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引入,以学定教确定学习目标
二、媒体出现情景,描述小女孩的别样幸福
三、反思幸福感悟小女孩不幸
(一) 交流
幸福
(二)交流
不幸
(三)师引读幸福,生接读不幸
四,向往天堂,提示旧社会的黑暗
五.品读升华,表达深切同情
六.想象说话,体会新社会的优越性。
七、布置作业
| 引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板书小女孩每一次看到的内容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归纳疑问,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幸福?”
1、播放课件,教师深情地讲述媒体出现的小女孩卖火柴所看到的许多美丽的东西并跟奶奶一起飞走的“幸福”情景2、提出要求:快速默读第二段课文,找出描写小女孩幸福的依据
1、分别请学生把找到的描写小女孩幸福的语句读出来2、指导学生把自己体会的幸福通过读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想象: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她好像在说什么?
4、小结: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 ),拥有了( )。
5、面色凝重的述读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多么幸福啊!”后问:是真的幸福吗?
6、擦去“幸福”后的“?”,板书:“不幸!”
1.哪里告诉你不幸,找出来
2.请把描写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读出来
3.学生汇报
(1)“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时,相机问:从这个又厚又冷的墙你想到什么?说出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厚”“冷”
(2)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上帝那儿去了。”相机问:你读懂了什么?
1、引读课文中描写“幸福”的句子
2、(轻声细语)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新年的太阳怎么就那么吝啬呢?不照照小女孩,而是照在她那小小的尸体上!
3、“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面对如此惨剧,为什么人们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呢?
4、归纳体会,板书:人情冷漠
1、出示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刚才大家认为这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天堂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引导学生与三个“没有”对照。
3、讲小故事《天堂》 4、归纳小结:天堂就在人间,它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它更需要关爱
1、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新的理解?
2、“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A 这时我们仿佛听见作者发自内心的同情。
B 这时我们仿佛听见作者发自内心的悲吟与呼唤。
C 这时我们仿佛听见作者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愤怒与诅咒:
3、放音乐《火柴天堂》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那我想结局不会这样。那时,你会对她说什么?
1、写感受
2、有兴趣的同学可读读安徒生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一书
|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出自己读懂的内容
2、学生质疑
1、边看媒体播放的画面边听老师的描述,感受小女孩的别样的幸福。
2、快速默读课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
1、汇报找出的有关语句
2、读出自己体会的幸福(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3、听读想象幸福 4、感悟小女孩的所谓幸福的,明确这幸福实质就是“不幸”。
1、在文中找出描写小女孩不幸的语句 2、自由汇报:读找出的句子 自由发言,讲述自己对“又厚又冷”、“ ……到上帝那儿去了”的理解。
1、接读文中描写“不幸”的语句
2、听老师的低语,从内心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3、思考回答自己对人们轻描淡写的体会。
1、先听老师读,再齐读这句话。
2、思考,发言讲述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的理解。(天堂——有温暖、有食物、有疼爱的地方)
3、听小故事
1、自由读,说出自己的新理解
2、A 带着同情低沉的语气接读:“谁也不知道……”
B带着悲痛较低沉的语气接读:“谁也不知道……”
C带着愤怒咒骂的语气接读:“谁也不知道……”
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创造
1、写感受
2、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书籍
| 1、通过复习、质疑,引出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然火柴出现“幸福”幻象为研读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抓住文章思路,让学生感知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幸福” 幻象,一步紧跟一步揭示如似幸福时则不幸。
2、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具体语句,感悟小女孩情感的变化,以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以汇报交流为手段,“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正明白一墙之隔,两个世界。
通过读,让“幸”与“不幸”在学生的心中直接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使情感完全融入文本中,体会当时社会人间的冷漠。
抓住重点句,通过朗读、听故事,深入品评,让学生明白小女孩向往的天堂其实现在就在人间,它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它更需要关爱。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旧社会的黑暗。
1、带着新理解,通过有感情的品读,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同情、悲愤心情以及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
2、通过教师的“引”,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并形成高潮,让学生与教师、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
在学生对文本领悟已达一定深度情况下,通过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从而激起新的思维兴奋度。拓宽阅读面,注重知识的积累,以延续课堂知识,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得到有效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