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教师职业的幸福专业与学生一起成长
安徽桐城二中 朱新敏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教师的成长与学生成长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人看待。所谓平等待人,就是学生无论成绩好差,无论个性如何,我都平等对待他们。而不是把他们当作知识的容器,视其容量、质量而待之。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哪怕是看似题外话,以使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健康发展。
上课时被学生冷落的滋味我也尝过。2008年刚刚接手一个高三复读班时,看到一个学生在文学社调查表上说他不喜欢语文,“不知道对语文‘莫忍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觉得这是语文老师的失职,而改变这一现状也是我现在肩上的责任。同事笑话我说,上课上老了还这样认真,值得吗?可是我乐此不疲。看到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课时,看到他们在我的努力下喜欢上了语文课,看到他们写出有真情、见个性的文章,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2005年秋季,有个考上大学的学生给她正复读的朋友写信说,你们虽然苦一点,但你们能听朱老师讲课啊!2008届新学期开学后,前科代表发短信给我说:老师,我们现在上《大学语文》,特别枯燥,我真怀念听你课的日子。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特别感到欣慰。
我深深爱着我的学生,真诚地与他们交往。批改学生随笔、作文时,哪怕很不成功,我也不吝啬褒扬的话语,圈圈点点,使学生们有成功感。有时兴之所至,甚至写上好几百字,与他们倾心交谈。师生相处的细节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譬如上课前,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灰,我总是习惯性地朝自己这边扫,尽量不要让坐前排的学生呛着。而晚自习,我每次讲完课休息时,一个叫赵俊的学生总是默默地把自己放书的椅子让给我。这样的让座整整坚持了一年啊,说感动是太轻了!有一年4月,一次我冒雨外出,遇到高三(10)班的周芳芳姐俩,硬是把手中的雨伞塞给我,她们则笑着在雨中奔跑。教书多年,这样的学生又哪里数得过来呢!
学生是懂得感恩的。想起了2008年高考前的一天。6月2日,考前指导全部结束后,高三(11)班学生请全体授课教师回到教室。我们刚刚跨进教室门,班长一声“起立!”全体学生齐刷刷地站了起来,放声喊道:“敬礼,老师辛苦了!”霎时间,我泪水差点涌出眼眶。接着,每个科代表上台给老师献花,每束花里有一张针对不同老师特点写的卡片,我的那张写道:“祝老师健康快乐,事业之树长青!”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每年6月2日考前指导时,班上同学们又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他们在后面黑板上写满了感恩和祝福的话,还拿出手机给我拍照。就这样,我常常感受着其他职业很难企及的幸福。 我以为,学生长期学习是需要源源不断动力的,这动力来自远期目标,更在于教师适时激励。为此,我努力让学生常有成就感。对于不同的学生,针对其特点,提出不同目标,让他们都有所收获。譬如,爱好写作的学生,我们利用文学社刊物《浪花》和校刊《三人行》让他们的文字变成铅字,进而帮助他们投稿。十多年来,我的学生在《中学生阅读》这个全国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很多,有人已小有名气。对本届学生,我尝试有趣味有挑战的作业,结合“我的姓氏源流”让学生调查研究写家谱,我把其中优秀作品上传到人教网,已经有5人作品发表。看到人教社的发稿证明,学生的笑意写在脸上,快乐溢满心头。我还曾经布置学生假期读《论语》,整理成语(含出处,解释,原意,现在常用意),科代表还在每个成语后边配上例句,这样就成了一本很有价值的迷你型辞典。有的放矢,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成就感是最好的动力。
2005年、2006年、2008年,我所带班级的语文高考成绩全市第一,09年,执教班级获“优秀班级”称号。多年的跨年级代课,虽然很苦,但我乐在其中,因为学生喜欢我的教学,他们在求学期间提高了语文素养,这为他们进一步深造,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对于一个教师的评价标准很多,名利、地位等诱人的光环时时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但我最看重学生对我的评价:平等,善良,认真,执着:这已成为我为师一生的坚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