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5 00:22:24
|
只看该作者
我家乡的名人刘志华
刘志华,女,1938年出生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中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那个时代所有贫苦的孩子一样,拥有饥饿与寒冷.可是,这并不能夺去她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度日如年的岁月磨砺了意志拓宽了胸怀.由于她天生聪慧漂亮,长到十六,七岁时,已经是有性格,有主见,人见人爱的大姑娘了.
常言说,一家有女百家问.上门提亲的踩破了门槛,而她单单相中了东街村第五生产小队的回民黄占山.黄占山相貌平平,家里只有老母亲和两间破草房.因为自己家的条件也不好,父母对这些倒是不在意.而当时汉民和回民极少通婚,守旧的父母坚决反对.刘志华不顾这些,悄悄和占山到县里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然后卷起铺盖没花一分钱嫁了过去.有人问她:"他家那么穷,人长的也不帅,你图他什么呀?"她说:"我不图别的,就图他人好,有才."后来,黄占山参了军,又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后分配到国家文化部工作.刘志华的眼力由此可见一斑.
五、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能力的人无处施展才智和抱负.志华是个有志气的人,每当环视一无所有的家,想想缺衣少食的生活还要继续,那种感伤逼袭心头,欲罢不能.
地处黄河北岸的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第五生产小队,是出了名的穷生产小队,队里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轮流当过生产队长,可还是照样穷,吃粮靠返销,花钱靠借款.到1972年,老生产队长对既穷又乱的局面束手无策,再也没有人愿意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了.刘志华认真考虑之后,毅然决定"毛遂自荐":男的没人干,俺女的干,我愿意当队长!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刘志华当了队长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团结村民,取得理解和信任.下台的老队长和她父亲结过怨,现在看她当队长,有时难免借题延伸,给她出难题.她就多次登门,哪怕吃了闭门羹也不计较,终于感动了对方,化解了矛盾,并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她坚持严格管理,得罪了一个农户,那家人手持棍棒和镰刀将她打伤,她却忍着痛将自家的粮食借给那个农户,她说:"吵嘴打架是公事,我借给他粮食是私事,公是公,私是私."刘志华坦荡宽广的胸怀和过人的胆识,渐渐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重.
当时,全队的公共财产仅有三间破草房,四头瘦牛,一辆破马车和8000元的外债.34岁的共产党员刘志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挑起小队长的担子,带着全队300来号人,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征程.
刘志华当了生产队长后,带领乡亲们起早贪黑的干,使粮食亩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她知道,仅靠在土里刨食是很难摆脱贫困的,要想富,必须想门路.她思深虑远,敢闯敢拼.她和乡亲们经过考察,发现打草绳是个门路.可缺少资金.由于还有8000元外债,队里有人不同意再贷款.她就向大家保证:"赚了是集体的,亏了是我的!"于是贷款500元,买了5台打草绳机做起了生意.随着打草绳机的旋转,队里的收入越来越多.从1975年起,她就只留5%的劳力种地,95%的劳力办企业.打草绳机也发展到30台。到1979年,不仅偿还了所有债务,还净剩了五万多元.而更可贵的是,到市场经济兴起时,刘志华带领群众已经在商海里打拼了近十年,抢占了先机,积累了经验,练就了本领。
1980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刘志华和乡亲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设想。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大豆资源,办起了以食品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起山花牌腐竹厂,自1980年打入北京以来,便牢牢的占领着首都市场,而且摆上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的礼品柜。接着又建起了豆制厂、豆浆晶厂、罐头厂、以及与食品加工相配套的造纸厂、纸箱厂等,就地取材加工。又投资17万元,添置了大型农机,改善灌溉条件,全组261亩耕地成了现代化的小农场,由10名种田能手统一经营,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又从生活需要出发,建起了一座以生产洗头膏、护发素为主的日用化工厂。投产后创产值140多万元。
为了赢得信誉,刘志华和乡亲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提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教育全体职工共同严把质量关。产品多次获“省优”、“部优”等称号,其中腐竹和豆浆晶被评为优质产品,并荣获香港博览会金奖。产品价格稳定,服务周到细致,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进一步赢得了市场的同意。这是我家乡的名人你家乡的名人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