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语文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
一、 朗读注重以人为本
本教例中,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读中感悟,整个教学环节都突出“以人为本”,学生个个要读、愿读、抢读。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各自构建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体验与理解。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开放学生,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二、在朗读中感悟
1、读通课文学生初次轻声诵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初步整体的感悟,做到字字准音,句句通畅,从而全面感悟课文。
2、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等,并以涉及文章难点和重点的问题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读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重点句子、关键词语、认真研读,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各种信息,学生通过自读、思考、说话,都能深刻感悟。
三、朗读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他读得不好!”
“他读得还可以,如果能……就更好了。”
“你能比他读得好吗?”(学生读书。)
“这样读是否更好一些”不仅体现了一种商量的态度,更是学生合作精神的体现。“是否更好”不是学生不敢肯定,不是学生缺乏自信,而是充分地尊重对方,“尊重”应该是合作的前提吧!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总之,以读书为主线,以感悟的培养为重点,给孩子留下机会,真正赏识孩子,就能看到孩子洞开的心灵之窗,就能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