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0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作业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第1课时 站立起来的祖先
基础训练
1. C    2. D    3. B    4. A    5. B    6. A    7. B
8. 问题一:云(或滇);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  
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
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
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
问题五:图3;图3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
第2课时  “北京人”的足迹
基础训练
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D
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  
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
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 骨针
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钻孔
9. 问题一:北京人。
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
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0. 问题一:北京;山顶洞;北京;京;东部;华北平原;三;黄河
问题二: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因为充沛的水源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的生活,共同生活,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阶段。
问题二:山顶洞人过着平等自由、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固然可嘉,但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绝不是理想的“天堂般的生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7:5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1课时 石镰与陶器、古老的村落
基础训练
1. D    2. A    3. C    4. C    5. B    6. C    7. D
8. C    9. A
10. A——b——①;B——d——②;C——c——④,D——a——③
11.
时代        石器制造方法        石器形状        生产生活方式
旧石器时代        打制        比较粗糙        以采集、狩猎为生
新石器时代        磨制        比较光滑,有锋利的刃部        以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
12.
文物        是哪一远古居民的遗物        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属于什么资料
天然火烧过的兽骨        北京人        会使用天然火       
实物资料或第一手资料
骨针        山顶洞人        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并且开始缝制衣服       
稻谷遗存        河姆渡氏族原始居民        已掌握种植水稻的技术       
原始纺轮        半坡氏族原始居民        已掌握了原始纺织技术       
13.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山顶洞人遗址;D. 河姆渡人遗址;E. 半坡人遗址;
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1. 台湾岛;2. 海南岛;①黄河;②长江

拓展与探究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为人类定居生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陶器的发明,为储存食物与水带来便利,这些都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第2课时 精神家园
基础训练
1. B      2. B        3. D       4. C   5. B      6. A   7. D
8. 问题一:
遗址        生活区域        距今时间        自然环境特征        建筑形式        农作物        制作的陶器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前        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房屋        水稻        黑陶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前        气候干燥、河流少        半地穴式房屋        小麦、粟        彩陶
问题二:半坡遗址:陕西省,陕或秦,西安,西部地区,北方地区,旱地。
河姆渡遗址:浙江省,浙,杭州,东部地区,南方地区,水田。
问题三:相同点: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开始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过定居的生活等。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
问题二:本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可大胆想象,但要求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1课时 英雄史迹
基础训练
1. C     2. B     3. D
4. 问题一:①杀死沙漠吃人的狮子;②杀死害人的怪物洪巴巴;③对抗蛮横的女神伊斯塔
尔;④杀死害人的天牛。
问题二:体现了古代西亚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古代西亚人民对神、对英雄的崇拜。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它们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反映的大多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事情;二是反映的多是英雄人物,反映了早期人类的英雄史观;三是多以口述的第二手材料为主,传说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另外,这些传说都与野兽、神灵有联系,反映了当时人类与动物的接近以及原始的世界观。
问题二:联系:远古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而这些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证明。
区别:远古传说是远古人们口耳相传,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褒贬流传下来的,其中有虚构的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8:04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基础训练
1. C     2. D     3. D     4. B    5. A    6. B
7. A     8. D     9. B   
10.
序号        遗址和文物        印证和说明
1        在距今约7000~4000年的各地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耒耜、锄等石制工具        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2        黄河上游地区出土的绳纹、蚕纹陶器        证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纺织、养蚕
3        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陶壶        印证了当时船已经作为交通工具
4        半坡遗址发现带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        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
5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证实该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
11. 问题一: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或新石器时代晚期。
问题二: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
问题三: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联盟的首领由议事会选贤举能产生,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事实上,禅让并不是在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当时已有了氏族贵族,也曾出现过战争,实力在禅让中起了决定作用。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疏导
问题二:长江
问题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勤劳勇敢等。
问题四:上、中游分界线:河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下游分界线:孟津,河南,豫。

第一单元测试卷
1. A    2. A    3. B     4. B     5. A
6. D    7. A    8. D     9. C     10. D
11. D   12. D   13. D    14. C     15. D
16. A   17. A   18. B     19. A    20. C
21. D   22. B   23. C     24. C     25. B
26. 问题一:图中的工具是用石头和骨头制成的(2分)。它们是经过磨制制成的(1分)。
问题二:制造此类工具的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2分)
27. 耒耜: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2分)船形陶器:印证了当时船已经作为交通工具。(2分)陶埙:证实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2分)
28. 问题一:秦岭—淮河一线(2分)
问题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半坡人生活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4分)
问题三:说明河姆渡人、半坡人已开始定居生活,但他们的房屋结构样式不同。(2分)定居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与发展,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3分)
问题四:相同之处: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过定居生活。(3分)不同之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制黑陶。半坡人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彩陶。(3分)
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地形与气候的影响)。(2分)
29. 问题一:有巢氏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术,过上定居生活;燧人氏的传说反映了原始先民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3分)
问题二:由于生存环境的险恶,工具简陋,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为了生存,原始先民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4分)
问题三: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大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江河水引入大海。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3分)
30. 问题一:“轩辕”指黄帝,“神农”指炎帝。(2分)
问题二:“平定蚩尤乱”指发生在大约四五千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联合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此后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4分)
问题三:“轩辕”建造房屋,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神农”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4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8: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第1课时 尼罗河的赠礼、新月形沃土
基础训练
1. A     2. C     3. C     4. A    5. D    6. B
7. A     8. C      
9. 问题一:古代埃及。
问题二:古代埃及位于大河流域,由于河流冲击而形成肥沃的土地,河流有利于农业灌溉,气候温暖湿润等等。
问题三:还有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说明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大都产生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大河流域。
10. 问题一:“新月沃地”;苏美尔人、希伯来人。
问题二: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定都巴比伦城(今伊拉克巴格达以南约90公里处)。古巴比伦王国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伊拉克。
问题三:战争的破坏,保护经费短缺,人们不够重视,社会因战乱而无暇顾及等。
问题四:①伊拉克有关方面转移分布在国内各处的文物。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进行协商,以便把战争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③向毁坏文物的军事行为提出抗议。④划定文物保护区域,以免遭战火破坏。(回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文献资料:《吉尔伽美什》、西欧历史学家的著作。实物资料:琉璃墙及墙上的浮雕、金瓶、金制山羊。口述资料:传说。
问题二:第一手资料:《吉尔伽美什》、琉璃墙及墙上的浮雕、金瓶、金制山羊。第二手资料:西欧历史学家著作、传说。
问题三:尽量选用第一手资料。

第2课时 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黄河与长江
基础训练
1. B     2. D       3. A      4. C       5. B   
6. A     7. C       8. C      9. A       10. C
11. 问题一:A. 尼罗河流域;B.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C. 印度河、恒河流域;D. 黄河、长江流域。
问题二:因为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存,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问题三:

问题四:5510;56
问题五:古埃及人的历法;两河流域的星期制度;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两河流域的“60进位法”等。(答出其中的两项)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我国原始农业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这些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发祥地。
问题二:①环境在起作用。相比黄河、长江流域,当时的东北气候寒冷,华南地形较破碎,人烟也比较稀少,故两地都不可能有发达的农业。②黄河中下游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势低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③两个流域地处温带,气候温暖,水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1课时 城市开始出现、王权神圣
基础训练
1. D     2. A     3. C     4. A     5. D       6. A
7. A     8. C     9. B  
10. 问题一: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繁荣和国家的出现,在交通要道和人群聚居区,
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早期城市是政治中心和手工业中心。早期城市主要是由城墙、宫殿、作
坊、神殿、街道等组成。城市的布局结构表明当时已出现了阶级分化现象。
问题二:
项目        早期城市        现代城市
不同点        有城墙,为封闭式的;城中央建有神庙;有护城河        没有城墙,为开放式;城中央不建神庙;没有护城河
相同点        都具有规模大,地理位置优越,沿河而建,经济发达的共同特点
11. 问题一:金字塔;古巴比伦;夏朝
问题二:石油;伊斯兰
问题三:波斯湾;苏伊士

拓展与探究
禹实际上已经掌握着可以置单个氏族部落于死地的军队。所以这一次杀防风氏,而且当着所有氏族部落首领的面杀防风氏,就是要杀鸡给猴看,就是要杀一儆百,就是要一改过去一盘散沙、每个氏族部落首领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的局面。由此,各个部落的首领自然见禹而胆寒,不敢自行其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真正的“九州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8:16 | 只看该作者

第2课时 分化的社会、军队与刑法
基础训练
1. B    2. B    3. B    4. A    5. A   6. A    7. B
8. A    9. B    10. C
11. 问题一:一
问题二: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严禁通婚。这种制度不合理。它违背了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发展经济,普及教育,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 问题一:古代巴比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问题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巴比伦奴隶主和奴隶、自由民的社会地位。
问题三:没有;因为法典对奴隶与奴隶主、自由民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问题四:它们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对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规定了严酷的刑罚。这些与今天法律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原则大相径庭。

拓展与探究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上述历史问题:“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种原始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等级社会,所以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等级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生产力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

第三课 告别野蛮

第1课时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
基础训练
1. C    2. C    3. B    4. B    5. D    6. B   
7. 问题一:图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图2:楔形文字,古代西亚人发明;图3:甲骨文,出现于中国商朝。
问题二:仓颉造字只是传说,汉字是由许许多多的“仓颉”们慢慢丰富起来的。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三: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传承悠久,不断创新等。
问题四: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进入了文明时代。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以用谐音理解“龟”图案为“归”。各个图案的意思分别是:归、速归、不归、一刀两断。
问题二:根据:刻划符号是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或标记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是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
局限: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理解其意,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与语言结合,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利用它来表达、交流思想。
问题三:是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材料是:压平的纸草。当地气候干燥,所以文字材料便于长期保存。中国的文字起步相对较晚,竹木简易受气候的影响,不便长期保存,这是中国上古历史记载残缺的原因之一。

第2课时 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
基础训练
1. A     2. D    3. B    4. A    5. C    6. D    7. B
8. 问题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问题二:没有农业生产,就不会有埃及的天文学;没有生产实践,就不会有数学。因此,一切科学都是源于人的需要,并在生产实践中产生,都是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基础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该题为开放性问题,建议学生根据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地理条件几方面作出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8:23 | 只看该作者

第3课时 宗教的奥秘
基础训练
1. B    2. A    3. B    4. C     5. A
6. 问题一: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最初产生时主要反对印度的婆罗门等级制度。积极的作用:佛教宣扬的灵魂不灭、生
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同时也适应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问题二:阿育王统治时期。表现:阿育王在印度兴建了许多佛寺、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他还派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去传教,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问题三:传播路线:主要是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中亚传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
问题四:佛教传入中国后广为流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许多石窟、寺庙都保留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塑像,成为我国研究宗教及民族绘画、雕塑的宝库。(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均可)

拓展与探究
古国名称        地理位置(填图中字母)        大河流域(填河流名称)        文明成就
古埃及        A        尼罗河流域        太阳历、制作木乃伊、几何学
古巴比伦        B        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太阴历和星期制度、几何学
古印度        D        印度河、恒河流域        佛教、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
古代中国        C        黄河和长江        甲骨文、青铜器

第二单元测试卷
1. B    2. A    3. B    4. C    5. D      
6. A    7. D      8. B      9. C      10. D   
11. D   12. B      13. B      14. D      15. D     
16. D   17. C      18. D      19. D      20. C
21. C    22. C      23. A      24. C      25. B
26. 问题一:A. 中国,约5000年前;B. 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C. 西亚文明,公元前3500年;D. 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4分)
问题二:B(2分)
问题三:温带;气候温暖湿润。(3分)
27. 问题一: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犯。(4分)
问题二:国王和大小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国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把他们杀死,作为祭祀祖先的供品,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6分)
问题三:是社会的进步(2分)。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
缓慢(2分)。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分)。(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8. 问题一:错误点:《汉谟拉比法典》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能相互通婚。(2分)正确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不能相互通婚。(3分)
问题二:错误点:夏王武丁的妻子,传说中的女将领。(2分)正确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文字记载中的女将领。(3分)
29. 问题一:从地貌看:过去的蓝田森林、草原分布广,而现在原始森林、草原一块块被垦为耕地,保留下来的草原因过度放牧而退化,水土流失加剧(2分)。从动物种群看:过去的蓝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而现在野生物种衰退或灭绝(2分)。从整体环境而言,过去这里水源丰富、植被茂密,是人类的理想栖息地,而今天这里却是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已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这种变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所造成的(2分)。如大量把原始森林、草原一块块垦为耕地,使植被遭到破坏;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带来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等带来野生物种衰退或灭绝(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问题二:蓝田人依赖和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但同时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我们要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按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做到人地和谐。(言之有理即可给分,5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0:58: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第1课时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基础训练
1. C    2. C    3. C    4. C    5. D    6. C    7. B
8. 从积极方面看: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有更多的权利。从消极方面看: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结论: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样美好。
9. 问题一:在图上画出的路线必须经过的大洋有:太平洋、印度洋;海域有:南海、地中海;必须经过的海峡和运河有: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
问题二:古希腊;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
问题三:大河;海洋
问题四:A处是雅典为代表的以奴隶制为基础的民主制;B、C、D是专制统治。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如果雅典赢,它的优势在于:商业贸易繁荣,为雅典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斯巴达不重视生产经营,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既然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是消耗国力的战争,时间越久对雅典越有利,所以雅典会赢。如果斯巴达赢,它的优势在于:雅典人喜欢的是文化和经商,不善于打仗;雅典的民主制度不适合在战争中迅速决策。而斯巴达人个个都是战士,是军事强国。所以斯巴达会赢。问题二:雅典因为城内爆发鼠疫,失去了指挥官和战斗力,败给斯巴达。但斯巴达因为国力消耗,在获胜后不久,无力抵抗北方小国马其顿的进攻,并没有成为最后赢家,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时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基础训练
1. B    2. B    3. A    4. B    5. A
6. 问题一: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法国、希腊、土耳其、埃及等(回答其中三个即可);特点: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问题二:军事征服;尚武。
问题三: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
问题四:罗马是个尚武的国家,崇拜英雄,罗马军队作战勇敢,战术高超,拥有强大的兵力,先后征服了很多国家,并且古代罗马人对待奴隶也很残忍,所以说罗马人是“嗜血的民
族”。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后来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拓展与探究
据《罗马史诗》记载,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穆卢斯就是被母狼哺育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
从此,罗马人将狼视为恩兽,以“母狼育婴雕像”作为罗马的城徽。1960年罗马奥运会会徽的主要标志就是罗马城徽。(回答符合题意,有理有据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8: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