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三语文学情反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08: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三语文学情反馈
一、        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坯(pēi)   蹒(pán)跚    寂寥(liáo)   陶冶(yě)
B住宿(sù)    愦(kuì)赠    天伦(lué)    哺(bǔ)育
C虬(qiú)枝   酝(yùn)酿    滑稽(jī)     炫(xuàn)耀
D蓦(mè)地    脑髓(suǐ)    惩(chěng)强   跻(jī)身
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从未低头,冰冻雪灾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B、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大家认为张湛同学提出的“争做奥运文明小卫士”的倡议很有意义,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4、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啊,变成了喧腾的海洋。
B、雨后的黄昏的天空,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辫梢上站着几颗水珠,欢乐盛开在她的眼睛和眉毛上。
D、图书馆是书籍的海洋,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5、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B、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C、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繁星》《春水》《飞鸟集》等。
D、传记都属于记叙文的范围,不能有议论。
6、古诗词填空。
(1)大漠孤烟直,               。(2)蓬山此去无多路,                     。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4)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            ,          ”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5)、《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无法改变发展的规律的句子是                                ,                              
7、能力拓展题。
(一)请为下面的上联对一个下联。上联:神舟再度飞天   下联:                                                
(二)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顾客:厂长,贵厂生产的毛巾,那上面的蝴蝶可真是栩栩如生呐!
厂长(惊喜地):是吗?顾客:我洗脸时,那蝴蝶竟扑到我脸上来了!
该顾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8、解释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③值胡贼攻郡                     ④一郡尽空                       
9、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0、(乙)文中荀巨伯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言行印证了(甲)文中的哪一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陈  毅  先生之言差矣。孟子说:“大而化之之谓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研究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学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陈  毅  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  (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  毅  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11.文中画线句引用了一个典故      ,它出自       (作者)的      (书名)。
12.细读“先生之言差矣”一段话,回答下边两个问题:
①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
②分析齐仰之为何能“深有感触”转变了态度?

                                                                              
13.说说“我只是一个剂,是一个催化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最是读书滋味长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关于读书的方法,可以说的话很多。或许,有几个方面应特别留意。
 ③读书需作选择。一位学者把书分为五等:浏览之书、细读之书、熟读之书、再三细读之书、终生相伴之书。英国作家罗思金把书概括为两类:一时之书与永久之书。在他看来,好书应是镂之金石的典籍,而不是楮墨精良的书信报章。这个标准未免有些苛刻。一篇美文,垂之久远;一封书信,情辞并茂,其实也可归入永久之列。概言之,人们无非是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人有文野之分,书有高下之别,择友要良,读书要精,如此而已。
 ④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翻。比如,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披阅数载,淘沙拣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再如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用什么标准看,都在不朽之列。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
 ⑤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古人曰:“好学深思”。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坐拥书城,但所获不多,问题可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没有读懂读透读到心里去。古人提出“注六经”,讲的是读书的被动和主动。被动读至多不过赏玩而已,主动读就加上了自己的创造。所以也有人说,“以书为主,心为奴隶,释卷之后仍属茫然。”套现在的一个词叫“互动”,接续着别人的思考,延长着别人的智慧,丰富着别人的想象,以我为主,就成为书的主人。
 ⑥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消遣犹如消费,使用转化为创造。德国学者伊?卡内蒂说,有一种人叫书迷鬼,“书迷鬼看到所有的书,无论什么书都可以,只要读得懂就行。”这是一种爱好兴趣、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不愿聊天、不愿打牌、不愿旅行,就愿意面对书籍。当然,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除了消遣娱乐,我们总应该有一个工作目标和一项事业。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才能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加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⑦最是读书滋味长。然而,在这样一个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西窗高卧的闲暇。但无论怎样忙,我们都应该挤出一时半刻,专注而安静地读上几页书。文化的涵养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1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怎样读书才好?


15、文中加点的“‘看家’的书”指的的是什么?“用心读”的意思是什么?
“‘看家’的书”指的的是                                                                          
“用心读”的意思是                                                      
1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说“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才能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实例谈谈理由。



17、“最是读书滋味长”联系自己的读书生活,写出你的一种读书感受。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
航天员出征记
   ⑴2008年9 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圆梦园。中华民族翱翔太空的又一次伟大出征,将从这里开始。
⑵2003年前,在同一个地点,英雄航天员杨利伟首次从这里走向太空,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2005 年10 月12 日凌晨,还是在这个地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联袂在风雪中启程,再次飞向茫茫苍穹。
⑶此刻——下午5点46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穿着乳白色航天服,依次从容地从问天阁航天员专用通道向送行的人群走来,他们的脸上溢出自信的微笑。
  ⑷问天阁门前的右侧墙上,立着“航天英雄”杨利伟5年前出征时的照片——杨利伟身着航天服,身后是深邃的太空,流露出中国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
  ⑸与2005 年10 月12 日凌晨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顶着风雪启程不同,此次勇士出发,天公作美,几天来戈壁滩上风和日丽。此时,清风轻轻拂过航天员乳白色的航天服,似乎在祝福航天员们平安登上通往太空之路,去完成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的神圣使命。
  ⑹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都是1966年出生,42岁,属马,且他们的夫人都姓张。经过10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经过一次次近乎苛刻的考核选拔,他们终于从众航天员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华民族第三次遨游太空。
  ⑺“总指挥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景海鹏。”
  ⑻“出发!”广场上响起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庄重有力的命令。
  ⑼军乐团奏响《歌唱祖国》的激昂旋律。3位航天员一边向人们挥手致意,一边登上出征的汽车。从圆梦园广场到发射场,5公里的道路两旁,聚集了数千名自发前来给航天英雄壮行的人。10岁的莫晓芳和11岁的蒋承欢作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少年代表,在解放军总装备部援建的绵阳八一帐篷学校的安排下,也前来欢送航天英雄出征并观看现场发射。
  ⑽18时许,航天员车队抵达发射架下。18时05分,3位航天员登塔入舱。21点10分,神七一飞冲天,跃入苍穹。
  ⑾御风而行,漫步太空——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必当实现。
18、“中华民族翱翔太空的又一次伟大出征,将从这里开始。”这一句中“又”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19、第(3)段中的“此刻”后为什么要写出具体时间?



20、第(5)段和第(6)段各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21、给航天英雄壮行的人有数千人,文中为什么要突出莫晓芳和蒋承欢两位小朋友呢?



22、如果你当时也在为航天英雄壮行的现场,你想对航天员说些什么呢?



三、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向他的老师请教,怎样才能把高楼大厦建得更大、更雄伟,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
   大师低头不语,只是用手指指脚下的土地。在年轻的建筑师几次请求下,大师才说出两个字:“向下。”
   年轻人不解其意。一日,他到树木繁茂的公园,见到一场大风过后,许多低矮的小树有的被折断,有的连根拔起,而参天大树却依然挺立,毫无损伤。这时,刚好碰到许多人在挖坑植树,有人大声说:“坑挖深些,根子才牢呀。”于是,年轻人醒悟了。
请以“建楼与植树”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7: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