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S版第八册《滥竽充数》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7:5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    王建平
教材分析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理解能力比较薄弱,不懂得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似懂非懂的字词轻易放过,字词功底不扎实。这对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障碍。本班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对新鲜、感兴趣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课文短小,一读就懂,寓深刻启示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富有情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和探究欲望,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在理解寓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课件: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生生间解决。(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课文
1、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里面。

2、找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点击:混)

3、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团队活动,气泡图记录混之前的表现,混的情况,混的结果等思维轨迹)

四、引领提升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小组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4、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南郭先生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他偷偷地逃走了。也就是说,南郭先生失业了,失业后的南郭先生怎么办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自拟)

2、四人小组交换看,推选出写得比较好的在班上展示。

3、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7:5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27 17:55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








3、理解课文







4、引领提升





5、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出示重点句,团队活动要求。






4、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5、指导学生续写故事














1学生观看动画片。说一说动画片的故事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








3、学生找重点句,参加团队活动。






4、学生思考,参加讨论。





5、学生续写故事,展示交流。









1、运用看、听、想、说等要素组合,先由动画片引入,通过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看、听、想、做”等要素的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运用“想、做、动静转换”等要素组合着用,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搭建平台,设置知识扩张点,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4、“听、看、讲、想、”等要素轮换着用 ,让学生在想中理解,想中感悟,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5、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梯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采用个人写——四人小组交换看——个人展示等方式,强化对人物的深化,同时给学生搭建一个从说到写的的过渡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齐湣王

三百人一起吹    一个一个吹

混             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方案:比一比,看谁得分高。(做到以下几点,每次得一分。)
1、   能认真倾听。

2、   积极回答问题、提出问题。

3、   发言时声音响亮,能面向全体。

4、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5、   会指出同学的错误。

6、   得到老师的表扬、赞赏。

7、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7:54:46 | 只看该作者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片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队伍里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既扫除了阅读障碍,又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第三个环节:理解课文。通过找出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的句子,以及开展团队活动等,让学生理解课文。第四个环节:引领提升。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我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来揭示寓意。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个环节我设计了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为南郭先生出了很多主意。
这节课使用的是要素组合方式和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相结合。这节课我力求做到以下几性:
1、 知识性。本节课是四年级语文课,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位在学会并掌握生字新词,扩写故事上。在初读课文中我采用自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采用自学、检查、读文等形式对本课重点词进行强化。
2、 创造性。本节课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展现。我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混”的理解和想法。说说混之前的表现,混的情况,混的结果。用气泡图记录思维轨迹。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搭建一个由说到写的平台,为南郭先生失业后怎么办出出主意等等,都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3、 个性。学生个性的张扬需要多向度的问题来引导。例如,在看完动画片后,我充分尊重学生对动画片的理解,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言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认为南郭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
4、 互动和主动。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自学生字新词。一次团队活动,出了一个多向度的问题——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还有两次小组学习,学生的参与面广,师生间亲和力强,气氛融洽,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5、 能动。我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亮点能够及时的捕捉,能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很好的鼓励。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创设学习环境,既灵活轻松又民主。“看、听、讲、想、做、动、静”几个要素轮换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强调强化次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浓厚。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的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等五个指标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成了边缘人。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在问题的回答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
这节课的设计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就是增加了团队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平台。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8 02: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