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改革发展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省教委原督学 薛伯钧

   一、“温故知新”、“以史为镜”

   研究农村教育,建议重温改革开放三十年初中共中央发出的推广农村教育经验的第一个文件。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的1979年,共和国发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这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以中发[1979]82号文件,向全国批转了《湖南省桃江县发展农村教育的情况报告》(以下简称82号文件)。

  桃江县位于湖南省中部,以美丽的桃花江而得名。原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地区,有82万人口,64万亩耕地,55万亩楠竹,1992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在考察桃花江时,亲笔冠以“楠竹之乡”的美名。现内陆兴建的第一个核电站——桃花江核电站,正在大兴土木,破土动工。

  中央文件:中央82号文件对“桃江经验”进行了充分肯定,重点肯定了三条:一是县委重视教育,第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做到全党抓农业,全党抓教育;二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发挥国家办学和集体办学两个积极性;三是以普及小学为重点,实行普通教育、业余教育、学前教育三个教育一起抓。据悉:当时党中央以正式文件向全国推介一个县的农村教育工作经验,是建国以来的头一次。此一非凡之举,已载入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桃江会议:82号文件下达后,紧接着于1979年11月20日至28日,经中央同意,由国家教育部与中共湖南省委联合在桃江召开全国“农村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央82号文件,推广桃江经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教育厅长,部分县抓教育的党、政领导人,湖南省、市、县党政负责人,省直厅局主要负责人,《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的主要负责人和权威记者共400余人,会议一共开了9天。会议由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教育部党组书记张承先主持。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也是教育史上少见的。到会同志还分组参观了桃江农村教育的54个现场。一致反映:“桃江是一个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全面’典型。”很多同志认为“一个单位得个单项冠军并不难,得个全能冠军就不容易了。”

  轰动效应:桃江会议后,“桃江经验”很快在全国传开了,先后接待了全国各地赴桃江参观的教育团体达517个,还接待了联合国的几次教育考察。在全国兴起一个“学桃江,赶桃江”“全党抓经济,全党抓教育”的热潮,涌现了不少像桃江县委书记伍启瑶那样抓教育的县委书记。以后,桃江教育不断有新发展,先后在基础教育、扫盲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评为全国先进县。“桃江经验”在全国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史上,率先发挥了里程碑作用。

  见证者启示:“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笔者有幸长期在桃江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与教学研究工作,直接参与了“桃江经验”的实践与调查、研究、总结的全过程,回顾这段历史,历历在目。对于今天认真研究农村教育的发展,编好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有几点启示:

  一是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总是把农村教育同关系国运兴衰的“三农”问题紧紧连在一起,摆在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面对十年文革中“四人帮”的严重摧残,共和国正处在“百废待举”的非常时刻,竟当机立断,用了四个多月时间,对农村教育进行调查研究,下达专门文件、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先进经验,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政策,这为我们深刻理解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理解充分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县、希望在县、责任也在县。主要靠县委、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视,特别是第一把手亲自抓教育。教育部在调查、研究、总结桃江经验时,认为桃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历届县委、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特别是时任县委第一书记伍启瑶亲自抓教育。她常说:“大办农业,必须同时大办教育”;“育好禾苗,更要育好人苗”。并坚持把“教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讲在嘴上”。正如有同志评说的:“得天独厚”不如“得人独厚”。由此想到,今日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如何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非偶然的,而是我党长期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为此,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落实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在考虑全局的基础上,如何强化县级党、政一班人特别是一把手上的责任,是值得深思熟虑、精确表述的。

  三是发展农村教育,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经验。“桃江经验”的发现、总结、推广是中共湖南省委、国家教育部的主要领导同志深入桃江,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日看学校、夜访群众,历时几个月调查研究的结果,是实事求是、共同努力的“杰作”,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官样文章”,因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现在把刊登在全国各类报刊上的资料收集起来,重温一遍,对于我们了解农村教育的发展历史,听听开创者们的呼声,看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从而理顺当今的发展思路,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二、树立大教育思想,在农村“三教统筹”的基础上,可否试行“一、二、三推进策略”。


  大农业、大科学、大产业、大市场必然有大教育相适应。千姿百态的商品经济、百花盛开的农业科学、五彩缤纷的农村市场、走南闯北的农业大军,必然要有星罗棋布的教育门类与形式相适应,“十个先生九本书”,才能使千家万户的学习要求得到满足。

  现阶段,如何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主攻重点,放开手脚,努力形成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大网络,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作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经验,认为有个县提出的试行“一、二、三推进策略”有创新意义。

  “一、二、三推进策略”是指主攻一大头,放开两大块,推进三结合。其具体内容与要求是:

  “主攻一大头”。即主攻“普九”这个大头。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穷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壮举,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迹”,国外朋友也无不“望中兴叹”。但“普九”夺取高标准的“目标”并不轻松。诸如已有成果的巩固工作,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的保额控流工作,农村学校债务的清理偿还工作,农村教师的稳定提高工作,办学条件的改善工作,学校收费行为的规范工作,国家下拨经费的从严管理工作,老少边穷地区与弱势群体中间的“普九”达标工作,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养工作,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工作,随着人口下降时对农村学校的合理布局与调整工作,以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等等方面,确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对这些工作的广度、深度、难度、精度还远远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果我们把这种低层次、低标准的“普九”达标看作“一劳永逸”,甚至过早宣布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那是十分有害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弄得不好,会造成历史性的失误。

  “放开两大块”。主要是放开职教、成教两大块。现阶段,首要的是要创新体制,扫除阻碍“两教”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凡是有利于加快农业发展,扩大“两教”规模,特别是中职教育规模;在加大国家投入的基础上,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资源,扩大教育投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办学形式应鼓励大胆实验。

  我们通常说,教育是明天的经济.这对基础教育来讲,是比较适合的,但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来说,就不那么完整了。职教、成教不单是明天的经济,也是今天的经济。笔者.到一个县里去考察,在谈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时,县长滔滔不绝谈到:农村由于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不高,科技队伍老化,以至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即农业结构单一、粮棉低产、果树失收、园林老化、畜疫横行、水土流失、加工粗放、资源闲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同时,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对职教、成教的严重挑战作了这样一段诉述,他说:近年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们这个80万人口的县就有15万大军南下,其中80%都是初、高中毕业生.他们离乡别境,首次登上市场经济的大舞台.虽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是对我们昨天教育的检验.今天教育的挑战,明天教育的期盼。这支南下大军,高兴的是“用武之地天地广”,遗憾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用到书时总觉空”。不少人“尝了打工苦,倍觉知识甜”,深感在知识经济面前,高一个学历,就高一个智商,高一层贡献,高一等待遇。那种“读书无用”、“文凭贬值”、“知识降价”的奇谈怪论,在现代化生产与高科技面前就一去不复返了。

  “推动三结合”。即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以农村教育基地为依托,把农、科、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实现科教兴农,推进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一个重大新课题。实践证明:当今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关键在县乡,归宿到村户。归宿到村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在现阶段,一村一品一家一户的经营,仍然是我国目前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村民农户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大不一样。我们选择15个先富户和15个贫困户作了个对比调查,先富户的户主都在初中文化以上,而贫困户的户主仅1人有初中文化,其余都在初中文化以下。可见富就富在智上,穷就穷在愚上,要缩小经济上的差距,首先必须缩小智力上的差距。有位管农业的县委书记说得好,当前农村最大的差距是教育的差距.最大的挑战是教育的挑战,最大的市场也是教育的市场。教育上去了,农科教的结合就自然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三、大力弘扬“高质量、平民化”的教育思想,充分发动与依靠社会力量,致力于把“平民教育”办成“富民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出现过不少乡村教育家和平民教育家,其中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就是突出的代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主要方面,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致力于普及乡村教育,以期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曾受聘担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的晏阳初,尽瘁平民教育事业,在我国,在世界,兴办平民学校。企望对绝大多数人实施“启发知识力、发展生产力、培养强健力、训练团结力”的教育,从而达到“救愚、救穷、救弱、救私”之目的。前辈教育家致力于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成果,仍然是我们在广大城乡,特别是广大乡村普及教育、开发民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出现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家庭。针对这种变化,举办少量“高质量、高收费”的民校,以满足一部分“先富家庭子女”择校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前在家庭总量中,“先富家庭”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还是“温饱型家庭”。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弱势群体”和一大批“困难家庭”。为此,我们必须多办些“高质量、平民化”的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来满足这些家庭子女入学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农村举办“高质量、平民化”的学校,有强大的生命力。湖南益阳市有个高平中学,由一位退休教师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偏僻农村创办的。1993年招来42个贫困生,白手起家,秉持“高质量、平民化”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赏识教育.转变后进学生。历经十五年风雨,国家没花一分钱,如今自有校园面积达300多亩,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在校学生达到4300余人。为什么这所学校吸引力有这么大呢?老校长慷慨激昂地说:我学校办在高坪,校名去掉“土”字叫高平中学,办学宗旨将“高平”二字分解成“高质量、平民化”六个字。招生面向后进生,孩子有了错误或成绩低一点,更需要学校的教育。挽救一个差生,与送去一个优生上清华、北大同等重要,后进生的比例每年都在1/3以上。把高中学杂费标准降低到最低限度,一般比公办学校低100—600元,且中途不再收一分钱。自办食堂,绝不以营利为目的,千方百计降低学生生活费用,保证学生吃饱吃好。为农民孩子交食宿费提供种种方便。有钱交钱,有谷交谷,有米交米。为此,学校自建了一座粮仓,一个打米厂,一个肉食基本自给的几百头的猪场。实行助学金制度,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父母双亡,家里出现天灾人祸的学生,学校视情况发给助学金,每人每期100—800元不等,特殊困难实行学费全免。尊师爱生,从严治学,保证质量。历届高中毕业生多数上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其中上本科分数线的约占40%。这些措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成为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真正办成了人民满意的学校。

  高平中学创造了大力发展农村平民教育的奇迹。高平的事迹雄辩地告诉我们: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又是个平民大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多办些“高质量、平民化”的乡村学校特别是乡村民办学校,致力于把“平民教育”办成“富民教育”,这是光昭史册,造福于民的壮举、善举、义举,是农村教育工作者崇高的历史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四、把农村家庭育教育真正列为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头件大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对人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三条主渠道,所谓素质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头件大事。笔者从近期农村教育的一项抽样调查中,惊奇地发现:87名三好学生中,与家长品德高尚,文化基础较高、教子有方有直接联系的有65名,占75%;44名中下学生中,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家教不力,教不得法的有29名,占65%;22名失足青少年中,由于家庭自幼娇生惯养、家长作风不正而产生直接影响的有16人,占73%。可见,家风、学风、民风三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一位教育权威人士说得好:“素质教育三分天下,家庭教育是头件大事。”它“起于母胎,终于坟墓”,既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又是终身教育的归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开放,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留守儿童在养育方面的缺失,此时此刻,谁忽视家庭教育,或者想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替代家庭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优秀儿女的目的,那是天真的幻想。当代的家长,如果只抓“袋子”“窝子”,不抓“脑子”“儿子”,丢了家庭教育,忘了科学育人,现在看来是“忙人”、“红人”,若干年后,可能成为“错人”,“罪人”,在子女身上,欠下一笔隐形难偿的“父母债”。

  农村家庭教育点多、面广,一家包打天下不行,各家乱打天下也不行,必须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由教育牵头,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组建家庭教育的联络网。笔者在走访中,一致认为:家庭教育的联络网主要是推进横向联合,形成教育的两股合力。一股是教育内部的合力。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创办家长学校,明确校长是家长学校第一责任人。统一把家庭教育列入目标管理,制定统一的验收评比、督查方案,普遍推行“以校办校”、“以园办校”、“以班办班”的多种办学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母亲学校、函授学校,家教讲座,使教育内部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分担家庭教育的职责与任务;二股是教育外部的社会合力。就是组织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通力合作。县关协,教协重点抓好家庭教育的研究活动,扩大研究队伍,发展科研网络,组织社会调查和论文评奖,创办家庭教育“专刊”和“小报”;县妇联、县政法、民政部门和乡镇、社区,重点组织好“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的“三户”竞赛和评比活动,搞好验收发证和典型经验推广;广播、电台、文化、图书部门,要积极创办家长广播学校,电台应开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图书室、文化室、阅览室,文艺舞台要大力充实家庭教育的宣传内容,创造喜闻乐见、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县教育科研部门,重点组织家庭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与普及,聘请特约教研员,依靠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把热心家教工作的离退休教师、干部、模范家长、社会知名人士组织起来,开展乡土教材的研究、编写,搞好资料整理、建档以及效果的跟踪考察等。这样,在当地党政的领导下,把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组成一个家庭教育的工作联合体,改变独家经营的封闭状态,在城乡上下,造成一个“树家长形象、创文明家庭、育优秀儿女、奔小康目标”的强大社会舆论,为弘扬中华文化,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巨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