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中的第二框《男生·女生》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0: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该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中的第二框《男生·女生》。包括两目:“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第一目旨在突出男女生交往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从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及性别差异入手,强调在学校里与异性交往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树立男女生积极交往的意识;第二个环节主要通过讨论,概括出男女生交往的基本原则。第二目是本课的难点,主要探讨如何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如何理智、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并学会自我保护。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男生女生在心理方面的主要差异;懂得异性同学之间积极交往的意义;知道男女生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知道保护自我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尊重异性同学。
(2)、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3)、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原则。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异性友情和“早恋”。
2、学会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0:16: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1-13 10:17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Flash动画《童年》,教师问:这首歌让大家想起了什么?同学们怎样看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呢?
教师: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的男生女生,因为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能会像歌曲中唱的一样,相互吸引。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吸引力,处理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学生谈感受,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提问,顺利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
(多媒体显示情景)
问题:
1、假如你是班长,你会让男生、女生分别承担什么任务?你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2、男女生除此优势以外,你知道还有哪些优势吗?全班同学分男生、女生两大组,然后六人一小组讨论。男女生分别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在活动中设疑,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各自有优势,从而开始初步树立男女生需要交往的意识。

3、辩一辩:请你就上面的事例来说说,男生、女生在智力方面有没有差异,男生、女生谁更聪明?
教师归纳:总体而言,男女性的智力基本上是平衡的,并无优劣之分。但就智力的分布来看,男女性确实存在不同点。男性的缜思明辨与女性的细致入微,男性的粗犷豪放与女性的温柔贤淑,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男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会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使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在学校中,男女生之间正常的交往对大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多媒体显示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学生分男女生两组,推举代表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体验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过渡:那么,男生、女生之间应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呢?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呢?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7—38页材料,问: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教师归纳:
男生、女生之间的交往,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方式、场合、频率。总结起来,就是“二十四方针”(多媒体显示):
自然大方,合作互助;相互尊重,真诚文明;自尊自爱,把握尺度;
学生讨论并由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男女生交往的原则,教师作适当补充,既可以完成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Flash动画《同桌的你》。教师问:这首歌描述的是学生时代的故事,它反映了当时学生中的一种什么情感?
教师引导:年幼时,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很自然。进入青春期后,在男女生交往中会出现一些敏感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陷入课堂疲劳,又顺利引入下一教学内容。)

(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39页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你能帮她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吗?
教师总结:其实,这样的心理谁都可能有过,包括老师在青春期的时候也有过。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果我们开始关注异性,看见异性就脸红,心跳加速,对异性有好感,甚至喜欢或爱慕某个异性,这是很正常和自然地情感,它有点情不自禁,因为爱和被爱都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幽默的话语能缓解学生面对该问题时的紧张和尴尬。用自身的经历作为事例告诉学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过渡:那么,这种情感既然是正常的,在现阶段,我们能否任其发展呢?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39页的第二段材料并共同探讨:这个女孩应怎么办?
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名女生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拒绝,但方式要恰当,尤其不能出言不逊,伤害男生;二是接受,虽可保护对方的自尊心,但草率的决定却会给双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双方的心理压力。由此看来,处理这样的事,你既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又要保持同学之间的友谊,确实需要技巧,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过渡:其实,有很多所谓的“早恋”,只是别的同学或家长或老师认为的,并不是真正的谈恋爱。我们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和家长或老师讲清楚。但如果是真正的早恋,那危害就大了。
3、(多媒体显示):案例及中学生早恋危害大的资料
(多媒体显示图片):一张是还未成熟的青苹果,一张是已熟透了的红苹果。问:这两种苹果吃起来感受如何?
教师归纳总结:其实,早恋就像青苹果,谁采摘了,谁就只会品尝生活的苦涩,而尝不到熟果的甜蜜。更何况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情感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有好感不一定就是爱。也许仅仅是出于好奇;也许是虚荣心作怪等等。对于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知道早恋的危害,加深学生的印象。)

4、指导阅读教材41页的材料及图片并思考: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多媒体显示):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多媒体显示)课堂小结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1、男女生正常交往的重要意义。
2、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则。
(二)、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
1、男女生之间的情感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2、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四、(多媒体显示)课后作业
:你在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式或做法?请将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1、必须是自己真实的做法
        2、每位同学都要参加

学生回答

五、结束语: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风景,由我们男生和女生共同描绘,异性同学间保持正常恰当的交往,能使我们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能使彼此间纯洁的友谊之花常开常盛。让我们荡起友谊的双桨,共渡青春的长河(及时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跟唱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10:17:0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可依据课标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上,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学生中间,调查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剖析。课堂上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探究,采用活动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方法与教师的讲授、点拨、解惑相结合,既突出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理念,又突出道德学习中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及思品学科为社会现实服务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8: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