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6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01: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6教案
习作6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让孩子徜徉在习作的快乐中,在快乐中实践语言,乐于表达,提高能力。向孩子们学习,徜徉在他们想象的世界中。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6
教学目标:1、借助动画视频片段和教师下水文,了解编写故事的基本要素及注意点。学生应了解的注意点是故事有情节,主题应积极健康。2、学习写其中的一段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学习编写故事。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一段精彩片段。
教学策略:有限的时间开展有效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编写故事的特长,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一段动画视频和教师下水文。
教学过程设计及相关说明:
一、观赏动画,交流“我看懂了什么?”
1、激趣:动画伴我们成长,是我们金色童年的一抹浓彩。
2、观赏动画,提出要求。
(1)明确要求:仔细看动画,边看边想你看懂了什么?
(2)观赏动画
3、交流
交流要点:(1)短片中的主角是谁?(2)给这个短片起个好听的名字。(3)你看时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板书内容:米老鼠    生动有趣的情节  
(本教学环节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引出本课凭借的卡通形象:米老鼠;二是知道卡通故事最基本的特点是有生动有趣的情节。)
二、明确任务,出示“下水文”。
1、导入本课任务:我们也来做一回编剧大师,给米老鼠先生编一段精彩的故事。可是老师很担心,担心大家一下子想不出来,后来还是米老鼠开导了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我与米老鼠先生的对话。
2、老师读下水文。(附短文)
米老鼠教我“教作文”
打开语文书翻到习作六,一下子就被这么多可爱的卡通小家伙吸引住了,尤其是米老鼠先生,实在是太风趣了。
“唉,有趣是有趣,但怎么教学生写呢?”坐了半天还没理出个头绪,我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主人,有什么烦恼事快跟我说说!”
是谁跟我说话?嘿,是米老鼠!他从书中蹦了出来,右手手指还顶着个小地球,玩得飞转……
“明天我请小朋友编关于你的故事,不知他们能不能……”
“嘿,您也太小瞧了他们吧,不是有句老话嘛,谁要小瞧孩子小,他比孩子还要小。”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米老鼠就抢着说道。
“这倒也是,诶,你说他们会不会把你写丑了,写呆了?”
“不会,不会,谁不知道我米老鼠活泼可爱,心地善良,博学多才,谁跟我交朋友,不是增长知识,就是懂得道理。”米老鼠边说边继续玩着他的小地球,那红鼻子一翕一动地,越发可爱了。
“不过……”“别不过不过了,”小米又打断了我的话,“请相信我们的小朋友,他们都是看着我的故事长大的,我心中有数。好了,不多说了,我得回去了,动物俱乐部还在等我回去给他们讲我的神奇故事呢,记得明天课堂上帮我向小朋友引见一下,我可是他们的偶像噢!再见!”刚说罢,一道光亮在我眼前划过,小米“哧溜”一下又飞回书中。
3、简单交流文中"我"与米老鼠谈了哪些话题?你对此怎么看?(其实导出的中心议题是你将写出一个怎样的米老鼠?也就是人物形象。)
三、构建故事大概,明确故事主题
1、告诉学生故事主要要素:时间,地点,主要角色,事件.
2、交流各自故事的主要要素,从中引导辨析事件的意义。(教师注意在学生的叙述中评价中渗透一个主旨:事件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3、静想你编的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讲给大家听。(构建故事轮廓)
四、尝试习作。
1、回看动画,讲你最喜欢的精彩片断。
2、请学生写一段“你编的故事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并提出相关习作要求.
五、讲评片段,学习修改.
六、拓展习作范围,欣赏其他卡通图片.
1、出示其他卡通图片.
2、布置课后作业: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编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

这篇习作的教学历时比较长,因为教学时间还比较充裕,不断地对学生自学习作进行阅改,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不断修改中摸索如何编写故事,开始去思考所谓的故事如何确立一个好的中心思想,编写出有一定内容的情节等等,既放开思路,又要把握习作最基本的特点,在童话习作教学中为学生的习作打开一条思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01:46:26 | 只看该作者
习作要求:
  《为卡通人物编故事》要求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从自己喜爱或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中挑选一两位,抓住卡通人物的特点,创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为卡通人物编故事,激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中“重温卡通人物”“欣赏卡通故事”“新编卡通趣事”等环节的设计,力图使学生能把平时从电影、电视、课外阅读中积累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迁移到故事情节中去,使故事中的主角既具有其原有的特征,故事内容又新奇有趣。
  课前准备:
  1.事先调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带一些卡通玩具,或制作部分卡通人物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卡通形象——诱发想象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喜欢哪些卡通人物? (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名字)
  2.今天,有许多卡通朋友就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亲切的声音呼唤它们的名字。(多媒体出示部分卡通人物的形象)
  二、欣赏卡通故事——激活想象
  1.这些令人喜爱的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播放一个情节不复杂、人物仅一两个的卡通故事)    2.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能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来说说吗?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该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穿着打扮、长相等方面)。如:
  孙悟空:机智勇敢。他曾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也拿不住他。后来,他得到观音菩萨的指点,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性格有些急躁,却聪明、勇敢、风趣。对唐僧,他忠心耿耿;而对妖精,他毫不留情。
  樱桃小丸子:短短的学生发,大大的脑袋。小眼睛一会儿成两个点,一会儿又成两个又弯又好看的新月。她脸上有时红扑扑的,有时白白的。小嘴巴一会儿像弯弯的小船,一会儿又像弯弯的小桥了!
  蜡笔小新:蜡笔小新的头很大,身子很小很小,大西瓜一般的头,再加小小的身子,真是滑稽。他的声音怪怪的、粗粗的、哑哑的。他喜欢动感超人,喜欢吃小熊饼干。
  三、新编卡通趣事——放飞想象
  1.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故事,也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也许,同学们还曾经设计过自己心目中的卡通人物呢!今天,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为他们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2.师生合作,共同讨论编写故事的要点。
  ①想一想,你故事中的卡通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这些人物怎么会相遇的?(如果你就是一个卡通人物,你想和谁相遇?)
  ③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是故事的重点,要讲得具体,即把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④要使故事吸引人,能不能在故事中设计一两个有趣的或惊险的场面?
  3.小组合作,学生互相启发,合作编拟故事,然后指名讲述,请全班同学评议。
  四、互相修改初稿——完善想象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01:46:47 | 只看该作者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件出示:我的好朋友。看到这五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1、我的好朋友呀,住在卡通王国里,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它们变化多端、奥妙无穷,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它们的到来。(课件出示动画人物合影)
   2、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
     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用热切的声音呼唤它们的名字。
  二、讲故事
   1、这些卡通人物,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些卡通人物的故事片?
   2、现在,放飞你自己的思绪,对这些卡通人物进行想象,还能想到哪些与它们有关的故事?
   3、如果让一个卡通人物在你笔下诞生,你打算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评议:名字是否好听,有趣)
   4、学生讲述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的故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
   5、这是我搜集到的作品——《呼噜猫和阿猜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俩的故事。
     教师读范文。
  三、写作文
    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卡通人物的习作,你准备写什么?
    联系平时写作中的要求,说一说今天的作文应该注意什么?
    集体交流:帮助学生完成习作的构思。
    把你最想写的,自我感觉最好的片段写下来。
  四、交流学生习作片段。
    (在学生写精彩片段时,由于平时没有这样的练习因而都是从头写的,还不如让他们从头写呢!)

点评

  发表于 2014-12-22 18:34
  发表于 2014-12-22 18: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6: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