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通过哪些语文实践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为下列几条途径切实可行。
一、 课本质量高。
入选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言表达训练的范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为我们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教者如能把握教材特色,随文练表达,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文练表达可分这样几步进行:
1、找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好“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特点,选择恰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用词、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仿说、仿写练习,学生从阅读中学表达,一课一得,其语言表达水平自然日有长进,不断提高。
例如:苏教版第一册《秋天》一文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富有童趣。课文既考虑到了各种动物和秋天的联系,又写出了秋天的特点,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教学中,找准这个训练点,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小动物的话,说说它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这种表达训练对小朋友们来说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教学中找准这样的训练点,让学生仿说、仿写,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学会了课文的表达方式,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在是好。
2、强化
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中的重点词、句、段,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既能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内蕴,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精妙,又能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活动。
如浙教版第七册《船过三峡》一文的第二段,我在教学时是分这样几步进行的:
(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三峡的山。这里,学生画出来的山形状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此举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2)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增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想象,三峡的山只有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样子吗?要求仿照课文的句式,说说三峡的山还有哪些样子?
这样的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想象的能力被激发出来,想到的形状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且有层次的训练,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扩大了学生的训练面。学生言之有物,自然能乐于参与。
3、内化
诚然,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中,举一反三地把课文中的词、句、段运用到相应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成为学生的语言。
仍以《船过三峡》一文为例。布置课外作业时,我让学生自己创设语言情境,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经过课堂上充分地练说,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把这种句式扩展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地方:课间活动的场面、元宵节上各色的灯笼、动物园里动物们的表演,春节联欢晚会上精彩的节目……
这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语言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还促近了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定会逐步增强。
二、 课外信息很重要。
信息的获得不仅来源于课堂,课外的看、听、读、说都是很好的途径。听了有趣的笑话,生动的小故事,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电视等,要是试着说给别人听,就会在复述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表达能力。读了一篇好文章,不妨凭着记忆把文章写下来,再和原文对照一下,就会发现自己表达中的不足。这样既加深了阅读的印象,又巩固了对好词好句的记忆,同时还做了一次语言表达的综合练习。
三、 社会交际不可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确,社会就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许多人的表达能力就是在社会交际中得到提高的。平时,多注意与人交谈,在谈话中学习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定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的途径有很多,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探索和科学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能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