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最新阅读题汇编阅读练习题大全

[复制链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1:36 | 只看该作者
品味茶香
  来,喝一口香茗,浓浓的味儿会让你醉倒在安溪这幅民族风情画里。
  不知何时起我们的祖辈就靠着这满山满坡葱翠过日子。从绿中采摘下生活的希望,从绿中揉出汁来繁衍一代又一代。现在,我们双手接过这生命的种子,改革开放的大潮又一次掀起茶饮的巨浪。港台澳茶商来了,海内海外游客慕名来了,世界来了,沿着“乡”品着“香”。看,“铁观音”抚慰了多少思乡的海外游子;“黄金桂’给多少人带来温馨的祝福;“本山”使多少人记住了自己的根……他们带走了大包小包的情谊,留下一个一个的金元宝。
  是啊,“茶叶”这一历久弥新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乡民的心底。安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滋润着它的生长、发展;它同样以一腔热血回报着每一个喝蓝溪水长大的人,充盈着每一双渴望富裕的朴实的茶农的眼睛。“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这正是茶叶在我县的真实写意。
  来,远方的朋友,让茶香伴你一生,与你一路同行。
1、先写出本文提到的茶叶品种,再写出其他品种。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朴实:
  (2)得天独厚:
3、用“———”画出表示祝福的话。
4、写出你对“高大的楼房挂在茶树上,奔驰的小车也挂在茶树上”的理解。
5、作者品味茶香,品出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1:51 | 只看该作者
凡卡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嘴真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面包  午饭是稀粥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  至于菜啦  茶啦  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林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⒈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1.5分)
⒉找出凡卡挨打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
⒊“打”在字典中有以下5种解释:①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②殴打;③自,从;④购买;⑤派,安排。(1.5分)
A在这段话中“打发”的“打”应取第____种解释。
B“打酒”的“打”应取第___种解释。
C“挨了一顿打”的“打”应取第____种解释。
⒋这段话从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1.5分)
⒌在朗读“亲爱的爷爷……我就要死了”这部分内容时,应采取第___种感情来朗读。(1分)
①要表达出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要表达出急切而痛苦的心情。
③要表达充满希望信心的心情。
《凡卡》节选练习二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用“|”把语段分为两层,用简洁的话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语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凡卡信中所描述的学徒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2:08 | 只看该作者
望远镜
  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眷恋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广袤的天空……  
  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只皮包,那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红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赶国宴,游长城……临别,听说她转道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  
  可是为什么这只皮包不上锁?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奇怪,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  
  且慢,一位在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中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突然。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影影绰绰的小字:国军上尉:S•W。“S•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抑或是有着其他的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平稳地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  ),孤岛在(  ),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每组上下不得重复。(12分)  
  (         )的小字    (         )的礼物   (         )的故国大地  
  (         )的小字    (         )的礼物   (         )的故国大地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里。(6分)
  (1)形容路途遥远。(         )  
  (2)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  
  (3)模模糊糊,很难得看清楚、看明白。(         )
3、文中最后一段的括号里,应填上什么词语最合适?(     )。(3分)  
A.伸展、漂移       B.展开、飘移        C.伸展、飘移      D.延伸、漂移
4、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知道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哪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__________,第二件大事_____________。(4分)  
  (二)理解与感悟。(28分)  
5、文中有一个词语写出了飞机升空的速度很快。这个词语是_____。(2分)
67、文中的薛华菁女士是一个_____人,是一位______,是一位____。她坐飞机从美国回到____,参加_____________活动,活动结束后,又转道到______,给她送行的是一位_______。(7分)  
8、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填空。(7分)
  “灵犀的火花一闪”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老将军真正想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6分)
  本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老一辈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大陆的那位老将军把一架望远镜送还给其主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薛华菁女士或者老将军说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句子“边思忖边仔细看”中的“思忖”可以换成词语:_____。(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2:22 | 只看该作者
一面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声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的,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1、“我”终究没说出鲁迅先生的名字的原因是(  )
A、太惊喜了,所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B、怕反动派加害自己崇敬的鲁迅先生,所以与鲁迅先生心照不宣。
C、实际上已说出了那个名字,但为使文章更含蓄,更生动,故意这样写。
D、“我”的意思鲁迅先生已经明白了,所以没有再点破。
2、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称谓和包含的感情连线:
⑴父亲   A崇敬热爱的亲切之情
⑵战士   B志同道合的骄傲之情
⑶同志   C亲密无间的甜蜜之情
⑷朋友   D仿效学习的晚辈之情
⑸师傅   E奋战不息的革命之情
3、对上文中心思想的归纳,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帮助,以及“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崇敬之情。
B、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C、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敬仰和爱戴之情。
D、表现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大方、慷慨。
4、本处外貌描写最鲜明,最突出有三点:
⑴      ⑵      ⑶       这三点突出一个“    ”字,这样写是为了突出      。
5、“结结巴巴”表现作者什么心情?

6、“站在前进行列最前列”的含义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2:34 | 只看该作者
蒙娜丽莎之约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2:48 | 只看该作者
爆炒米花
  楼窗外面“砰”的一响,好象放炮,又好像轮胎爆裂。推窗一望,原来是“爆炒米花”。
  这东西我小时候似乎不曾见过,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这个名称我也不敢确定,因为那人的叫声中音乐的成分太多,字眼听不清楚。问问别人,都说“爆炒米花吧”。然而爆而又炒,语法欠佳,恐非正确。但这姑且不论,总之,这是用高热度把米粒放大的一种工作。这工作的工具是一个有柄的铁球,一只炭炉,一只风箱,一只麻袋和一张小凳。爆炒米花者把人家托他爆的米放进铁球里,密封起来,把铁球架在炭炉上;然后坐在小凳上了,右手扯风箱,左手握住铁球的柄,把它摇动,使铁球在炭炉上不绝地旋转。旋到相当的时候,他把铁球从炭炉上卸下,放进麻袋里,然后启封,——这时候发出“砰”的一响,同时米粒从铁球中迸出,落在麻袋里,颗颗同黄豆一般大了!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请托者大都笑嘻嘻地看看篮子里黄豆一般大的米花,带着孩子,拿着篮子回去了。这原是孩子们的闲食,是一种又滋养、又卫生、又经济的闲食。
  我家的劳动大姐主张不用米粒,而用年糕来托他爆。把水磨年糕切成小拇指大的片子放在太阳里晒干,然后拿去托他爆。爆出来的真好看:小拇指大的年糕片,都变得同十支香烟簏(lù)子(能装入十支香烟的一种竹制的容器)一般大了!爆的时候加入些糖,吃起来略带甜味,不但孩子们爱吃,大人们也都喜欢,因为它质地很松,容易消化,多吃些也不会伤胃。“空隆空隆”地嚼了好久,而实际上吃下去的不过小拇指大的一片年糕。
  我吃的时候曾经作如是想:倘使不爆,要人吃小拇指大的几片硬年糕,恐怕不见得大家都要吃。因为硬年糕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质地太致密,不容易嚼碎,不容易消化。只有胃健的人,消化力强大的人,例如每餐“斗米十肉”的古代人,才能吃硬年糕;普通人大都是没有这胃口的吧。而同是这硬年糕,一经爆过,一经放松,普通人就也能吃,并且受吃,即使是胃弱的人也消化得了。这一爆的作用就在于此。
  想到这里,恍然若有所感,似乎觉得这东西象征着另一种东西。我回想起了三十年前,我初作《缘缘堂随笔》时的一件事。
  《缘缘堂随笔》结集成册,在开明书店出版了。那时候我已经辞去教师和编辑之职,从上海迁回故乡石门湾,住在老屋后面的平屋里。我故乡有一位前辈先生,姓杨名梦江,是我父亲的好友,我两三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他为义父,我们就变成了亲戚。我迁回故乡的时候,我父亲早已故世,但我常常同这位义父往来。他是前清秀才,诗书满腹。有一次,我把新出版的《缘缘堂随笔》送他一册,请他指教。过了几天他来看我,谈到了这册随笔,我敬求批评。他对那时正在提倡的白话文向来抱反对态度,我料他的批评一定是否定的。果然,他起初就局部略微称赞几句,后来的结论说:“不过,这种文章,教我们做起来,每篇只要廿八个字——一首七绝;或者二十个字——一首五绝。”
  我初听到这话,未能信受。继而一想,觉得大有道理!古人作文,的确言简意繁,辞约义丰,不象我们的白话文那么噜里噜苏。回想古人的七绝和五绝,的确每首都可以作为一篇随笔的题材。例如最周知的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个题材,倘使教我来表达,我得写每篇两三千字的两篇抒情随笔。“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长安买花者,一枝值万钱;道旁有饥人,一钱不肯捐。”这两个题材,倘教我来表达,我也许要写成(倘使我会写的话)两篇讽喻短篇小说呢!于是我佩服这位老前辈的话,表示衷心地接受批评。
  三十年前这位老前辈对我说的话,我一直保存在心中,不料今天同窗外的“爆炒米花”相结合了,我想:原来我的随笔都好比是爆过、放松过的年糕!
  
  1.判断正误:
  ①作者认为“爆炒米花”这种叫法“恐非正确”,是因为,叫唤“爆炒米花”的人用几乎是唱歌的方式来叫唤的,不能听清楚。(     )
  ②作者认为自己的《缘缘堂随笔》不够简洁,“好比是爆过、放松过的年糕”,很不好。(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⑴我吃的时候曾经作如是想:倘使不爆,要人吃小拇指大的几片硬年糕,恐怕不见得大家都要吃。(如是:          )
  ⑵例如最周知的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周知:         )
  ⑶爆炒米花者就拿起麻袋来,把这些米花倒在请托者拿来的篮子里,然后向他收取若干报酬。(若干:          )
 ⑷古人作文,的确言简意繁,辞约义丰。(辞约义丰:         )
  
  3.文章最后一节,与《胡桃云片》的最后一节很相似。《胡桃云片》的最后一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本文的最后一节也用这样格式的语言来写,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0:43:01 | 只看该作者
推瓜/父与子
  暑假里的一天晌午,我和父亲到地里去,把母亲挖的地瓜运回家。炎热的太阳烤着大地,路边的庄稼没精打采地低着头,没有一丝风。路上偶尔有一二个行人,也奔命似地逃着。父亲和我各推着单轮车,父亲的那辆车足足有三百多斤地瓜,我的车呢,少说也装有一百五十斤吧。我们用尽全力,艰难地推着车往前走。
  我们推着车来到了山坡,这个坡足有五十米长。上坡了,我咬紧了牙关走几步,但又不得不停一停,张开口,让咽下的那口气喘上来。现在,我只希望能找到水,哪怕是一口,好让那仿佛达到燃点的嗓子降下一点点温度。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地方前后不着村店,又无河流。父亲已上了坡顶,我盼着他来接我,哪怕帮我推几步也好。可父亲倒在路旁,正张着嘴,大口大口地喘气。
  “加油,孩子,只有10米了。”“我实在推不动了。”我全身都在发抖,颤着声回答。“孩子,你猛坚持得住。”“不,一步也不行了。”我的双腿发软,我知道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可能,我也分明感到沉重的车身正在向下反推着我。“你能行!”父亲大叫,“不能停,危险!”
  我有些恨我的父亲,真想仍下车子不管,但是我不能,若是稍一松动,车子肯定会立刻把我撞翻。我只好拼命蹬着发烫的路。
  父亲仍在大声喊着:“加油”、“坚持”,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终于,我把车子推上了坡顶。我倒在车旁,一股酸楚从心底涌上来,我哭了……
  回到家里,父亲把一块菜帮递给我,说:“当你遇到了困难和不幸,孩子,要相信,你能行。刚才假如还有10米……”我回敬父亲_____假如还有10米我自己也能推上坡顶____对吗____是的____你一定能坚持住_____他边抚摸着我的头边说_____。我不想说话,尽可能让四肢放松。我把父亲的话和他递过来的菜帮一起嚼着、吮吸着,渐渐地,我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练习:
  1、给第6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请按要求给本文定题目:如果按所记叙的事情定题目,那么可以定为______;如果按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定题目,那么可以定为______。  
3、本文是按______的顺序记叙的。
  4、用“——”画出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用“~~”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
  5、本文第3—5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父亲和我,通过这些描写以及第2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最后说:“我明白了父亲的用意。”那么,“父亲”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7 0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