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30 14:04:46
|
只看该作者
三、“流动日记”是一种互动性的家校联合教学
传统的课外合作学习,比较注重生生间的合作沟通,很少有甚至从来没有教师、家长的参与。而作为课外合作学习方式之一的“流动日记”则弥补了“缺失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的空白。
1.“流动日记”需要师生互动
从“流动日记”组织建立、选定组长到明确要求、批阅评改,直到最后评比颁奖、小结,教师都全程参与,适时予以指导、帮助。也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所以学生语文合作学习效率有了大大的提升,受益也就更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语文合作学习并不是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相反,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前,教师应有布置,有要求;活动过程中,教师则应多鼓励,给予学生信心和方法指导;活动后,还应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倘若发现问题,需及时处理,以便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习作兴趣,进而使语文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2.“流动日记”需要亲子互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其实,家庭老师不应只有妈妈,爸爸也应努力成为孩子的老师。
学校教育只是一半的教育,一个孩子要想获得全面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因此,在孩子年纪尚小的小学阶段,家长应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而有效的亲子互动正是实践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何在开展“流动日记”过程中实现亲子互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⑴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作为家长,应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与他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共读一本书,定期交流阅读体会等。有了这些阅读的积累,孩子写起“流动日记”来定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⑵引导孩子向社会学习
社会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家长可利用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海洋馆、名人故居等参观。参观前,家长应事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网络做足功课,以便在参观过程中适时给孩子予以讲解、介绍;当然,家长也可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带孩子去小区院落或公园,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的事物,如:小花、小草、小鱼、小狗、蝴蝶、蜜蜂、蚂蚁等。这些鲜活的事物都将成为日后孩子谈话、写作的素材。这样的学习是不着痕迹的,是孩子于轻松愉悦中获取的,更为他们接受。
⑶密切关注孩子的“流动日记”,积极参与评改
孩子的“流动日记”不仅需要得到同龄小伙伴的关注、老师的悉心评改,还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家长在接过孩子的“流动日记”时,既可以评点自己孩子的日记,也可以评点其他孩子的日记。家长的点评也许会因为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好有次,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鼓舞,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
诚如导师张良田教授评价的那样──“流动作文,大家合作,亲子互动,家校联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能提高写作的兴趣,可激发创作的热情,并最终有益于学生小组的共同进步。”这里的“学生小组”指的正是以“流动日记”作为连接纽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学生间通过相互阅读、点评、学习,同时借助父母的悉心评改,提高了写作水平,加强了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于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四、“流动日记”是一种代际间的社交生活实践
本文提出的“代际间”指的是教师、家长等成人与小学生之间的存在年龄、阅历、代沟的关联。
俗话说“三年一代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与孩子存在代沟,而且,随着孩子见识的不断丰富,加之他们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与老师、家长间的代沟也逐渐拉宽。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该如何读懂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流动日记”便是最好的载体之一。
1.“流动日记”促进了师生间的了解
“流动日记”是师生心灵的交汇,是老师探看学生心灵的窗口。透过“流动日记”,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琐事、与同学相处的困惑抑或近期的心愿等,进而探求学生的思想世界……“流动日记”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两颗原本陌生的心。
临近毕业的日子里,学生的“流动日记”多了几分感伤,然而读着却倍感温暖。透过那些或成熟或稚嫩的文字,我有些讶异:小小的孩子竟如此重情重义,原来我为他们做的每件小事他们都一直记得。
“可以说,您带给我的两年是小学生活中最快乐、最充实的两年。两年间,您让我对社会、人生、学习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您赠予我的是质的飞跃,是人生的经验,是美好的品德,是快乐。我爱您!”
──摘自学生邓源源的日记
我的回复:
源 源,能写出这样一番话,本身就说明你不简单。透过它,我看出了你的谦逊、懂事,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女孩,一个内外兼修的小才女。这样的你怎叫我忍心挥手说再见?然而“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你的离开正说明小雏鹰要展翅试飞了。我衷心祝福你在属于自己的蓝天越飞越高越精彩!
“是您,在表扬别人时,使我找到差距,从而更加努力;是您,在我取得进步时,及时鼓励我;是您,在我成功时,高兴地祝贺我。成长路上,感谢有您。我会永远铭记与您一齐度过的这两年愉快的时光。”
──摘自学生王译浠的日记
我的回复:
浠 浠,读着你日记本上的话语,我的心里满是欣慰与感动。闭上眼睛,满脑子里都是你──那个运动场上奋勇拼搏的你,那个舞台上能歌善舞,嗨翻全场的你,那个课堂上滔滔不绝、对答如流的你,那个私下里活泼开朗,宛如临家小妹的你……不管哪个你,都叫我喜欢不已。多想留下你,却又不得不挥手说再见。我最喜欢的浠浠,愿你在新的天地里健康快乐每一天!
在这样一场练笔接力中,在与学生的互动点评中,我收获了他们对我的信任,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可以说,“流动日记”促使我完成了由“良师”到“益友”的角色转变。
2.“流动日记” 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流动日记”的开展更促进了亲子间的了解,比单纯的亲子阅读、亲子游戏更有益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许多当面不好说的话,通过“流动日记”表达出来,也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文字的魅力。透过学生自牧的日记,便可见一斑。
我的良师益友
王自牧
在我的生活中,有位良师益友。
他既是老师,又是朋友。
一日,一篇习作,我咬断笔头,却不知如何下笔,
是他,深夜里给我点拨,让我茅塞顿开。
次日,我的作文大受老师夸赞。
一次,一道难题,我左思右想,就是不得其法,
又是他,百忙中教我窍门,令我豁然开朗。
果然,我用多把“钥匙”破解了这道“密锁”。
一回,一个道理,我苦苦思索,始终不懂其道,
还是他,睡觉前启我心智,帮我明辨是非。
如此,我换位思考终于领悟其理。
在我困惑时,他为我指明航向;
在我苦恼时,他帮我敞开心扉;
在我成功时,他和我分享喜悦;
在我开心时,他陪我一同欢乐;
在这世上,哪怕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及我们的情谊。
而他,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名字:父亲!
这便是我的良师兼益友。
受到王自牧的启发,班里的孩子也纷纷在“流动日记”中写起自己的父母来,一场“同题异构”的作文擂台赛就这样打响了。读读他们的文题──《爸爸是我的“百乐汇”》、《妈妈是我的月光》、《妈妈是我的方向盘》、《妈妈是吾友》、《妈妈是我的榜样》……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选择把心中对父母的感激付诸笔端,呈现在“流动日记”本上,我想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很优秀,把父母的故事写到“流动日记”里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于孩子本身是一件无比骄傲、自豪的事;二是相对于当面和父母表达感谢和崇敬,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为孩子们所接受。同时,他们也渴望父母在读后同样以文字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从而了解到父母的看法。
总之,“流动日记”是一座精神家园。在这里,孩子们没有顾忌,畅所欲言;在这里,没有师道尊严,没有家长作风,孩子们更易交到大朋友;在这里,充斥着快乐、宽容、理解和鼓励,难怪孩子们流连忘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