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课题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01:3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提出
所谓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无心学习,不守纪律,犯有一定过错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常被同学讥笑和排斥,也令老师头痛。学困生虽然在学生中为数不多,但依然占有一定的比例,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宽,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块沉重的绊脚石,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学困生他是客观存在的,其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性格特征,学校教育对他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学校中的另一类弱势群体,教育工作者不应对其漠然视之,忽视、放弃他们,这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宗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学有所长,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相违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视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的前途,而且对转化校风,和社会风气等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当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加上单亲家庭子女、弱势群体子女的增多和独生子女的自身弱点,学困生人数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倾向。这一问题除了社会因素外,相当部分的学业不良学生的形成与他们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新课改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我们决不能丢下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暂时的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这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题理论依据
本课题主要研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从心理特点上加以分析,消除阻碍他们进步的心理障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培养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师注重学生人格、地位的平等,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间才可相互了解,达到真正的沟通心灵。情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刺激,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排除学习障碍。针对学困生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其大脑功能强的区域,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并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使困难学生由自卑→自信→自尊→自强,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增强其自信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以此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是转化学困生的唯一途径。同时及时有效的抓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搞好教育教学中必行的一件大事,其意义非常重大。
三、课题的界定
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那么,何谓“学困生”呢?我们认为,学困生是学业不良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将知识的学习视为拦路虎,畏惧上学,畏惧求知。何谓“心理问题”呢?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懒惰、自私、厌学、脆弱、恐惧、抗挫折能力及自控能力差等行为表现均为心理问题,它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研究此课题,使我校的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干预,转变学困生的现状,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不同作为来考虑的组织、操作、课堂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是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适应学困生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学困生”问题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对其造成原因加以分析和鉴别,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使其得到有效的干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实施转化,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为实验研究准备阶段。
  首先,为了获得全面、准确、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我们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技能、情绪情感、意志、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五大方面,设计调查表格进行问卷调查。从本校三个年级抽查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调查。
  其次,课题组成员根据所教年级,分成三组,分工负责,召集学困生举行座谈会。
  再次,课题组成员举行座谈会,分别把各自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在心理方面的观察认识进行充分交流,把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汇总。经过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工作,我们积累了较为详实、丰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科学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20  年11月----20 年7月)为实验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细致地对第一阶段所获得的研究素材进行分析、鉴别、筛选、归纳和整理,把那些真实的、可靠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保留下来,分门别类,使其真实化、条理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20   年8月---  12月)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整理好的材料逐一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充分讨论,相互交流,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状况及其原因。
第四阶段(20   年1月---20  年8月)为实验深化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状况及其原因,开动脑筋,深入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找到了克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对策。
  第五阶段(20   年9月--  月)为完成实验课题阶段。由课题组负责人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
六、课题研究基本方法   
1)实验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2)实验的内容  
(1)优化教育环境创建学校教育环境,努力建设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尽量减少一些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视的、灰色的、黄色的影响,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环境。
(2)优化班级管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激活学生的内在良好动因。
(3)优化课堂结构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的四清过程管理办法,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都能成功。
(4)优化教师队伍重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高素质事业心、责任感的自觉自愿参加教改实验,具有现代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采取请专家讲课,举办各种专题短期培训,组织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习先进教改经验,鼓励教师进修,培养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
(5)优化学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学、领导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有关原理、原则,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6)实验的方法采取整体设计,宏观控制,有效组织专题实验,分步实施,及时调节,逐步深人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对比方法。
1、观察法、问卷法:采集原始信息,建立学生档案,进行实验、研究对比,观察其变化和发展。
2、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分析造成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
3、案例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每学期对进步大的学困生进行个案研究,通过班主任、心理教师对辅导对象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形成个案,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经验。
4、观察比较法:采取横向、纵向两种方式对学困生进行观察比较研究
5、经验总结法:每学期每位教师都对本班学困生的转化及结果认真分析,做好过程记录,定期进行总结,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6、测试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7、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六、研究措施
(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课题组定期进行组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建立科研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以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
(二)、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激发老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1、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关于学困生的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转化策略方法等。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七、预期研究成果
1、在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参与转化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好转,学困生基本摆脱学习的困难,学生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进步;参与调查的班级班风、学风有明显变化,教师的研究行为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2、参与实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方面能熟练和有效地用各种方法去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成功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3、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6 19: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