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同时为新课教学中对超重与失重的解释做理论储备。) 练习:电梯以1.0m/s的速度竖直匀速上升,电梯地板对站在电梯里质量为60kg的人的支持力为________N;如果电梯以0.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又为_______N;(g取 10m/s2) 说明:解题时两个受力分析图(图1)要留在黑板的右上角,为新课教学服务。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之一: (以生活情景的导入,引出物理问题) 请用给定器材(弹簧秤、砝码),设计一个实验,得到砝码的重力大小。 教师将各组学生得到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问题:1.你看到的弹簧秤读数(直接)表示的是下列哪个力? A.物体的重力 B.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 C.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 D.手对弹簧秤的拉力 2.请学生讨论后回答:弹簧秤测量物体重力的原理(二力平衡)。 小结: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实验)探究之二: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实验器材“玩一玩”(教师在讲玩一玩时,要用体态语言提示学生,手要上下运动),看一看有什么新现象。 学生:读数不稳定,有时候比刚才的读数大,有时候小。 问题:1.你看到的弹簧秤读数表示的是什么力?2.如果用“老经验”看(教师演示,用书挡住上下振动的砝码),你认为物体的“重力”有变化吗?如何变化?3.物体的重力实际上会变化吗?应该是多少? 小结:我们把弹簧秤的读数大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叫做物体的超重现象,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称为超重状态;而把弹簧秤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叫做物体的失重现象,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称为失重状态。注意,物体超重与失重时其本身的重力不变。 (实验)探究之三: 请同学们继续刚才的实验,想办法使弹簧秤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明确的要求能使学生实验更有目的性,暂时不提失重,可以降低难度,使实验更生活化。) 学生1:让物体下降。 学生2:物体匀速下降时,读数却不变化。 学生3:物体下降时,读数并不都是变小,有时读数也有变大。 学生4:物体上升时,也能看到读数变小。 大家的观察很仔细,请一、二组同学让物体下降,三、四组同学让物体上升,仔细实验,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发生在运动的哪个阶段。 小结:(板书)弹簧秤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下降的开始阶段或物体上升结束阶段 (理论)探究之四: 上述板书是生活化语言,如何转化为简洁的物理语言。 (学生比较容易将“弹簧秤的读数小于物体的重力”,转化为“物体失重”。但后半句语言的转化就有些困难,教师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启发性问题:1.物体下降、上升是描述哪方面物理问题(运动)2.描述运动可用哪些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3.用哪个物理量比较容易描述,如何描述 小结:(板书改为)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图2) (理论)探究之五: 请你们尝试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物体的失重现象 一、二组同学尝试解释物体减速上升,三、四组同学尝试解释物体加速下降。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回顾图1,及如何判断加速度的方向。(投影点评学生的练习:如图3,mg-F=ma,F=mg-ma 拉力小于重力)
探究之六: 请你们猜想,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会处于超重状态,并用实验验证、理论证实。 (实验时,有部分学生发现,摆动物体(圆周运动)时,物体也会处于超重状态,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得到解释;正是由于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先研究物体的失重。
小结:(板书)超重──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F-mg=ma,F=mg+ma拉力大于重力)(图4)。 演示实验1:(选自《中学物理》2006.12.33-34) 将滚摆沿竖直方向向上旋绕,当到达一定高度时,然后让它做自由转动下落运动。滚摆在加速下降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杠杆左端向下倾斜,说明物体发生了失重现象。当滚摆到达最低点时,向下猛减速和向上猛地加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杠杆左端向上倾斜,说明物体发生了超重现象。当滚摆向上减速运动时,杠杆左端又向下倾斜说明物体发生了失重现象。 (1.观察杠杆的平衡状况,贴近学生对超、失重的真实感受,令学生信服。2.利用不等臂杠杆进行放大,使超、失重现象的展示十分明显和直观。3.借助滚摆,使观察现象时的时间较长且超失重过程的转换具有连续性,学生可以连续进行观察。4.利用滚摆,充分展示向下加速、向下减速、向上加速、向上减速四种不同过程所对应的超、失重现象,学生看到了直接的事实,印象深刻,突破教学难点。) 问题:让学生观察板书后问,物体的超、失重是否只决定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速度的变化(加、减速)有无关系。(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要向全体同学阐述。) 小结:物体的超、失重,由物体的速度方向及速度的变化共同决定。 探究之七: 看来物体的超、失重现象,与物体速度的关系还相当复杂,能否有更合适的物理量(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表征呢。(小组讨论后学生能解决,教师对有困难小组要引导他们观察黑板上的受力分析图。) 小结:(板书改为) 超重──加速度向上(F-mg=ma,F=mg+ma 拉力大于重力) 失重──加速度向下(mg- F =ma,F=mg-ma 拉力小于重力) 演示实验2: 物体有加速度,但却不发生超、失重现象。(为了强调加速度的方向) 在水平的讲台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上放一小台秤,台秤上放有砝码,让一位学生加速推动小车,同时观察台秤读数的变化,将结果告诉同学。(读数不变) 问题:为什么物体有加速度了,物体怎么还不会超、失重,请认真思考。 小结:物体超、失重时,要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 演示实验3:完全失重现象 将底部及瓶盖戳有小孔的可乐瓶装满水,让它从高处自由下落,演示水的完全失重现象。 演示这个实验时,教师往往只演示了装满水的可乐瓶静止在手中时,水从小孔中喷出,让它从高处自由下落时水不会流出,从而说明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这时a=g。 这样做的后遗症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失重的本质,往往还认为水不能流出是因为水失去了重力,这样不仅起不到巩固知识反而是反作用。 演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将底部四周戳上小孔,可以让各个方向的学生看清楚现象。 2.装满水的可乐瓶静止在手中时,反复几次用手指封住、放开瓶盖上的小孔,让学生看清楚水的流动情形,理解水不能流出不是由于没有重力,而是压力不够(大气压)。 3.装满水的可乐瓶静止在手中时,将手指封住瓶盖上的小孔,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瓶身,看到水流出,说明了水的流出是由于水的压力作用,并不是水的重力作用。 4.通过该实验让学生领会:物体的超重(失重)是由于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于(小于)物体的重力。 小结:(板书改为) 超重──加速度向上(F-mg=ma,F=mg+ma 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 失重──加速度向下(mg-F=ma,F=mg-ma 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 完全失重──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mg-F=mg,F=0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 练习: 1.某人站在台秤的底板上,当他下蹲的过程中(课后试一试) A.由于台秤的读数等于人的重力,此人下蹲的过程中他的重力不变,所以台秤的读数也不变 B.此人下蹲的过程中,台秤的底板既受到人的重力,又受到人的下蹲力,所以台秤的读数将增大 C.台秤的读数先增大后减小 D.台秤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 2.(回到引入新课时练习)问:电梯以0.5m/s2 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电梯中的人处于 状态;人在电梯中有时感到电梯地板对人的脚底压力加大这是 现象,这时电梯是在向上做 运动或者是向下做 运动;乘电梯时,有时因为进入的人太多使电梯发出超载的警报声,这是超重现象吗?但有时正常关上门后,(老式)电梯起步时也会发出超载的警报声,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这种现象还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 【问题研讨】学生课外要思考的问题 引审探究一:将砝码(铁质)挂在弹簧秤上,保持系统静止,这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砝码的重力,将磁铁靠近砝码的底端,会发现弹簧秤的读数大于砝码的重力,那么物体是处于超重状态吗?(不是) 引申探究二:用弹簧秤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如果水平拉动物体时,弹簧秤的读数大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我们假设称它为超摩擦现象,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超摩擦现象,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失摩擦现象。请同学们先进行猜测,然后设计一个实验验证。 【板书设计】 超重与失重 物体: 超重──加速度向上
(F-mg=ma,F=mg+ma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 失重──加速度向下 (mg- F =ma,F=mg-ma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 完全失重──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mg- F =mg,F= 0 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 【作业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超摩擦、失摩擦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并与超重、失重相比较寻找化们的异同点,写出心得体会,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