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8:10 | 只看该作者
3、我们来抽丝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3揭题:
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3)集体交流(4)小结
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26页课文(3)讨论(4)交流抽丝方法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
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  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8:21 | 只看该作者
4、养蚕交流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蚕与人类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2知道蚕是一种变态发育的昆虫。
3养蚕可以给人类带来许多价值,但要注意如何合理利用,让它不至于破坏生态。
教学重点:
理解昆虫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联系“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推测引起其灭忙的生态原因。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引入。
通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我们发现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不同的阶段?
蚕卵——蚕——蛹——蚕蛾
同学们对蚕发育的最初和最后发育成熟阶段的形态有什么发现?
外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态发育。蚕蛾,变态发育的昆虫。
二、蚕与人类的生活有些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1、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然后思考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1)、蚕的经济价值。
(2)、蚕的药用价值。
2、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造就了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富庶的“楼兰古国”。
考古发现——丝绸帽
当地的养蚕业非常发达,水土肥沃,桑树,胡杨。
但这个美丽的古国却神秘消失了。结合资料,请同学们对其中的一些原因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
3、看能不能在养蚕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过渡养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8:3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运动,在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
2、             揭示课题:因此,一切都在运动中。(多媒体播放课题) 
二、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1、             播放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牧羊曲)
2、             提出问题,做出判断:在刚才的画面中,你认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学生回答哪个动画场景,就点击哪个动画场景)
3、             教师讲解参照物的概念。
4、             (师前从前走到后)问:老师在运动吗?以什么为参照物?
5、             播放多媒体课件:火车的运动
6、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事例。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坐火车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倒退一样的经历呢?(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7、             学生分组实验: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和橡皮擦间隔一定的距离放在书本上,使书本沿着桌面向前移动。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以什么为参照物,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8、             同学们,请你当一当法官:有一辆客车向路边的小男孩驶来,车上坐着乘客,小男孩说车开的很快。司机却说乘客没有动。他俩谁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9、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10、(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小飞机飞行)以小飞机为参照物,大飞机和天空个向什么方向运动?谁运动的更快?
11、思考: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课件)
三、         拓展延伸
1、             既然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在转动呢?
2、             (课件出示问题)假如你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旅客从过道上经过,你认为他是走得慢还是快?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板书参考:
都在运动
借助其他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
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8:54 | 只看该作者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会使用秒表。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用通过一定
距离所用的时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
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
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准备:皮尺、秒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认识
1、感受29页四幅图,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假如它们进行的距离一样,情况会如何呢?”                  
2、龟兔赛跑的故事。
“兔子为什么没有得第一呢?”
(启发学生考虑距离,时间的要素)
3、使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进行衡量。这就是常
说的运动速度。
活动二:在测量与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测一测走路的速度                                 
(1)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花多长时间?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5米花了多长时间?      
(2)用正常步伐走5秒能走多远?
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5秒钟走了多远?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
活动三 认识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方向
1、让学生阅读资料P31,去发现台风预报时,强调方向的重要性。
2、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说一说一些运动的方向
拓展
观察判断缓慢的运动  
课本P31四幅图                           
问:(1)这些物体也在运动吗?运动得快还是慢。
(2)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也在运动?(参照物)
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9:08 | 只看该作者
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知道物体运动方式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
2、知道移动、转动、往复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知道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难点:能具体分析复杂运动的不同运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四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橡皮
教学过程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演示单摆,木块的运动,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2,指名学生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
2.学生分组研究课本上各个图片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并在书上把它的轨迹画出来。
3.学生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在黑板上画出运动轨迹。
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2.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
          直线运动:直线移动 往复运动
运动方式
曲线运动:转动,摆动,抛物线运动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35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滚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四、活动身体,尝试玩出各种运动方式
1、教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
(插入歌曲《健康歌》,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
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
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五、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六、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指导并批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9:27 | 只看该作者
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6—39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   ……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1.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   ……   ……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4:19:42 | 只看该作者
5.《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把课题板书完整)
二、 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5、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6、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三、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摆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3 16: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