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范围要展示生命芳华。孩子如茶,在我们的眼里似乎不起眼儿,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平庸、甚至有缺点的孩子,我们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爱似乎很少。他们的生命还没能散发出浓郁芳香,便遭受一次次的打击。如果我们能像茶师对茶叶那样对待孩子,用自己的爱去呵护、关心他们,他们一定会舞出生命的精彩。
只有善待每个孩子,善待每个如茶的生命,才能让生命之花盛开得更加绚丽,更加芬芳。
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老师既要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了解他们的独特的个性特点,心中又要充满爱意,才能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 尊重学生
尊重是教育的基础。老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教育的角度看,优秀学生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而处于弱势的所谓的“差生”,常常不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因些会感到压抑,形成自卑心理,丧失自尊心。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老师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和理解他们。
发挥个人特长,扬长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这往往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传统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活动往往要求平均发展,用强制手段形成学生兴趣爱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或者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给他们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当然“全面性”教育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面面俱优”。相反,“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这一方面缺乏“天赋”,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面面俱优”的学生是少数,而“一无所优”的学生也是极少数的。只要辅导得法,班级体一定会给学生提供发挥所长、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是指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他们交往中,老师要善于置换角色,设自处地为学生着想;应当“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据科学家研究,大人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常常不会超过他们平时行为的百分之十,而学生们的表现大多数时候都是中间状态。这就是提示我们,老师只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耐心地接纳、再接纳,他们求知、成长的愿望就会成为自发的同在需求。也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才会改变一味地告诫学生“不许做什么”多、“许可做什么”少的教育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