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4 21:37:09
|
只看该作者
二、教会学生学会朗读
很多学生会读课文,但是不会朗读课文。怎样教会学生朗读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1、教师范读
要让学生学会朗读,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老师是最直接的教材。教师的范读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向师性”,激励学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最佳心境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①除了以上几点,我认为教师的范读还有着增进师生时间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的作用,这是我走上教学工作的切身感受。教师的范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时,也把教师的感情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倾注于课文之中时,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怀着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用哀伤的语调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了这篇文章,读完以后,师生都流下了眼泪。可见教师的情感也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与教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课堂气氛也同时活跃起来了。此时此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了,而是跟他们一样处于同一阶层。你看,我们流泪,老师也在流泪;我们高兴,老师也满面春风,老师和我们一样嘛!很可能就是这时候,学生已经把教师当做朋友了,至少是可以做朋友的对象。这样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近了,彼此有了信任,课堂效果就有了保障,由此可见教师范读之妙。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一般常见的朗读方式包括带读、个人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自由读。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小学生朗读,教师应抓住语调、重音、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要做到字音正确清晰,对汉字结构复杂,一字多音,朗读时要注意分辨多音多义字,要按义定音,要求学生对形声字不能轻易读半边。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勤查字典,还要注意不添字漏字。把每个字都读得标准,才能为正确地表情达意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在朗读时,语句要流畅,要把语句读得明明白白,干净利落,不能任意添字、漏字、颠倒、重复、中断,也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用词随便,不讲究节奏,任意破坏作者语言的完整性。如果读得拖泥带水,结结巴巴,就会破坏文章的表现力,还会造成语意的费解和误解。所以教师要想学生读好课文,就要多加指导,教会方法和技巧,这样朗读时感情丰富。
3、创设情境进行朗读
人在不同的情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再加上和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借助图片、播放音乐、运用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方法,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其情感会随着课文内容而自然流露。教材都是图文结合的,合理地运用课文插图、大屏幕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客观上的条件。我在教授《快乐的节日》时,就用到了录音机。我先播放了《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让学生先感受这首歌,再让学生去理解课文,这样比枯草无味的讲效果要好得多。其次,在学生朗读时,老师应采取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学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适当地给予表扬,让学生更情愿的去读;朗读不到位时,教师也应给予鼓励,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谁的本领大》一文,有学生读到风先生说的话“这有什么难的!”我说:“这里的风先生不够骄傲呀!”于是我范读后,学生重读了一遍,效果非常好,我及时给予了夸奖,他很开心,这样增强了他读好课文的欲望。其实,老师的鼓励比客观上的朗读条件作用大。
4、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
语文教学主要还是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繁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究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一件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分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晨读、课堂、课外活动的时间,采用故事会、诗文朗诵等活泼多样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朗读。渐渐地,学生就会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地读,养成朗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外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在课外,注意培养学生在预习和复习时朗读课文的习惯。每天的晨读课,学生都用来朗读课文,每篇课文都要求读熟,有的还要熟读成诵。提倡学生看课外读物时读出声来,鼓励学生收听广播,欣赏和学习朗读技巧,多看电视配乐朗读,买一些音像磁带听读,上网查朗读范文视频……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共同帮助孩子养成朗读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