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美术课美术字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1: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字(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

作者及

工作单位
杨公水,陕西安康石泉池河中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美术字的认识能力,美术字的基本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没写过美术字,对美术字的机构及基本笔画认识不够深刻,很难写好,教师要应细心知道。

教学目标

一、知知识目标:1.学习美术字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与书写方法。

2.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进行书写练习。

二、技能目标:  美术字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调动学生对美术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术字的笔画特点和书写的五个步骤。

难点:美术字的结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1:00:1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切入课题: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初中一年级。对于汉字,可以说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个别同学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甚至能写漂亮的粉笔字而在班级出黑板报时大显身手。但这些黑板报的标题, 却不尽如人意。这原因何在呢?(组织学生讨论二到三分钟)(总结)。主要是你们还没有掌握这种技巧,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技巧──美术字。

(2)什么叫做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 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 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 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美术字体特点(以泳字为例、出示不同字体的范画)

  1. 老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划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 仿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3. 黑体: 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美术字写法

  1. 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2. 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

  汉字的组合结构有单独结构,如“民”等;有左右结构,如“行”等;有左中右结构,如“做”等;有上下结构,如“春”等;有上中下结构,如“草”等;有里外封闭结构,如“国”等;有里外半封闭结构,如“区”等,还有“品”字形组合的,如“森”等。

  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3. 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4.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美术字与书法的区别:

  书法讲究的是一气呵成,疏其排列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章法,字形可大小穿插,字距可插密排列。而美术字则更讲究笔划的规范,字形和字距的统一。

  (2)美术字的主笔要平稳、结实、次笔要互相穿插, 灵活变化,随机应变,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由于人的错觉,美术字应实边缩进,虚边延伸, 教师演示(“国”、“人”两字),一、两字都写满格,二、根据实边缩进,虚边延伸的原则来写,让学生进行比较。

  (4)由于人有上紧下松的视觉习惯, 因此美术字也应写成上紧下松,才会给人视觉心理上有种平衡与稳定感。

  在讲解此规律前先做实验,在黑板上画一方形,让一学生上来用目测指出中点,再用对角线画出中点,看其误差如何,一般说目测中点应比实际中点稍偏上。再以两个“木”字为例(演示一“木”上紧下松,一“木”笔划偏下),结合人体的比例,说明上紧下松的重要性。

  (5)美术字的重心要稳定,要给人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6)写美术字时,还需注意一些特殊的字.

  如“曰”与“日”,要有区别,不要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曰”还是“日”。

临写黑体“学习园地”四字

  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结构,把每个格子打成“田”字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结构,此方法是解决难点的根本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好美术字,避免学生因写不好美术字而失去兴趣。由于本课内容较多,作业可课后完成。

临写“冰”字,要求自己上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1:00:23 | 只看该作者
板书设计

一、什么叫做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 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 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 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二、美术字体特点(以泳字为例、出示不同字体的范画)

  1. 老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划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 仿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3. 黑体: 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三、美术字写法

  1. 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2. 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画的特点。

  汉字的组合结构有单独结构,如“民”等;有左右结构,如“行”等;有左中右结构,如“做”等;有上下结构,如“春”等;有上中下结构,如“草”等;有里外封闭结构,如“国”等;有里外半封闭结构,如“区”等,还有“品”字形组合的,如“森”等。

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3. 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4. 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 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填色。

四、临写黑体“学习园地”四字

  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结构,把每个格子打成“田”字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结构,此方法是解决难点的根本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好美术字,避免学生因写不好美术字而失去兴趣。由于本课内容较多,作业可课后完成。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结构,把每个格子打成“田”字形,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结构,此方法是解决难点的根本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好美术字,避免学生因写不好美术字而失去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11:00:3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学生对美术字的学习兴趣总体都比较高,这次要学黑体美术字了,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也会不错。带着这份心情,我开始了这堂课。我问学生:“黑体美术字是怎样的字,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学生在没有学习黑体美术字前,都有这样的认为,他们认为黑体美术字是黑色的,然而看过课本字体和报刊标题后,学生们都认识到黑体美术字之所以称为黑体美术字,是因为它有着以下特征:如字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笔划粗细一致,横平竖直,它给人以整齐端庄之美。我在黑板上认真地书写了黑体美术字的基本笔划,并讲述了黑体美术字中的特殊笔画:竖弯钩、撇、捺、斜钩、竖弯钩等笔画,在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要有一定的弧度和棱角,也反复强调字体要横平竖直、填满方格、笔划粗细要一致、上紧下松、全包围的字往里收一点等。学生们认真地看着我书写,专心地听我讲解,我也期盼着学生能把握黑体 美术字的特征,能认真地书写黑体美术字,那么结果到底如何呢?于是我们就开始了学生作品的讲评过程。

开始,我要求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对作品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我喜欢这位同学的作品,有的学生认为不喜欢,我就说都可以的,不随意强求学生的意向。学生特别喜欢装饰过的黑体美术字,认为色彩美。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这样,课堂上学生谈看法渐渐的就多了,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了。

接着,我在学生愿意谈的基础上开始追问学生。一开始有的学生思维还有点放不开,我就帮助他们来引一引,如他的黑体美术字是否横平竖直、填满方格、竖勾的特点把握的对吗?学生这样就会感到挺容易的,于是就采用这些方法,来引导他们。在一个班尝试过后,后面几个班我把引导的话作为要求在黑板上板示出来,学生讲的就更有道理了。

最后,我采用了对比、整体评价等方法让他们谈谈不同学生的作品,因为开始时同学间的点评可能是独立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很难评价这件作品当有人讲到黑体美术字的特点后,我就让他们比较不同作品间对于统一问题的看法,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谁的作品,在某个方面更加突出于其它作品,而整体有点多的就是出色与他人作品的。

美术课堂中作业讲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作为美术教师对这一环节同样要引以重视,但是在一般课堂中往往出现教 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为辅的特点,而且许多学生在评价时总是不知如何将自己的体会讲清楚。对于这一问题,我对自己所任的年级进行了这一方面的训练。如《黑体美术字》一课教学中的这个设计。通过这样几个方面的训练,学生对自己的画和同学的画都能进行比较客观地评析了。所以现在美术课堂的讲评过程中已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评,而是有多数的学生投入进来,愿意积极大胆的评价自我或他人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12: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