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资料 关于复习课的思考
——小学语文协同研修听课随笔
文昌市重兴中心小学 宋乃义
9月17日,海南省小学语文协同研修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在儋州市思源学校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活动中,保亭思源学校的黄润香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第七单元的《词语盘点》,儋州思源学校的王莉莉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的《古诗复习》。复习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们也经常上复习课,但平常的教研活动大多以阅读、识字写字、习作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复习课的研究极少,甚至没有。此次,协同研修以专题的方式开展复习课教学研究,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非常感谢省研训院的精心组织与策划,同时非常敬佩两位上课的老师,能够在省级平台上大胆偿试这样的课型,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实在难得。说句心里话,自己以前对复习课的关注极少,此次研修活动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活动中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并倾听了各个市县同行们的交流及王琴玉老师的精彩点评,我对复习课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也想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中亮点
1、营造竞赛氛围,激发学习欲望
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复习的内容在新授课中已经学过,如果老师只会“炒冷饭”,且复习形式单调乏味,肯定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两位老师都清醒地认识到这点,充分利用孩子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努力营造竞赛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如黄润香老师整堂课就是一个词语比拼大擂台,给学生们设置了三个学习关——会读、会写、会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闯关大比拼,老师计分,最后公布比赛的结果,整堂课孩子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争取表现的机会,活力十足,兴趣盎然。王莉莉老师的《古诗复习》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闯关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一关:背诵关;第二关:明诗意,悟诗情;第三关:古诗借鉴运用关;第四关: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方式演译古诗。
2、以语言运用为着力点,强化训练
新版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唯一的途径就是语文实践,即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以在多层次的训练中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两位老师的课较好地落实新课标理念,紧紧地以语言运用为着力点,不断强化训练。黄润香老师《词语盘点》一课给学生设置了三个学习关——会读、会写、会用。会读——正确无误地读准字音;会写——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默写词语;会用——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这三关教学实际就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通过梯度分明的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王莉莉老师的《古诗复习》课所设置的四关,同样也着眼于语言的训练。通过读,达到明诗意,悟诗情,背诵积累的目标;通过吟诵、表演,达到激发兴趣的目标;通过借鉴运用,达到活用古诗的目标。这两节都是复习课,两位老师把词语教学及古诗教学的重点目标做为训练点,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训练,以达到在复习中强化记忆、提高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困惑与思考
1、关于两类字的辨别
《词语盘点》中有两类字——读读写写与读读认认,课标中对两类字所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求认的字不要求过细地分析字形,不要求书写。多认少写是识字写字教学原则,目的是减轻学生写字的负担。但在黄老师的课中,两类字混为一体,都要求能够正确、规范的书写,默写,这是不是不符合课标的要求?
2、关于古诗的吟唱
王莉莉老师在古诗复习课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演译古诗,孩子们有的小组合作诵读古诗,有的谱曲唱诗,有的来一场情境表演,最后全班还以儋州特有的调声来唱诗,引来了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掌声,我想王老师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一则强化记忆,二则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古诗的感情。课后交流时有老师对孩子们唱诗提出了异议,认为古诗的谱曲应尊重古诗的韵律,以诗的平仄为基调,我认为非常有道理。此外,我认为这种多方式的演译古诗最好应出现在新授课中为好,复习课还是要平实点儿,扎扎实实地在做好阅读教学与测试之间的对接,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所学知识,使得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强化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很认同王琴玉老师的观点——过程很重要,结果更重要,尤其是复习课。
3、关于课堂的容量与拓展
在课后的交流环节中,有老师对两节课的课堂容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虽然,课堂的教学容量是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挂钩的,但我同样认为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节复习课的教学内容稍显单薄。古人说温故而知新,我想复习课如果能在温故在基础上,有所拓展,让学生有新的收获,那会是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提倡多读书,如果在古诗教学中有目的布置学生多读读相关的古诗词,在古诗复习课中设置一环节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可以达到一课多得的教学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