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学设计“力的分解”教学实施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5:3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交流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田野524005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把握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有无数组解。

(2)知道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分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过程中观察合力与分力关系,会分析物体受力及作用效果。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力的分解。

(3)知道某些情况下,分力可以比合力大,而且可大很多。

●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

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观察、分析、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按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力作用效果的确定,力的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5:36: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力的合成

前面我们学习了怎样求共点力的合力,即力的合成。

我们知道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如实验展示:(简单演示力的合成实验,并实物投影说明)

合力与分力。特点:效果相当,

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设问:合力是几个力的合成,是不是合力总比分力大?由已知力怎样求出分力?

引入:

我们先来体验一下:

1.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橡皮筋和一个200g的钩码做一个小实验。将钩码挂在橡皮筋的中点C,先将橡皮筋的两端A、B慢慢靠拢,再将A、B两端逐渐分开,观察在此过程中橡皮筋的长度,是否变化,感受力的变化?(全体学生操作,观察,感受)(拉开时分力变大,合力不变)

2.请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上台表演。(拔河比赛)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使劲拉一根绳子,彼此都想把对方拉过来,但……,上来一位女同学在绳中间一拉,可以看到……,为什么?

3.演示“一指断线”(器材说明,操作说明)

人字型支架,夹角较大时,用指力可以将铁丝拉断,为什么会这样?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力的分解。

这节课我们先探究一下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二、探究力的分解

问:1.力的分解是否也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可以怎样分解,有几种分法。

下面我们分三组分别进探究。

各组探究5分钟,请一名代表上台代表本组说明探究结果。

小结各组情况。

汇总结论有:

1.将一力分解成两个力,这两个力再合成,合力就是原来的力。可见: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3.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即按力的效果确定好分力的方向。

问:分力的大小怎样求解?合力一定比分力大吗?再分组探究。(上课时,老师做的一些实验,请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提示:可以用力的图示说明。

第一组:器材:200g钩码、橡皮筋、刻度尺,探究钩码重力与两端拉力的关系。
第二组:器材“一指断铁丝”演示仪。探究指力的分解,分力是否能大于合力。
第三组:器材:拖绳。探究演示(拔河比赛)中的分力与合力关系。

各小组实践、讨论交流、分析、画图说明。(各组5分钟)请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说明,提醒可以先在下面画好图,投影说明。

汇总小结:

4.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确定合力与分力关系。

5.通过作图发现,分力可以大于原来力。

下面将大家分析的结果用于实际问题。请大家一同分析。

三、力的分解的应用

例题1:一质量为200Kg的物体,放在仰角为的斜面上,求物体所受的重力沿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全体学生完成,请学生上台投影讲评)



分析:重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分力方向确定,则答案唯一,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对重力分解。

例题2: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匀速前进。大人的拉力为135N,拉杆与水平地面成,使小车前进的动力有多大?

(请学生说明分析求解过程,投影显示)

动力:

方向:水平向前

例题3:如下图三角架,AB段水平,BC段与竖直方向成53°角,B端挂有一个重3N的物体,B点受到一个F=3N方向向下的作用力,试将此力分解,求其两个分力。

分析:由探究知,F可以分解成沿AB方向的拉力,和沿BC方向的压力。

作平行四边形,由几何关系,可求出F1=4N(方向A指向B)F2=5N(方向由B指向C)。

通过以上实例探究及分析,我们基本知道如何求分力,一般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作力的平行四边形或力三角形,由几何关系求出分力。

四、课堂小结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求一个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的任意解是无数的。

(3)实际应用中,分解一个力,常根据这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确定分力的方向。再由几何关系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4)分力可以比合力大。(有条件)

五、课外探究实践与思考

(1)放在有挡板的斜面上的金属圆柱体对两接触面的作用效果如何,怎样分解重力。改变挡板放置的角度又如何?

(2)讨论分析: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前一个分力的方向,另一个分力的大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5:36:57 | 只看该作者
“力的分解”教学实施方案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 王小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认识到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并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力的等效性。学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去处理问题,学习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强化“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和领会“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

2.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3.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问题中正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明确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正确确定分力的方向。求解分力大小的数学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类推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设问1:为什么帆船可以逆风行舟?(学生讨论,教师不给结果。)

趣味实验:“四两拨千斤”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学生讨论,教师不给结果。)

要清楚地解释以上现象正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展开

设问2(回顾、铺垫):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合成遵循什么法则?合成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设问3: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分解遵循什么法则?

1.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的那个力的分力。

2.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探讨1: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那么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是惟一的,对两分力有什么要求?

引导:①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②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③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④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

讨论得出: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有惟一解有下列可能:

①已知两个分力方向。

②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

设问4:对一个具体的分解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压、拉)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1.演示实验:将图中球的重力进行合理的分解。

(通过在物体和挡板间增加海绵来放大形变效果,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手段。)

结论:重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垂直压挡板和斜面。

2.感知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实验过程: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铁钉与橡皮筋连接,钉尖端卡在手心处,用另一只手向下拉铁钉与橡皮筋的连接处,体会一下向下的拉力F产生的效果?

    

教师总结并分析:图中拉力F分解成F1和F2,F1压缩铁钉,F2拉伸橡皮筋。尽管力的分解没有确定的结果,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

问题探讨2:如何具体地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析法、图示法)

例1:将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如何?

学生分析:效果一:使物体沿斜面下滑。效果二:使物体紧压斜面。

大小为:F1=Gsinθ,F2=Gcosθ。

分析讨论:

当斜面倾角θ增大时,分析F1和F2如何变化?随θ角的增大,F1增大,F2减小。

解释:高大的桥为什么要造很长的引桥?公园的滑梯为什么较陡?

例2: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AB和BC所受的拉力。(g=9.8N/kg)

         

总结:求解分力大小时可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和图示法。作图法直观、但误差较大,特殊角度时用计算法,精确、简便。

呼应引入新课时遗留的问题:

A.对逆风行舟现象的解释

B.对“四两拨千斤”

探索性实验:利用直尺、钩码大致地测量出棉线的最大拉力。

三、小结

1.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分解是唯一的。

2.力的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一个力应该怎样分解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需要。

3.计算分力大小的主要方法是解三角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2: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