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疑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疑而难问,已得知识之半。”而另一半就是从释疑中来。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开动脑筋,提出问题,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质疑释疑,是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当前,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充分利用学生质疑这一教学资源,要么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要么不想办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要么对学生的质疑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要么照单全收,不筛选,不优化,解决问题无重点。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巧妙地将质疑、释疑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教学回顾
  教师谈话揭示课题,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问:“同学们,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很多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吗?”学生思考片刻后,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为什么巴迪的父母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评价?”
  老师不失时机,表扬说:“你可真会思考,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顿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问:“父亲读诗时,‘我’为什么把头埋得低低的?”有的问:“作者为什么感觉儿时十分幸运?”有的问:“为什么母爱会把人引入歧途?”……问题层出不穷,深浅各异。
  学生提问后,老师欣喜地说:“你们提的问题都很不错,我们一起来解决。但是问题太多,一节课怕来不及,你们说怎么办?”一位学生马上建议:“给问题归类,抓主要的来分析。”
  老师喜上眉梢,说:“这个办法真好!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时间。”学生纷纷行动,归类问题和寻找重点问题。待意见统一后,老师问:“这些问题你们想由老师告诉答案呢,还是你们自己去解答?”这时,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均表态要自己解答。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步骤自主探究。第一步:读。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品读、分角色读,要求读出感情,读中悟情,读中悟理。第二步:演。演是读的升华。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的特点,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要求以演再现故事情景,强化对文本的内心体验。第三步:议。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第四步: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2:44:00 | 只看该作者
即小组汇报。各组汇报员代表小组汇报研讨结果,其他组员补充。如一个小组汇报道:“父母之所以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巴迪的父母对巴迪有不同形式的爱。父亲说‘我’的诗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是对‘我’的严格要求;母亲说‘我’的诗精彩极了,是一种鼓励式的爱。”另一个小组说“‘我’感觉儿时幸运,是因为‘我’既有严厉的父爱,它可以鞭挞我戒骄戒躁,又有慈祥的母爱,使‘我’永远扬起生活的风帆,充满信心,不断前进。”第五步:评。即引导学生对本组、对其他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积极发言。
  ◆教学评析
  转换角色,给学生创设自主质疑的机会
  长期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思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过程,也是学生新旧知识不断构成矛盾、产生疑问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一有问题就提出来。
  教学中,这位教师改“以教促学”为“以学定教”。在初读课文后,一句“我有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有问题需要问我吗?”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不仅能问,而且也能问得深、问得妙。
  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执教老师借班上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当第一个学生举手发言后,老师不失时机予以表扬。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到了愉悦,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潜能。
  在什么情景下学生学得最好?曾经有人这样回答:“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更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更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他们学得最好。”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这位老师的这一堂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运用了评价的激励机制。这种策略,值得借鉴。
  积极引导,让学生体验自主释疑的成功
  “疑而难问,已得知识之半。”而另一半就是从释疑中来。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开动脑筋,提出问题,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并没有马上解答,而是问学生“是让老师告诉答案,还是由你们自己解答?”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触动了学生的探究欲、表现欲,使全班学生跃跃欲试。
  至此,老师引导学生分层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对比较浅显的问题,如词语的理解等,学生通过你问我答互相解疑。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为什么巴迪的父母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评价”和“作者为什么感觉儿时十分幸运”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自主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孩子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作者■卿彪 单位:四川省华蓥市教研室 来源:教育导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6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孩子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5: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