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23 08:45:23
|
只看该作者
每每谈起孔子和孟子,我们总是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中国的诗歌艺术是早熟的,同样,中国的思想文化也是早熟的,是早熟的思想文化造就了早熟的艺术。而孔子孟子这两位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与亚圣的先贤,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光辉逾越数千年,至今仍在闪耀。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而孟子则活跃在战国时期,人们一般认为孔子是孟子的弟子。他们二人在思想上确实有着诸多相同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仁”的主张。孔子最先提出“仁”的概念,主张人要有仁爱之心,孟子则在政治领域对“仁”进行了补充,提出了要实行仁政。读《论语》,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孟子》,孟子说“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主张要以仁待人,孟子强调要以仁治国。孔孟二人对于“仁”的观点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分别记述他们观点的《论语》和《孟子》也都成了儒家的经典著作。
当然,他们二人也有诸多不同。孔子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和蔼的老师,而孟子则更像一个仗义的侠客。这种印象与他们的言行是密不可分的,孔子多讲治学,大多在教诲别人,而孟子多谈治国,大多在向诸侯、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不像孔子,以宽厚之心对待所有人,只一点从他爱好与人争辩就可以看出。但同时,他也突破了孔子思想的局限,当齐王问他是否应当伐燕时,他也答道燕可伐。孟子在政治领域提倡的王道,实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许多就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观点后形成的就有跨时代意义的施政方针。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理念,时至今日仍是具有时代意义。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爱精神的同时,又彰显了自己特有的改革精神。
然而,孔孟思想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被统治阶级加以扭曲后利用。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孟子的思想变成了统治者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儒家思想被用来建立了一整套社会伦理体系,在这种封建思想的压迫之下,不知诞生了多少人间悲剧,至明清时期发展而来的程朱理学更是成了古代中国人民无形之中的精神枷锁。先贤们所创造的辉煌的文化,反而成了后世人们在思想领域长期止步不前的诱因。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黑船事件之后迅速转变了保守落后的思想,结束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走上了革新图强之路。而大清王朝甚至在鸦片战争之后,还死抱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放。孔子虚心求教的态度没有感染后人,孟子勇于改革的精神没有激励后人。先贤们的宝贵思想反倒成了之后中国人自大、盲目的根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吗?
现今,在21世纪,我们中学生又一次捧起先贤们几千年前的经典著作,我们要学的不仅是仁义礼爱,也不仅是修身养性。我们与古圣先贤们对话,是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而那些经典著作,需要我们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高三(5)班 高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