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对象:
姓名:苗苗 (化名) 性别:女 年龄:4岁半 班级:大三班
案例产生的背景
教师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幼儿活动的协作者,幼儿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教师要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活动中,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原因,即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描述:
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我会把孩子的每一个活动环节列入比赛的项目,如果能够得到5朵红花以上的就可以换取礼物。孩子的兴趣也很高,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及同伴的认可和表扬,我们的表扬规定就是: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活动的幼儿,都可以获得一朵红花。例如盥洗环节,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喝定量的水、文明入厕、正确洗手,快速回到座位,那么你就可以获得一朵红花。
活动一开始,小朋友们都很棒,都想拿到最后的礼物,所以大家谁都不服输。当然苗苗也不例外,可是无意间我发现苗苗在地板上捡到很多小朋友不小心弄掉的红花(因为孩子活动幅度大,所以有几个孩子的红花弄掉了,都不知道)。苗苗像捡到宝贝一样的开心。可是我并没有声张,我想看看苗苗接下来该怎么表现。
果然不出我所料,苗苗很快就来找我了,举起贴满红花的小手,非常兴奋你说道:
苗苗:老师,我的红花已经有5朵了,该换礼物了。
老师:好,我来看看。(还没等我说完话,教师里顿时间像炸开了锅)
雨阳:老师,我的红花不见了。
莫莫:咦,我的去哪里了?
恺祺:苗苗怎么会有那么多?
正凯:老师,那不是她的,她拿别人的。
正凯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苗苗,再看苗苗“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佳琪:老师,苗苗这样做不算数。
伊涵: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
雯雯:“老师,应该把苗苗的红花没收了。
铭铭:“对,老师怎么办?”
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苗苗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苗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开始讨论:
师:苗苗为什么会捡别人的红花?
麾麾:她想得小礼物。
鑫杨:她想老师说她棒!
建华:她想得礼物,又不是自己得来的。
奥雄:她这是骗人的,不是真的。
莘颖:苗苗在说谎
伯睿:苗苗骗人,应该批评她。
浩然:以后不给她发红花了。
莫莫:把她的红花都收回来。
炜弘:我们应该帮帮她,可以给她一次机会。
老师:怎么帮呢?
梓南:苗苗,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撒谎。
一凡:要表现好点,才能得多的红花。
俊朴:苗苗,你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晟铭:苗苗,你以后不能这样了。
若曦:苗苗,你能改掉这个不好习惯吗。
苗苗:能。(苗苗小声地说)
老师:苗苗,听了小朋友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吗?
苗苗:我以后不会了,我要好好表现,要靠自己的努力拿多多的红花。
听完,我和小朋友们一起为苗苗鼓起了掌,掌声响彻了整个教室,而苗苗不再是掉眼泪了,而是露出了笑容,有点不好意思的笑容。但是她很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