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能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学会解释地球的内部结构。
科学态度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进行大胆的想象。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能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教学难点:能根据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
教师:
1、暗盒模型;
2、火山、温泉等自然现象的视频;
3、地球内部结构图示模型。
学生:
1、每人准备三块不同颜色的橡皮泥。2、文具(小刀)3、粗的透明吸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模型,引导推测:瓶子里是什么?
2、讨论交流,明确方法:怎样才能知道?
(学生代表交流,学生代表上台尝试)
3、引导小结,导入学习:观察――信息――推测
二、问题探究――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1、问题:如果想知道地球的内部会有些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为什么?
学生交流。
2、猜测:你猜想地球内部会有些什么?
学生交流。
3、分析:
A教师描述:从这些现象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猜想地球内部是怎样的?
B学生观看视频并尝试分析解释:
1)温泉
2)火山
3)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变化
4、引导小结:除了观察自然现象,科学家更想办法深入地球内部探测。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地球深处的望远镜(简介:地球号)
三、阅读质疑――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
1、明确阅读内容与要求。
2、组织交流:根据现有观察、测量获得的信息,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像什么?
A学生交流。
B播放视频。
3、播放视频:了解科学家常用的方法。
4、引导课内质疑(激发想象)。
四、课内实践――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解释。
1、指导制作模型:你能橡皮泥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吗?
2、学生课内实践。
3、组织评价并反思:怎样的模型更科学?
五、拓展延伸,课后探究。
1、谈话:地球的内部到底是怎样的,人类永远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2、推荐:法<儒勒·凡尔纳>从《海底两万里》到《地心历险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