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家访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20: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老师家访策略
赤壁市实验小学 胡国秀
我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二十二年时间,也担任了二十二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也成了我经常性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可以给家长写联系簿、可以打电话、可以利用网络群聊或发邮件、也可以请家长来学校。的确,这些方式轻松、快捷而方便。但是,它们真的能够代替家访吗?我个人认为虽然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但前者是“冰凉的”、“无温度的”,而家访却是“温暖的”、“互动的”,在家长、孩子、老师之间流动的是真挚的感情和浓浓的人情味,它能让我发现在教育中更感性,更生动的一面。
我们通常把后进生作为家访的对象,他们或者学习暂时有障碍,或者品行暂时有缺陷,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而我个人,除了对后进生进行家访外,也会帮一些优秀学生与家长共同商讨,使其更进一步。二十多年下来,对家访工作就有了些许想法。下面我着重说说对后进生的家访工作。
我们都明白: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以及社会对儿童施加影响的过程中的不良或不当因素也不可忽视。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就必须有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配合。从班级管理工作的角度讲,家访是联系家庭,依靠家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后进生进行家访呢?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了解后进生的家庭及“心目中的家”。
对后进生家访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后进生,并全面分析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后进生的适宜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有鉴于此,要家访就必须先了解“家”。了解“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了解后进生家里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家庭居住环境等;二是了解后进生本人对“家”的看法,包括父母关系、邻里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条件等,尤其是后进生对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看法。前段时间,我组织孩子们以“爸爸妈妈,我想说”为题写了作文,文中我读出了孩子对家长的感谢,了解的更多的是大部分孩子对父母关心自己方式的想法,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激,也少不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这样,我家访时就有了针对性,能够做到因“家”施“访”。
二、择家访最佳时机。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一种互动,主要表现为双方的言语交谈以及言语交谈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而对后进生的家访就更加要求交谈双方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任何情绪化的交谈都无助于对后进生成因的客观分析。另一方面,家访是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效地转化后进生,而取得家长支持与配合的前提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对转化孩子的信心。以上两方面都说明对后进生家访必须选择最佳时机。这就需要老师改变工作中的思维定势,不仅看到后进生的“后进点”,更要看到后进生的“先进点”,善于捕捉“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家访。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家长对转化后进生的新信念,也能对后进生起激励作用。当然,并不排斥在后进生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时进行家访。我们班的李志伟可说是班上的“刺儿”,不管什么情形下,他总要惹同学来告状,尽管和他交流了许多次,当着老师、同学的面也道歉,做过保证了,但关于他的“恶语”还是接连不断,我只有与家长交流了。也许是家长的教育有了一些成效,这段时间,很好有同学再来办公室说他了,我乘机让他为班上的“爱心行动”做记录,同学们都夸他,做得非常棒。当我再次遇见他的家长时,大家也都喜笑颜开了。但我们的工作还必须坚持下去,只有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孩子的品行才能真正地改变。
三、作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1、对后进生某个阶段各方面表现的总结,包括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日常行为表现等。我个人的经验是,坚持做跟踪记录,这样,孩子的变化情况就一目了然,而且连续性强,家访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或是无关痛痒地泛泛而谈了。
2、家访主题及所要谈及的主要问题。每次家访中,主题不一定一致,主要根据家访的次数的多少以及对家长情况的了解程度而定。在确定家访主题后,还应根据主题设计好几个问题,以便使家访始终围绕主题而又不局限主题。
3、携带材料,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这些材料既要反映后进生“后进”、“需教”的一面,又要反映后进生“先进”、“可教”的一面,以便更好地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他们对教育孩子的信心。我班有一个孩子叫王凌云,他着实让人头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不好,更痛心的是屡次伤害同学却无悔改之意。家长知道这个情况,灰心至极。家访时,我带上他的课堂作业本,给家长过目,而且坚持给孩子找优点,比如:能按时来校上课、不迟到等,让家长也看到希望。
四、把握家访进程,取得家访实效。
家访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活动,整个家访进程主要由老师把握。把握家访进程总的要求是:教师有意识地导出话题并引导家长始终围绕家访主题交谈,交谈还要注意艺术性,除一般的谈话技巧外,应注意“四忌”:
1、忌“独白”。家访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交谈是双向的,不仅是与家长交谈,更多的时候应让孩子也参与其中。“独白”只能阻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每次家访,我总是让家长、学生一起参加交流,家长也不至于太尴尬,孩子也懂得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明白其中的严重性,而后采取采取改进措施。
2、忌“揭短”。后进生有很多“后进点”,加上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在介绍后进生的情况时过多关注其“后进点”,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和后进生感到“不可救药”,失去信心。即使“揭短”,也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和婉转的方式。罗璇彬同学是我班学习最差的一位,平时家长过问较少,家访时,我委婉的向家长打听:“不知孩子以前的学习状况如何呢?”知道也是“一塌糊涂”后,我仍然只是说“孩子的学习的确不够理想”,而把其他孩子的优异也娓娓道来,家长自然就知道孩子的具体情况了。像上面提到的李志伟同学的例子就是如此。
3、忌“教训”。我一直这样想:家长是孩子的父母,从年龄上讲,比我大;他们也是我们施教成功的因素,我们是平等的。将后进生的不良表现归咎于家长或后进生,继而教训家长和后进生,只能扩大与家长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和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家访反感;而对孩子过于苛求的家长,则会积郁而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4、忌“就事论事”。交谈过程中就事论事,不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作全面分析,不给家长提供建议,意义是不大的。
5、家访后的完善工作。每次家访一定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老师应及时总结情况,积极观察被家访孩子的动向,以此更好地开展工作。这一点,学校想得非常周到,发给老师的“家访登记表”就是对每个孩子家访工作的小结,老师们就可以把家访的相关内容很好地记录下来。二十多年下来,这些详细的记录成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也是老师辛勤工作的凭证。我想,每位老师都会珍惜这份累累的硕果的。
总之,家访工作是教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的途径,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与之更好地帮助孩子进步。我们学校能把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工作提到这样的高度,可见是高瞻远瞩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距离近了,大家的目标更加靠近,方式更加统一,学校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21: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