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问题》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5:3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后进行的,主要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本节内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数乘法有密切联系,也是学习第十二册教材比例的基础。
2.本节内容设计比较灵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1.经课前了解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透彻,也非常理解、喜欢比的多种表现方法,而分东西时他们都喜欢用平均分,认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分东西。
2.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凡事都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挑战各种难题,所以本人设计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让他们的认知由平衡向不平衡发展。并一步步引导他们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最终真正学到知识。
3.学生可能会认为为什么平均分分东西会不公平,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的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5:3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15 15:3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课件出示幼儿园园长买回东西的画面)
二、主动探究,归纳方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1 教师让学生把10个皮球分给小一班和小二班。学生分完后,教师问学生这叫什么分?这样分是按几比几分?
2、接着教师提出:小一班有30个小朋友,小二班有40个小朋友,对于70个苹果,你打算如何分?
1、教师把刚才的问题板书成应用题出示:幼儿园园长准备把70个苹果按34的比分给小一班和小二的小朋友,两个班各分得多少个苹果?
2、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老师建议画图帮助理解。解答后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3、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及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检验。并板书。
5、①教师让学生试着说说这种问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②学生说完后,让学生再研究讨论。
6、教师小结,并板书课题。
(1)       初步运用。
师:创设情境:现在园长又碰到了两个问题,你们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帮帮她吗?(课件出示题目)
(2)       出出金点子。
师:现在我们到工地出出点子,课件出示题目:按规定:某种建筑用的混凝土中,水泥、黄沙、石子的比例为:2:3:5。现在工地有水泥4吨,黄沙12吨,石子24吨,够配成这样的混凝土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工地的负责人,你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说明;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分析问题)
(3)       学以致用。
让学生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能说说你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吗?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参与
估计学生回答:1、平均分,就是小一班35个,小二班35个;2、这样分不合理;3、应该按人数来分,两个班的人数比是3040,化简后是34,按这个比来分合理。
教师用他们想出来的方法编成应用题让他们解决,觉得很自豪。
学生尝试解答,可能会出现很多种情况
学生很乐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体验后,学生终于知道了他们刚才的猜测是对的,都觉得很兴奋。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很全面。教室里很热闹,讨论很激烈。
上面已经成功的帮助到了园长,学生比较乐于接受这个任务。
学生可能跃跃欲试,但可能会有些学生不会编。
学生很想说自己的感受。


从学生喜欢的简单的生活问题入手,能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平均分到按一定的比来分,让学生自己经历按一定的比来分的过程。
从具体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过渡比较自然。
让学生自己探索,而不是什么都由教师包办,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真正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
从理解比的意义入手,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关注对问题的验证。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给学生说的机会。
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让他们的想法更加成熟。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按比例分配问题
平均分      1:1        每一部分都一样多
按比例分配     几:几       每一部分不一样      平均分的一种
                     特点:   告诉要分配的量与各部分量的比,求各个部分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①对于全体学生回答的评价:你们回答得很准确,你们都是爱动脑筋、善于合作的好学生;你们分析总结得太对了,真让人佩服。②对于个别学生的评价:你真聪明,总结得很精辟;你的语言表达真好,说明你平时很注意语言的积累。③对于方式方法的评价:你们小组合作意识太强了,最先完成了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5:32:0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精彩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创设了幼儿园园长分东西的情境。实践证明:这个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经历了从易到难,从知道到不知道,从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这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坚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实实在在的。
二、自学互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感受合作中的快乐。
标准指出: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我们要注重过程,经历过程学生才能见到更美的彩虹。这节课,我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开展自学互学、小组交流、自由汇报等形式,使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如本节课中,在处理“怎样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怎样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时,通过小组讨论,发表每个个体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得出综合完整较理想的结论,让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发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三、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不只创设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能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以前的课,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本人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必备的,它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我们大人做什么事,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也都希望得到另人的尊重,学生是人,是还长不大的人,他们在课堂上付出了努力,为什么就不能得到该有的表扬呢?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课上教师激情,情绪也不够到位。
  2、还不太善于挖掘教材的问题性、情境性,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深入挖掘教材,研究教法,找到最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学到有根的数学,有营养的数学,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信息.doc 点击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