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地区是方言区,所使用的都是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中没有明显的翘舌音,由于本身语言环境的束缚,促使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总是混淆翘舌音。甚至许多人在说普通话时,没有翘舌音。北京话(既普通话)中最能体现“京味”的就是翘舌音,儿化音是普通话不可缺少的语言基调,没有这股“京味”就没有了普通话的韵味了。因此,我们并不刻意追求原汁原味,但也要一丝不苟的学习好翘舌音,学习好普通话。作为母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学好的。
一、注重直观,把握发音。
小学生思维体现在直观形象性较为突出,以形象的事物来促进学习更能帮助小学生理解不太容易明白的知识点。语音教学中,由于发音的部位与发音的气流、发音的原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诠释是不适合告知学生的,让单调、复杂、繁琐的表象变为简单通俗的知识点,是学习的一个最简便的过程,所以采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zh、ch、sh、r这四个声母都是由舌尖和上齿龈后部(上齿龈与硬腭交界处)构成阻碍而发出音来的。由于发音时舌尖翘起抵住上齿龈后部与硬腭交界处,所以称为“翘舌音”。但不是将舌头向内卷,堵住喉咙口,成为有些教师口里的“卷舌音”。这样不但卷起的舌头阻止了读音清晰地发出来,还会使发音的人因为气流受阻而感觉十分难受,听的人也会感觉发出来的读音有股很大的堵塞声,听起来也别扭。进行教学时,再事先强调学生注意的基础上,当遇到翘舌音时,教师可用手当成舌头,手指慢慢地向上翘。并结合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嘴里舌尖与上齿龈及硬腭的位置。以这样形象的演示促使学生领会到翘舌音正确的发音部位,能更好的掌握翘舌音的发音。
小学语音部分的教学,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语言学习阶段。教学字的读音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本身语言功底的基础上进行预习,事先要求学生用笔圈出翘舌音等易读错的字,借用工具书查找出正确的发音,然后自行试读。教师在强调易读错的音的基础上,并正确试读给发音错误的同学听,纠正为何错的原因,让其懂得如何正确发音。这样以形象的手势来配合发音,就能改变单用口阐述的抽象性,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二、注重聆听,抓准发音。
“听后读”就是在聆听的基础上辨别出读音,然后再朗读。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辨别出翘舌音,还可以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掌握翘舌音,再模仿发音的人朗读出来。其实最常见就是教师示范读,在课堂上这也是教师采用最多的方法,但这种“听后读”多次运用学生会感觉单调乏味,失去了兴趣的学习是不能收到很好效果的,当然这种“教师示范的‘听后读’”也只局限于课堂上。
吕淑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教授读音的过程中,不妨也可以运用这些“听后读”:1、看电视中的“听后读”。特别是纪录片,纪录片的解说员,在讲解时往往语音准确,流畅自如,最主要的是饱含着深情,学生在辨别读音的同时能学到语言方面的知识,还得到语言情境中情感的熏陶,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2、玩耍中的“听后读”。学生玩耍时的交流是一种潜意识中的学习,可以要求学生在玩乐里,注意对方的言语,在学校时尽量用普通话来对话。3、对话中的“听后读”。生活中的言语对话能体现出自身的语言功底,当然说话时要处处注意自己的发音,特别是翘舌音的发音。
三、注重说读,巩固发音。
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领会基本技能,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口头的述说,言语的交流,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能潜移默化出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语言基本功。通过语言基础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技能,固“说、读”就呈现出了它间接学习的功能。在游戏玩闹中,在家居生活中,在学习工作中,交流成了重要的手段。“说、读”成了学习语文的一个不可空缺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如何去读准字音?如何去读懂字义?这便联系到了字的读音上。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多方面的说读,才会有正确的发音。在学习中学生不可能单调地听取教师说教,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抓住这个点突破口,设计一些与学习生活、儿童生活、游戏玩乐有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找寻自己喜欢的故事,准备好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让听者与说者同时注意语音,注意翘舌音。还可以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取与每篇课文有关的书籍,这样既可让学生更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背景与作者生平,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到许多课外知识,并让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朗读出自己的材料。
其实促进学生多说多读的法子很多,就看我们如何去选择,面对农村学校的实际我们无法用现代化的方式来教学,但我们可以运用生活的实际来因地制宜。以朴实的教学手段,来弥补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外国人“大山”在中国家喻户晓,他说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还主持着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个外国人都能做到,反之作为中国人这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更有责任把它学好,教师更有义务把它教好。不再让人家讥笑闽南地区的普通话为“地瓜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