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
1、糖块溶于水为何不见了?
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3、为何能闻到远处的花香?
[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板书] 分子和原子
[图像展示] 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1、学生进行猜想、讨论
2、学生从实例中逐渐感知到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从日常的现象感知微观世界,建立微观粒子的表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分子
[提出问题]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那这些微小粒子都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呢?
[情景感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 1.67×1021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板书]
(一)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探究活动一]分子是运动的吗?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试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板书]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思考]湿衣服为何在阳光下比在阴凉的地方容易干?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比较加热和不加热时现象的不同。
[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现象列举]让学生列举与分子运动相关的生活实例。
[探究活动二]分子间有间隔吗?
1、将红墨水滴到粉笔上,墨水为何能渗入粉笔内?
2、堵住注射器的出口,活塞为何能被推入?
[板书] 3.分子之间有间隔。
[讨论1]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这一现象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吗?
[讨论2]温度计的水银柱为何能热升冷降?
[讨论3]压瘪的乒乓球如何复原?
[结论4]气体、固体、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小。
1、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并认识到分子的微小。
2、学生参与探究活动,通过分析、比较,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的相关性质。
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活动,由学生的感官认识来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三]分子还能再分吗?
[比较现象]
(1)水→水蒸气
(2)水→氢气+氧气
[分析]变化(1)中,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本身不变,水和水蒸气仍是同种物质,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变化(2)中,水与氢气、氧气是不同的物质,水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氢气和氧气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即分子变化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化了。
[板书](二)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的最小粒子。
[分析推理]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学生对分子的可分性进行大胆猜想。
2、学生讨论水变化的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3、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分析比较理解了分子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由学生的感官认识来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通过讨论和生活实例的列举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
二、原子
[播放动画]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过程介绍)
[板书]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类比]原子与分子相似,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和体积小、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等特征。
通过动画展现分子的变化过程,学生发现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从而建立原子的概念。
学生对化学变化进行讨论,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微观区别,并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通过探究活动,由学生的感官认识来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通过讨论和生活实例的列举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