的拿破仑,其影响可以说也是历史性的。
    1796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贵族家
庭。恰好是这一年,本不属于法国的科西嘉岛,划归法国管辖,或许,这对拿破仑来说是某
种预兆。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热衷于政治,参加过法国的政党。
    1779年,拿破仑10岁,父母为了让他长大以后适应法国各种环境,多了解法国的
历史发展、文化背景和现实社会,把他送到了布伦纳城去学习。拿破仑怀着满心欢喜和满腔
信心来到了布伦纳。在这里接受了五年的文化教育。或许是对法语的特别陌生,或者是兴趣
全无,拿破仑的法语学得非常糟糕,以至于影响了他的一生。到后来当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的皇帝时,他的法语说得竟然很不流利!
    但这五年的学习,对拿破仑又确实很重要,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历史课学得很好,
可以说很出色,他对法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了如指掌,这也成了以后拿破仑
引以自豪的资本!此外,数学课他也学得很好。
    15岁那年,拿破仑开始了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进入了巴黎陆军学校学习。学习时间
虽然只有两年,但对拿破仑来说,是思想发展、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受启蒙运动者的影响,
他认真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尤其是卢梭的作品,对他影响更大。从这些思
想家的思想深处,他了解到人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一些独裁者严重阻碍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制造人类极不平等的现实的祸根,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荒
淫,就是束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桎梏。所以,要彻底打败、清除封建统治,建立一个自
由、平等、和谐、幸福的人类新社会。
    拿破仑的这种叛逆思想,成了青年拿破仑奋斗、追求的指导原则,也成了他为之不懈努
力的远大理想。
    巴黎陆军学校毕业后,拿破仑当上了一名少尉军官,可是,军校每年毕业数量可观的毕
业生,在这些毕业生中,拿破仑与其他学员一样,没有更值得他的老师、同学特别注意的表
现,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员而已。
    不久,拿破仑的机会来了。
    1791年,阔别故乡几年后,他第一次回到故乡,任务是同科西嘉的保王党进行坚决
的斗争,不允许他们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任何破坏。1792年,拿破仑第二次回到故乡,针
对保王党内部顽固分子企图对革命反攻倒算,拿破仑采取了果断而有力的措施予以打击。经
过这两次故乡之行,拿破仑非常自豪地感觉到,他象他父亲一样,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和
极其高度的热情。这使他在整个法国大革命时期,能够坚定地站在革命营垒之中,对革命予
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尤其是在革命遭受挫折时,不少贵族出身的军官纷纷叛离革命,逃到国
外去过安逸自在的生活,甚至积蓄力量,伺机向革命反扑。在这时候,拿破仑却仍然留在革
命营垒中毫不动摇,他对叛变革命的贵族军官们非常气愤,同时,他在心中告诫自己:在反
对封建势力这个革命大潮中,自己一定要站稳脚跟,宁可死去,也决不背叛革命!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革命,准备随时为革命献出一
切,甚至生命。
    与此同时,拿破仑参加了多次反欧洲封建联盟对法国革命的干预,这使年青的拿破仑有
了充分的锻炼机会,他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些机会。在斗争中,他越来越熟悉封建势力对革命
运动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明白应该如何对付封建势力。这对他以后领导革命起到了
重要作用。
    终于,青年拿破仑有了独自率军作战的表现机会。
    1793年,拿破仑24岁,血气方刚,斗志正旺。这一年,法国保王党人在英国人的
大力支持下,试图消灭革命军。他们一举攻占了法国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的重镇土伦。拿破
仑奉命迅速夺回土伦,击溃保王党。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土伦是南方大门,其防御工事非常坚固,而且,保王党准备以此为
据点,进一步扩大战果,所以严加防范。
    “怎么办呢?这可是自己的表现机会,如果成功了,以后会有很好的前途;如果失败
了,以后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所以,这次行动,只准成功,不许失败!”拿破仑很明白这件
事情对他的意义,于是他尽了最大努力去准备。
    经过认真、谨慎地调查、准备,拿破仑认为,要以强火力攻克土伦。于是,他加紧修建
大炮、训练炮兵。几个月之后,一支炮兵部队在拿破仑的精心策划下开到了作战地点。”准
备作战!”拿破仑下达命令。
    “呯、呯、呯”几声枪声后,拿破仑的士兵倒下了几个。原来,保王党们躲在暗藏的工
事里,趁拿破仑不注意,率先向拿破仑的军队开火了。
    拿破仑一看,自己的士兵先倒下了几个,非常气愤,他所率领的炮兵战士,因大多是几
个月前集训的,没有上过战场,看到这种场面,一部分士兵害怕了。拿破仑感觉到,要是不
马上发起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
    只听见“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炮声袭向保王军阵地。一阵炮声过后,敌人倒下了
一大片。拿破仑的士兵一看报了死亡士兵的仇,一下子来了劲,接着又是一阵“轰轰”的巨
大声响。敌人的防御工事被摧毁了。
    “冲啊!”拿破仑身先士卒,看到时机一到,他第一个跃出阵地,冲向敌人。
    士兵们一看指挥官这样勇猛,也一个个如离弦之箭向敌人猛扑过去。
    经过激烈地交锋,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拿破仑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土伦。不
出拿破仑所料,这次胜利使法国军官们对拿破仑这个年轻的下级军官另眼相看,而且为了表
彰拿破仑为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他被破格提升为将军,拿破仑非常高兴。
    但拿破仑高兴得太早了,革命政府中不少人对这个出身贵族家庭的青年将军表示怀疑。
他们怀疑他参加革命的目的与动机,他们不相信这位连法语都说不好的青年是真正的革命
者。有人甚至编造一些故事诬陷他,致使他遭受不应遭受的迫害。拿破仑陷入深深的痛苦之
中。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二年。
    1795年,保王党人收买了巴黎的武装警备司令,国民议会受到保王党人的包围。这
时国民政府中有人想到了拿破仑,于是他被重新起用,被任命为法国“内防军”司令。这年
10月,拿破仑指挥6000士兵,去对付近3万人的保王党部队。这种情况对于年青气盛
的拿破仑来说,一点也不感到害怕,他反而认为,这正好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自己的
才能。他认为,如果自己是3万兵力,而敌人只有6000,那么,打胜了也不光荣。
    拿破仑在街上架起大炮,向保王党发动猛烈轰击。保王党在这个时候还在作战争准备
呢,当他们听到隆隆炮声时,都慌作一团,匆忙去寻找武器反抗,但已经来不及了。拿破仑
率军英勇出击,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把敌人全部镇压了。拿破仑以少胜多,又取得了一
个重大胜利。他暗自高兴:这次看你们这些人还重视不重视我了。
    果然,土伦战役和镇压保王党战役,使拿破仑名声大震,法国国民革命政府对拿破仑委
以重任。
    1797年,他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后又率军出征埃及,取得了一
个又一个胜利,充分显示了青年拿破仑的雄厚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08-2-6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世界上下五千年》在线阅读

“雾月政变”
    青年时期的拿破仑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才。法国国民革命军政
府,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大胆任用他到各地带兵,拿破仑也不负厚望,对欧洲封建势力进行
了有力的打击。
    1797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同欧洲封建势力作殊死斗争,
大大维护了革命政权所取得的胜利成果。
    正当他在欧洲各地扫荡封建势力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使他震惊的消息:革命政府国民议
会中钻进来大批保王党分子,准备伺机推翻国民政府,恢复封建君主制。他非常仇视保王党
人对革命的进攻,他曾在一封信中说:“从大革命开始,我就一直在打击国内外一切敌人,
履行我作为军人的职责,恪守一名军人的义务。我抛弃了我的家产、荣誉、地位,甚至亲
人,我为共和国丧失了一切,但我毫无怨言!”所以当他得到保王党人企图对革命大举反攻
时,就立即派军队回国,干预议会事务。
    经过清查,大批保王党分子落入法网,拿破仑共处死了160名保王党人,再一次维护
了资产阶级政权。当他谈到对保王党人的镇压时说:“只有当一切都告完毕之后,我才会放
刀入鞘!”表现了对革命积极的、毫不妥协的态度。
    之后,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铲除了意大利北部的封建势力,接着,他提出了一连串的
进攻计划:远征埃及,进而打击英国。然后对俄、奥等反法国家逐个打击,以便建立一个强
大的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秩序。
    国民政府同意了拿破仑的计划。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当时埃及为英国占领,在英国的支持下,受到入侵
的埃及、叙利亚人民对法国入侵者给予了有力打击。拿破仑进退维谷,难以立即作出决断。
正当他陷入埃及困境之时,沙皇俄国军队在沙皇本人的带领下,组织欧洲其他反法各国,结
成第二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发起进攻,试图把法国革命彻底消灭。另外,法国国内保王党人
看到这种情况,也蠢蠢欲动,企图从内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恢复他们旧有的统治秩序。
    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甚至连国民政府内部也对政府的统治不满,不少人要求政府采取有
力措施,向国内外敌人发起进攻。
    在这种形势下,头脑清醒的拿破仑立刻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
    于是,他抛下法国远征军,于1799年10月,只率少数随行人员,偷偷地离开埃
及,急匆匆星夜赶回巴黎。
    “拿破仑将军回来了!”
    拿破仑刚一进入巴黎,他的支持者便奔走相告,立即一传十,十传百,巴黎沸腾了。人
们欢呼雀跃,高呼着拿破仑的名字激动异常。
    拿破仑也没有想到,他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狂热支持,他立刻把他周围的人召集起来,
商量下一步计划。
    “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满足巴黎人民的要求,立即取消现在掌握权力的督政
府,成立执政府,把大革命彻底进行下去!”其中一个人这样说。
    “对!您应该成为我们的领袖。革命果实马上就要被瓜分豆剖了,我们必须对懦弱无能
的督政府采取行动,捍卫革命政权、维护胜利果实。”不少人强烈要求。
    拿破仑犹豫再三,他不是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犹豫,而是想试探一下有多少人支持自
己夺取政权。
    终于,他微微一笑,对忠实于自己的这些部下发话了:“好!我答应你们的要求,我们
立即采取行动。不过,我们要很好地商量一下具体行动措施。我的要求是,只许成功,不许
失败!”
    “是!”部下们异口同声。
    看到这些人情绪高涨,满怀信心,他问他的得力干将布鲁斯说:
    “布鲁斯,银行家们的事情做得怎么样?”
    布鲁斯回答道:“他们都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同意提供足够用的资金。”
    听了这句话,拿破仑终于咽下了最后一颗定心丸。几天前,他派布鲁斯到巴黎各大银行
家那里去,希望说服这些资产阶级巨头们支持自己的行动,因为,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要
发动政变是不可能的。结果,这些嗅觉灵敏的资产阶级银行家,早就从拿破仑身上看到了资
产阶级的希望,所以,当布鲁斯一个个找到他们时,竟一个个都是满口答应。
    11月9日,拿破仑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
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
变”。第二天,拿破仑把法国议会——元老院和500人院全部解散,夺取了议会大权,并
宣布成立执政府。在执政府中,他自认第一执政,大权独揽,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
治。雾月政变使拿破仑掌握了法国军政大权,此后,他连续采取军事行动,决定性地打击了
欧洲封建势力对法国的几次反扑。1800年,拿破仑击溃奥地利军队,并进逼奥地利南部
地区,迫使奥皇签订和约。1802年,以沙俄为首的第二次反法联盟又被拿破仑击溃,使
俄国对法国的威胁解除了。
    对国内,拿破仑也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其资产阶级统治的措施。他用武力征讨和分化瓦解
的手段,镇压了保王党的复辟活动,同时,又采取了其他统治措施,巩固了他的统治基础。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自称皇
帝,将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之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帝国统治的战争。1805年,击败了由俄国、普鲁士、
奥地利组成的第三次反法联盟。1806年,击败了以俄国、普鲁士为主的第四次反法联
盟,迫使普鲁士投降法国。1807年,拿破仑又逼迫沙皇俄国签订了梯尔西特和平条约,
条约承认了法国在欧洲的统治。
    这一切,都使拿破仑在欧洲的威望大增,也严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3 21: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