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小学思品有效教学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02: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程改革给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现行的思想品德教学日益符合时代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人们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一直在寻找最佳结合点。关于如何既贯彻新课改理念,又要收到教学实效,作为长期兼职小学品德教学的我来说,曾经面临过迷惘与困惑,走了不少弯路,在失败与痛苦中反思、再实践,最终收获了新课改的点滴成功。现已积累了一些关于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品德学科教育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一、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正确把握新课改的内涵使其产生教学实效,对于刚兼教的我来说实在有点困难。许多乡村一线兼职教师当时和我有同样的认识:新课改追求“新”,“新”体现在语言上就是避免古板、严肃、“一言堂”,教师可以用无限制的时代感演讲语言充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以期达到学生情绪高涨,形成热情高涨的课堂局面,那便是新课改了!
那时的我,常把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新鲜、大胆、感性化语言大量地运用到课堂上。每学期的满意度测评,显示出我的极高的满意度,竟然自己肯定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模式。但是经过两个学期期末考试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我所教的学生在答题时,明显口语化现象严重,不能牢牢抓住问题的中心导致得分不高。原来,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地追随我的口语化讲述,却没有把基础的知识进行升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夹杂口语,不能准确地表述问题的答案。
经过多次听课、反思之后,我逐渐认识到:我的“个性化”语言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但也传递给了学生感性化的答题语言组织思路,同时由于自己把一些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课堂环节上,学生分不清重难点答题时抓不住问题的中心。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不断调整,尽力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当讲到重难点时做到“泼时如土”,讲到无关紧要的环节时又“惜时如金”。一节课偶尔用几句幽默、时代化语言激发一下学生情趣,尽力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构建课堂知识框架。比起原先粗俗、浅薄与课堂知识联系不大的语言或肢体动作,显然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理性升华,有力地保证了课堂语言运用的有效性。
二、激“活”教科书(以人教版为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是辅助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一种基础性资源,它在帮助学生获取思想品德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建构主义等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思想品德教科书的编写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教科书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上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如在正文旁边穿插了学生活动的活动天地、相关链接、名言引用、知识填空与课文密切联系的图片等,这些环节的穿插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师生共同探究建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课堂。
思想品德教科书的使用技巧与策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的学习观。对这一特定教学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分析,显然有利于改善教、学,从而保证教与学的质量,有利于获得教学实效。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份依赖教科书。许多教师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敢打破教科书常规,采取创新的理念来使用教科书,不敢超越教科书半步。
跟教师相比,小学的学生更倾向于认同教科书中的知识及其宣扬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首要表现为顺从和接受,而很少有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其中的问题,更不用说提出与课本中不同观点的主张。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采用发散的、批判的方式来阅读、学习教科书,要让学生认识到教科书是叙述观点的一种载体,将教科书当成一种学习资源而不是当成“教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科书这种教学资源时要敢于创新,可以打破课文原设的知识板块体系,引导学生采用批判的学习态度去大胆创新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去解决问题。在探究、观点碰撞中生成知识理论,把思想品德课堂激活,把教科书用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02:15:09 | 只看该作者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课件该怎么做才能收到教学实效?
在这一点上我曾经和许多老师犯了可能是一样的错误:曾经的我常常在课堂上展示大量丰富的辅助图片,穿插很多故事,可是学生却从最初的新奇到越来越沉默、兴趣渐减。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实践。通过积极参加外出听课、学习,特别听了一些专业品德教师、“教坛新星”等名师的课,结合在学生中进行的充分调查后,我意识到,我原来的在课堂上“大批量”的课件展示,看似内容丰富、课堂充实,其实隐含了许多弊端:制作的大量课件,要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讲完,为了赶进度,只能把应该是师生共同探究交流的课堂变成了我的“一言堂”。例如上到《小心,别伤着》这堂课,从名人的受伤经历导入、受伤的含义、受伤的普遍性、生活中的表现、受伤发生的原因、受伤以后的救护等制作的课件有35张幻灯片,中间为了与新课改接轨,又特意设置三个探究题,按照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引导归纳四个步骤来完成三个问题,只用了六分钟时间。就这样走马观灯式的为探究而探究,上完这节课也延长了四分钟,一堂在当时自认为还不错的课受到的反馈是:教师评课时感言,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够突出,幻灯片课件泛滥,探究的问题广而不深,学生难以消化接受;学生反馈:材料很多,图片过多,老师一人讲的过多,学生感到脑累、眼花,应接不睱。
在充分的调查之后,我深刻地进行了反思,我又一次将自己了解的新课程理念同现实作了一次碰撞,我决定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先从课件制作上进行“瘦身”,决定以最少的图片、最有力的材料来攻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其次,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梳理整合;再次,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针对教学重难点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理论。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方面“加肥”,在教师讲授时间上“瘦身”,及时转变自己“一言堂”的角色。最后,诚邀几位参加过这节课听课的老师,再次走进班级听课。于是我连夜重新备了一次课,在另外一个平行班级又上了一次。结果,这次的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说这节课上得很“实”,探究的问题深而到位,很有效;学生们说眼睛不再眼花缭乱,大脑不再“供氧不足”,上课比较轻松,有时间思考,思路相当清晰!
同样一个课题,两种不同教学风格所取得的不同的效果,哪种方法更有效,已一目了然。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力求去“华”用“实”,来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课堂,尽力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值。终于我的教学能力不断上升,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经常代表我校向校外展示我校的思品教学水平。
四、作业布置应紧扣学科特点注重实、效
毫无疑问,作业是存在效用、产生效果的,有效作业是师生交流教学效果反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作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侧重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法律常识、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发散思维的激发等。什么样类型的作业才能保证有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以着手:
首先,作业的选题一定要反映学生学习的重难点的中心题目,贴近学生的实际,把握课标要求。教师应把握好作业的难度系数和作业量。实践证明,作业选题切口不宜过大,作业量不宜过多,作业密度不能过频,否则学生易出现抄作业、赶作业和不交作业现象。
其次,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思想品德课作业许多类型的问题的答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论据充分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思想认识。
最后,做好作业反馈工作。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那种只“阅”不改或对学生作业的质量不加区分,不评出等次,都是教育者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会严重挫伤了学生做作业、交作业的积极性。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归类、总结,给予纠正。对作业结果作出统计并进行理性处理,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作业质量完成不太理想的同学首先要尊重、肯定其劳动付出,委婉地提出批评、告诫。
五、注重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复习的环节我把它分为及时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复习。
及时复习,即上节课与下节课之间的复习,这种复习、检查一般是让学生上完课后及时复习,下节上新课前教师进行检验性复习或由兴趣小组组长代为抽测。学生复习时主要扣住教师的板书知识体系、重难点,课程标准要求等。
阶段性检测,主要是指以单元为形式的复习,按单元进行。采用学案设计等形式巩固知识点。一个单元的新课上完后,及时梳理单元之中各课的衔接知识框架图,以及分析点明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及知识联系,让学生在头脑中把单元内、单元间的知识“串”起来,为后期的期末复习迎考打下基础。
这里的总复习,主要是指各个学期期末的备考复习。为此教师要精心准备复习方案,力求收到实效。我紧扣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紧扣课标要求,抓住每课的重难点知识;其次,以单元为纽带梳理知识形成体系,让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起来,更加有利于有效记忆,同时紧扣时代脉膊,追踪社会热点。最后,进行专题总结复习,以便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前后联系,覆盖知识网络,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总之,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探究,我将从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师与生等多方面多角度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实践,以求收到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成效最大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7 0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