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绿,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的繁殖。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作恶的鹿与冤屈的狼》
   材料四: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的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母狼的智慧》
   结合《猎人与狼》,就链接的四则材料,以及你所知道的有关“狼”的知识或故事进行探究,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答:
   
   (三十四)(2004?北碚)
   美好的明天
   刘墉
   ⑴“让我们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吧!”每当我听见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明天真的那么美好吗?我只知道,不论今天是多么令人留恋,明天总会毫不犹豫地来到,我也知道,无论我们抗议或沉默,生存或死亡,明天总是不停地推走。
   ⑵明天是平凡而无情的,它很快地变为今天、化作昨天、成为明天。
   ⑶明天是未可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用它弯弯的钩子,钩着我们又向前跨进一日,又长大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岁,又不知觉地添了些许,减少了些许。
   ⑷明天是辛苦的,要工作、要考试、要出操、要买菜、要战斗,只要有一件事没办好,明天就翻脸不认人。
   ⑸明天是脆弱的,如同人生的幸福一般,可能有病痛、有战争,有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即使是一片瓦默默地滑落,也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明天不再美好,而只能说明天是太纯了,如同一张白纸,雪白得令人发慌。我们可以将它接过来,再随手递出去,成为一张零分的白卷;也可以在上面乱涂几笔,成为糟糕的作品;但更可以赋予它最优美的色彩,最巧妙的情思,成为一幅传世不朽的杰作啊!
   ⑺所以明天又是操之在我的,是等待我们去开创、去塑造的。对于那些恋人,明天可能是他们的佳期;对于那些辛苦耕耘的人,明天可能是收获的日子;对于那些勇士,明天或许面临战斗,却可能胜利;对于那些反抗暴政的人们,明天或许最艰辛,却可能重获自由。即使有一位伟人不幸在明天逝去,也绝不是明天战胜了他,而是他伟大了明天,使明天成为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⑻不要等明天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走向明天吧!只有当我们将“等待一个美好的明天”的“等待”改为“开创”时,才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1.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明天并不是那么美好”的?
   答:
   3.在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的资料卡片上,并在类别栏注明摘句所属类别。
   读书文摘卡
   类别 篇名《美好的明天》作者 刘墉 来源(此处不用作答)内容摘要:
   4.文中第⑶段说“添了些许”是指添了什么?“减少了些许”又是指减少了什么?
   答:

第十三讲 学作品阅读
   
   【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包括:内容的整体感知,小说要素的辨识,小说情节的归纳概括,塑造人物的手法品析,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与散文线索的理解,小说与散文主旨的理解,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小说的主旨、人物的形象进行创造性的言之成理的理解,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包括:字词的准确运用,字词的含义,字词的情感色彩,字词的表达作用,句子的含义与表达作用,重点段落的品读,文段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描写方式的辨识,环境描写的技法及表达作用的理解,抒情方式的品析,文章的构思技巧与表达技巧的品析,自由赏析,等等。
   【知识疏理】
   1.小说的文体知识。2.散文的文体知识。3.童话、寓言、传说、故事的文体知识。4.小说的表现手法。5.散文的表现手法。6.文学作品中的描写。7.文学作品中的抒情。8.文章结构、顺序、线索方面的知识。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10.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11.段落品析。12.文学作品的细节性知识如详写与略写、联想与想像、正面与侧面、对比和烘托、伏笔与照应、悬念与释念、实写与虚写、先抑而后扬等等。13.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题目角度丰富,题型丰富。如概括题、简答题、品析题、联想题、解说题、赏析题、自由表达题等等都得到充分的运用。
   自由表达题的设计角度多姿多态。如要求谈启示,说看法,写结尾,补例子,作赏析,述感悟及微型写作等等。
   【解题导引】
   例1.
   绝 手
   印白先生4岁握笔,9岁出字。先给左邻右舍写联画贴,后给达官贵人描扇点匾。14岁晋见巡游的皇帝,御前走笔,龙颜赞叹,当场赐银百两,旨令将其抄书立碑留存。
   从此,印白先生名扬大江南北。但名气大了,人也傲了。每天舞笔练字,很少再给别人,就是显贵人家出资丰厚,也遭婉言拒绝。物稀为贵,惜字如金。印白先生的名气更响。据说有人为求几字,竟愿割田百亩。
   野村少佐求字时,印白先生鬓发已白。野村是城防司令,中国通。抓来印白先生,假意训斥下级,扇了绑印白先生小队长的耳光。然后抛手解绳,递烟递茶,恭请印白先生坐下。歉意地说:“先生的,大大的对不起,请你的海涵。”
   印白先生抚摸着红紫的手臂,鼻孔连出几声“哼”。
   “先生,”野村竖拇指夸奖:“大大的了不起。字的,我特别的欣赏……”
   印白先生斜眼野村,架起二郎腿,端茶呷了一口。
   野村斟茶,满脸堆笑,话入正题:“我的,请先生赐字,不知先生的意向?”
   “不写!”印白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
   “……”野村十分尴尬。
   印白先生起身便走,门岗架刺刀拦住他。野村打个手势,岗哨收回刺刀。野村陪印白先生出门,鞠躬道:“好走。”
   印白先生头也没回。
   野村数次登门,软磨硬蹭求字。印白先生始终不买账,对家人说:“此倭贼杀人如麻,即使杀了我,我也不给他写半个字。”
   家人担心野村真下毒手。
   印白先生淡然一笑,说:“倭贼要笼络人心,可能还不至于动我这种有名气的人吧。”
   野村再请印白先生,话不投机,露出杀相,用东洋刀砍下桌角,威胁说:“你的再不写这了,死了死了的!”
   第二天,押印白先生去,见面几句话,就手刃一俘兵。印白先生颤栗。野村抓住他的右臂,指着东洋刀上的血,狞笔说:“快快写,我的好说。”
   印白先生牙咯咯响,犟过头。
   野村用刀支过他的头,狂叫:“写的不写!”
   印白先生牙缝挤出两字:“不写!”
   “咔嚓”,野村下了毒手。印白先生被人扶回,在床上昏睡三天。乡邻好友守候身旁,无不掉泪。印白先生反而安慰他们:“别伤心,倭贼没断我双手,只要有手,我印白还是印白。”
   四年后,野村进山扫荡,被八路军击毙。日本兵在城里祭祀。天亮,贴告示的地方,
   八个斗字:“血刃倭贼,天下称快”,苍劲雄浑,洒脱耀眼。内行者赞曰:“除印白先生,再无可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1.请概括第⑴⑵段的内容。(各20字以内)
   第⑴段:
   第⑵段:
   2.野村采取了 、 、 的方式求字幅。
   3.“野村手刃一俘兵。印白先生颤栗”。印白先生是因为 而颤栗?
   4.文中最后一段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写着 B.横着 C.张贴 D.耸立
   5.印白先生最终为野村写字了吗?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字?
   6.内行者赞曰:“除印白先生,再无人可比。”请概括出其中的原因。
   7.文章对印白先生的描写三言两语,却使人感到栩栩如生。请举两例。
   8.请你概括写出印白先生的形象。
   这是一篇小说,读小说要注意故事情节,然后要了解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因此第1题应用一个主谓句来表达:“谁”(或“什么”)“干了什么”(或“怎么样”)。第⑴段:印白先生自幼练字,14岁时就为皇帝赏识。第⑵段:印白先生名声大噪,惜字如金。第2题,野村假意礼贤下士,惺惺作态,然后是数次登门,软磨硬蹭,最后凶相毕露,开东洋刀相逼。第3题,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印白先生有高风傲骨。他不是害怕野村的威逼,而是因为鬼子的凶残使得他气愤得颤栗。第4题,“写着”显着平淡,只是交代情况;“横着”虽有力度,但有杂乱之感;“张贴”一是显得平淡,二是与前面的“贴”语意重复;“耸立”不但可以看出这八个字的力度风骨,还能使人感悟到印白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因此,答案是D。第5题,在野村被八路军击毙后,印白先生为他写了八个大字:血刃倭贼,天下称快。第6题,原因有两点:一是印白先生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内行者知道他的字的风格,二是印白先生的气节妇孺尽知,也只有他才敢于写出这样的内容。第7题,文中对印白先生的描写凸现了他的鲜明形象。如:印白先生抚摸红紫的手臂,鼻孔连出几声“哼”。印白先生斜眼野村,架起二郎腿,端茶呷了一口。“不写!”印白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印白先生淡然一笑,说:“倭贼要笼络人心,可能还不至于动我这种有名气的人吧。”印白先生牙咯咯响,犟过头。印白先生从牙缝挤出两字:“不写!”,第8题,印白先生是一个不阿谀逢迎,宁死不屈,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书法家。
   例2.
   在小说阅读题答题方面,应主要掌握一些突破难点的方法,如:
   1.联系全文的“大”环境,对人物性格进行正确的理解。如果不联系全文主题,单就句子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可能会出不少的问题。2.着眼于文中的情节,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3.根据文中具体的语境,来品味文中的语言。4.调动学习积累,应对试题中出现的疑难。
   在散文阅读题答题方面,应主要掌握一些品味细节的方法,如:
   第一步,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理解,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材料。
   第二步,细节式品味。即对材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将阅读的全过程细节化,同时,又将每一细节化的阅读与“全文”这个整体联系起来进行品味。
   有了这样的阅读,就为阅读答题打下了基础。
   【常见失误】
   文学作品常见的答题误区有:不能判定选文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不知道如何找到选文的线索,概括不出对人或物的描写、表现的角度,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事物的特点概括不全面,不能准确地对文句进行品析,阐释不清句子的含义,看不出选文在细节上的表现手法,阐释不了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难以讲清楚答题的理由,概括文章的主旨有困难,等等。
   【考点精练】
   (一)(2004?连云港)
   高等教育
   司玉笙
   (1)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2)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3)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4)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傻蛋。
   (5)在露天仓垛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未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6)强就当了经理。
   (7)公司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8)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强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9)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10)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呀,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11)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12)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13)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14)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15)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16)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17)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18)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19)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第(5)节中,老板让强管理一个公司,他认为“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请写出“那种东西”所指的具体内容。
   答:
   2.第(7)节中,本家哥所说的“良心”与强所说的“良心”意思有所不同,请分别写出两人所说的“良心”各自的具体含义。
   答:①本家哥所说的“良心”:
   ②强所说的“良心”:
   3.请举例说明小说主人公强身上体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至少答出3点)
   答:①
   ②
   ③
   4.根据小说内容,具体说说小说标题“高等教育”的内涵。
   答:
   5.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教育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不超过100字)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二)(2004?大连)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洞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
   2.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8个字以内)
   3.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 的品质。
   4.“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
   答:
   5.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
   答:
   6.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人。
   答:
   ②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答:
   7.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
   答:
   
   (三)(2004?盐城)
   爬上窗台的绿色
   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若是在晌午呢,前提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选自2003年第11期《中华散文》,有改动)
   1.根据文意的理解,第2段和第7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什么?
   (1)“惟一心愿”
   (2)“简洁纯真的心愿”
   2.细读第5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
   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答: 。
   3.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
   4.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
   ⑴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
   ⑵“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答: 。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深长。
   C.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序,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6.这篇散文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来丰富“绿色”的内涵,来揭示“绿色”的精神。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上面题目涉及的语句除外),作一点具体分析。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6:00 | 只看该作者
(四)(2004?宿迁)
   家是地球的中心
   谭延桐
   “回家多好啊!”
   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临终时说的最后一句话。1907年,威廉辞去了哈佛大学的教职,开始了他计划中的欧洲之旅。所到之处,都会有“欢迎伟大的威廉?詹姆斯教授”的欢呼声暴雨似的淋到他智慧的头上。可是,再了不起的荣誉也替代不了家,替代不了,他太想家了。当他三年后终于乘上回美国的轮船时,他已是疲惫不堪了。就在轮船快要接近终点时,他一下子瘫倒在了坐椅中,瘫倒在了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梦想中,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他终于算是把自己给领到接近家的地方了。家,终于定格在他最后的时光里了。
   家,这个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的地方,谁又不魂牵梦绕呢?
   我似乎又一次听到那位阔人的哭泣了。他在野外徘来徊去,泪水涟涟,风怎么也抹不去他脸上的斑斑泪痕……有一位打那里走过的人问他:你这位先生啊,你怎么就不知道回家呢?他感慨万端地说:家?我有家吗?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虽然有漂亮的房子,可房子是家吗?……那位路人怔住了。
   同样,我也怔住了。是啊,荣誉再多,财富再多,可又有什么用呢?当家是“1”的时候,荣誉越多,财富越多,后面的零无疑也就越多了;可是,当家是“0”的时候呢?……真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家,他的幸福又将存放在哪里。没有家的灵魂,是孤独的,凄凉的,甚至是悲哀的,无望的……难道不是吗?
   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过春节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的热闹场面:长长的从售票大厅一直蜿蜒到车站广场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购票队伍……他们等啊等啊,等了一整天甚至几天终于算是轮到他们了……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他们笑了……他们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车上再挤,也挤不掉他们结实的渴望。哪怕是单腿站着……对,只要车上能容得下一只脚,就能容下他们对于家的拥抱……在外打工,钱是赚了一些,可钱再多,也不能作为足够的邮费,把整个的家从远方邮到自己身边来的啊!钱终究买不来家所给予的一切啊!回到家里去!只有一种声音在他们的心中反复地播放着: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回到家里去!……我理解了他们!
   我理解了……家。啊,家,究竟是什么呢?
   1995年,台湾举办了一项“公车欣赏,快乐上路”活动,即把一些精短诗作制成海报,张贴在公共汽车车厢内,让诗歌伴随着人们或长或短的旅途,其中就有这么一首题为“家”的小诗──
   我的家就像铅笔盒。
   爸爸是铅笔,出外帮人写字赚钱。
   妈妈是橡皮擦,功课不对就帮我们擦掉。
   爷爷是2B铅笔,画个小鸭给我看。
   奶奶每天买菜花好多钱,就像自动铅笔每天都要吃笔芯。
   我呢?是铅笔爸爸、橡皮妈妈的小铅笔……
   这是一位11岁的叫做苏幸的女孩子写的。在这位女孩的眼中,家就像一个铅笔盒。哦,铅笔盒,里面装着她的童话,她的一切。多美好的事情啊。如果拿走了这样一个“铅笔盒”,也便拿走了她心中的诗了。由她心中的诗外化成的这首小诗,我们也就再也读不到了……
   在你的眼中,他的眼中,家又是什么呢?
   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也许,家是你梦想中的梦想,牵挂中的牵挂;也许……你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呢?
   (选自《散文百家》2003年)
   1.这篇散文开头引用美国哲学家詹姆斯临终时说的“回家多好啊”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请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票终于拿到手了!似乎一个家终于攥在了他们的手里一样!
   
   
   ②也许,家是你最大的伤疤;也许,家是你最重的行囊。
   
   
   3.结合本文内容简析小女孩苏幸的《家》这首小诗妙在何处。
   
   
   4.请你仔细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对“家”的认识。
   ①
   ②                                               
   ③                                                
   5.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
   A.本文举詹姆斯的例子,意在说明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仅中国人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人也有。
   B.正是这充满温情的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魂牵梦绕的一个个家,才构成社会这个整体,才形成这个“地球村”。
   C.本文用例似乎是信手拈来,但实际上每个例子都经过了严格筛选,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
   D.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反复、夸张、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读来耐人寻味。
   E.这是一篇以“家”为话题的散文,所选事例范围广泛,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过渡语段,结构上显得自然严谨。
   
   (五)(2004?杭州)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第1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答:
   2.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
   ①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②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答:
   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
   答:
   4.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个字。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六)(2004?安徽)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就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向那里开始动手。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拦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着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在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父亲赶到学校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原因是什么?
   答:
   2.父亲请求帮助时,为什么人们都“摇头叹息”,没人帮他挖?
   答:
   3.填空。
   在地震灾难中,父子俩都想起了“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除了体现父子间的深挚的爱,还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__,儿子对父亲的__。
   4.文中画线句子对描写父亲起什么作用?
   答:
   5.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那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用一两句话概括)?
   答:
   (七)(2004?福州)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绵。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长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株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1.从上文看,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情感有:爱恋、 、 、 、 、赞叹。(用文中词语填空)
   2.“(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一句中“碧叶”的意思是
   。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4.作者说“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作者还了解到榕树的哪些特点?
   答:
   5.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两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的点评。(友情提醒:点评,可谈语句的表达效果,可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摘录 1.2.
   点评
   
   (八)(2004?龙岩)
   改变一生的闪念
   那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故事,至今仍珍藏在心里,让自己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这位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在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她回头看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通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28元的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了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阿姨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多少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稳安详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着,但女孩却激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的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刚从某名牌大学毕业,已找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解脱了我,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了一桩心愿:喊您一声‘妈妈’。” 话音刚落,女孩已泪流满面。老师的眼睛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忧郁起来,轻轻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1.“心中立刻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中的“怎么回事”是指什么事情?
   答:
   2.小女孩临走时,老师“特意叮嘱”她再来看书的用意是什么?
   答:
   3.“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
   答:
   4.“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句中教师的“笑”(加点)有何含义?
   答:
   5.标题“改变一生的闪念”中,“闪念”指的是谁的“闪念”?文中“老师”的行为又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答:
   6.当“教师”把小女孩带回家后,她“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如果当时“教师”对其批评教育后再让她走,其教育效果有无更好?请申述理由。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九)(2004?恩施)
   写荷
   朱群英
   ⑴因一湾碧水,我便开始写荷。
   ⑵在水之湄,荷婷婷如盖。一叶碧绿平静地展开,从水面缓缓地升起,水在荷叶的上面,亦在荷叶的下面,荷涌动,水便涌动。自池边向河心里漫去。
   ⑶于是想起伞,对天撑着,一束束的阳光收集在伞下,没有风,没有雨,荷便显得格外地幽远、明丽。目光踏着一片荷叶,一寸寸地远去,小小荷塘,竟无边的开阔。
   ⑷荷是水中的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纤尘。画荷是一种意境;唱荷也是一种意境;写荷仍是一种意境。平静的地面,荷叶慢慢升起像一只张开翅膀的水鸟,又像是一只小小的船,横于水面。阳光只是一片金黄色的落叶,与荷轻轻的摩擦,继而又被一阵风吹走,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⑸雨中看荷,像是把自己平放在水上,细雨轻吻着嫩绿的荷叶,一种迷人的音乐把你融入荷叶之内,你摇动着,荷亦摇动着,便会有一种韵味,轻轻地咬你,细口细口地啄你。雨水积在荷心,又一叶一叶地倒入水中,宁静的荷捕捉着一种清新的动感,一滴晶莹的水珠,悬在荷心,挂在你的眼角。雨过以后,一弯彩虹横于荷塘,那聚在荷心的水滴,亮闪闪地滚动着,颤抖着,像是从荷叶上亮起的一盏小小油灯。
   ⑹夏日的荷变得无边的茂密,整个荷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地远去,把一个一个荷池连成一个整体,间或有一只红红的荷花,倏地跃出水面,大摇大摆地把花瓣放开,露出黄黄的花蕊,含苞欲放的荷躲在叶下,很不容易被人看到,像是怕羞,在往上长,一直高进荷叶,花蕾慢慢地养大,像要胀开似的。有一线蜻蜓,一直飞进来,落在花蕾上,停住后一动不动。夏日的荷由浅入深,像是一种境界,放眼望去,竟有一种无限的空间。
   ⑺夜幕降临,清新的荷塘便掠起一绺微风,轻轻地袭来,有一种沁凉,沿着荷叶一圈圈地荡开,月光很轻,从荷上移动。月下的荷塘萌生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朦胧,一朵莲花,仿佛在梦里。一叶一叶的花瓣,挤开浓浓的黑夜,仿佛从污泥里抽出。配上蛙鼓,荷塘便喧闹起来,探荷的人仿佛一片荷叶轻飘飘的浮在水上,借着月色,荷叶依然地清脆,碧透。像水一样青嫩的荷绿仿佛一池易碎的翡翠,没有月光的晚上仿佛有一缕清香自荷中掠起,沾在袖上,掸也掸不去。荷在宁静的夜色中,浓浓地抒情,于恬静的田园岁月是一处精致的点缀。天亮了,荷也一一地亮起来。
   ⑻莲子熟时,一条窄窄的小船划破荷塘,向深处驶去,采莲女藕节一样的手像一尾鱼,在碧翠的荷叶中游动着,碧的水、绿的叶、红的花、白的手,无一不成为夏日荷塘的主题,便有一种斑斓,借荷为一种寄托,寓荷为一种归宿。于是伏案写荷,纸上的荷渐渐地醒了过来。
   ⑼便有轻轻的摇曳。
   (选自《散文天地》2003年第3期)
   1.文题中的“写”字在文章中的意思是:
   2.第⑶段中的“目光踏着荷叶”运用的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说“小小荷塘,竟无边的开阔?”
   答:
   3.请根据第⑷段中划线句子意思写出《爱莲说》中相应句子。
   答:
   4.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联系文中第⑼段,当你进入荷花深处时,荷花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
   5.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文中下面几个语段的内容。
   第⑸段:
   第⑹段:
   第⑺段:
   6.你认为下面四幅画哪一幅切合第⑹段文字的内容?为什么?
   答:
   7.根据你对荷花的理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自拟一道题目并且作答。
   题目:
   答案:
   (十)(2004?四地)
   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来,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我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选自《文学故事报》)
   1.全文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家长的形象?
   答:
   2.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揣摩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答:
   ②(家长)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答:
   3.联系上下文,并发挥想象,概括文中的闺女给父亲写信的要点。(至少三点)
   答:
   4.说说文中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5.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的理解。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十一)(2004?肇庆)
   借你一个微笑
   杨保中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合上教案而无表情地走出了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④他递过一张纸条:老师,我的物理太差,您能不能每天放学后为我补一个小时的课?
   ⑤我可以马上答应他,但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决定“迂回”一下。我牵着他的手到僻静处说:“老师答应你的要求,可这两天我太忙,你等等好不好?”他有些失望,但还是点点头。我知道他中计了,接着说,你必须先借一样东西给我!他着急起来,可还是说不出一句话。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这个要求太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耐心地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我注意到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显然他还不习惯对我回应。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昨天对我的承诺,读完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这回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七嘴八舌地争着说起来,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⑨他开始和同学来往了,一起上厕所,回教室……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提为他补习的事。一天下课李俊又拦住我,我知道他要干什么,很幽默地向他摊开手。他一愣,老师您要什么?我说,你写给我的条子呀。他笑了:我不写条子了,您给我补补课吧。我面带笑容:“功课你不必着急,到时我会主动找你的,但我向你借的你还没给够我。”
   ⑩“好的,我一定给足您。”等他高高兴兴又蹦又跳地走出好一段路后,我才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把他叫回来,递给他一张纸条,那里有我为他准备的一道题。我告诉他,一天之内把它做出来,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独立完成。我知道,他宁可“独吞”,也决不会和同学讨论的。这正是性格内向学生的最大弱点。下午他说还没做出来,我有点不高兴,说晚自习你还没做好,我可要收回承诺了。 自习时我见他站在一个男生边上,忸忸怩怩很不自然的样子,我得意地笑了。就这样我先后为他写了4张纸条,题目一次比一次难。后来,纸条一到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争论开来。
   ⑾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的都差不多了。新学期刚开学,李俊休学了,因为他爸遇车祸瘫痪了,而他自小就被妈妈遗弃了——这也是他忧郁的一个原因。我有些担心,一个连话都不大愿说的少年,能担负起养护父亲的责任吗?
   ⑿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到茶室聊天。刚坐下就被一群小孩子围上了,硬要为我们擦皮鞋。只有一个小孩没冲进来,在外面吆喝着:擦皮鞋擦皮鞋!……离开茶室,我从那个小孩子面前走过时,发现那孩子竟是李俊!
   ⒀“老师,让我为您擦一次皮鞋吧。”他说,脸上没有腼腆也没有沮丧。我答应了,伸过鞋子让他很用心地擦着。他一边擦一边说,他虽然不缠人,生意也不错。顾客告诉他,他的笑容很好看。
   ⒁我说是吗?他又笑着告诉我,不久他还会复学的。他学会了笑,他的笑让他挣半天钱也能养活他和爸爸了。
   ⒂我也高兴起来,我说我一定等你回来。可转过身,我的泪水就出来了。李俊大声地在后面喊,老师您要笑呀,您不要哭!我点点头,反而呜咽有声了。
   ⒃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是他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
   (选自《200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通读这篇小说,简述题目“借你一个微笑”的深层含义。
   答:
   2.这篇小说的神态描绘逼真传神,第③自然段中画线语句写出了李俊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回答。
   答:
   3.第⑦自然段写李俊听说“我”要向他每天借一个微笑后,始而“很困惑地看着我”,终而“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由于受叙事方式的限制,这当中作者没有写李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如你是当时的李俊,请将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不超过80字)
   答:
   4.在这篇小说中,为了让李俊每天能够借给“我”一个微笑,作为老师的“我”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答:
   5.作者在第⑩自然段写道:“期末考试李俊成绩尚可,科科及格——看来我为他补 的都差不多了”,而在小说结尾却又说“我终于没有给他补课”,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简要作答。
   答:
   6.在小说结尾,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是他(李俊)为我补了一堂人生课”,请简要说说李俊为“我”补的这堂人生课的主要内容。
   答:
   (十二)(2004?内江)
   今天上午发生的事情使我认识到卡罗纳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
   我去上学的途中,碰到二年级的女老师,她说准备到我家去一次,问我什么时候在家。这样,我耽误了些时间,晚到学校一会儿。到了学校,我们班的老师还没来。三四个同学正拿可怜巴巴的科罗西开心取笑。科罗西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长着红头发、一只胳膊因残废而垂在胸前、妈妈以卖菜为生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朝他脸上扔栗子壳儿,模仿他的残臂挂在脖颈上,把他比作畸零人、残废人和妖魔鬼怪。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坐在课桌的尽头,脸色苍白,极力忍受着他们的污言秽语。为了得到片刻的安宁,他用祈求的目光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望望那个。但是他们变本加厉地嘲笑他,挑逗他。他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突然间,那个厚颜无耻、爱搞恶作剧的弗朗蒂跳到课桌上,学着科罗西的母亲胳膊上挎着菜篮子的样子,逗得在场的所有同学捧腹大笑。科罗西的母亲一般是这个样子在校门口等儿子的,只因她最近生病没来接儿子。
   这时候的科罗西已失去了理智,抄起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蒂的脑袋上砸过去。弗朗蒂敏捷地闪到一旁,而墨水瓶正好打在刚进教室的老师的胸脯上。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回各自的座位,个个惊吓得默不作声。脸拉得长长的老师走到讲台前,气呼呼地大声问道:
   “是谁?”没人吱声。
   老师再一次提高嗓门,吼叫道:
   “到底是谁?”
   见没人答话,卡罗纳向可怜巴巴的科罗西瞥了一眼,猛然站起来,语气果断地说:
   “是我!”
   老师上下打量他一番,又望了望呆若木鸡的其他同学,然后语气平和地说:
   “不是你。”
   过了片刻,老师接着说:
   “肇事者今天将不会受到处分,快站起来说吧!”科罗西站起来,伤心地哭着说:
   “他们打我,欺辱我,我气疯了,拿起……”
   “坐下。”老师打着手势对科罗西说。老师接着以命令的口吻大声说:
   “那些肇事者赶快站起来!”
   四个人耷拉着脑袋站起来。
   老师用严肃而有力的声音说道:
   “你们肆无忌惮地欺负一个从不打扰你们的同学,嘲笑一个可怜巴巴的孩子,打了一个毫无自卫能力的弱者,你们的行为是最卑鄙无耻的,实在是玷污了‘人’这个美丽而又神圣的字眼!一群胆小鬼!”
   老师一口气说完,走到课桌跟前,一只手抚摸着低着头的卡罗纳的下巴颏儿,顺手托起他的脑袋,深情地说:
   “你的心灵真美!”
   卡罗纳趁机跟老师交头接耳,咕哝了几句,谁也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老师接着转过身来,用生硬的语气对几个肇事者说:
   “这次我宽恕你们!”
   1.文中第一句“今天上午发生的事情使我认识到卡罗纳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中“认识”是什么意思?“我”是通过哪两上情节“认识”卡罗纳的?
   ①(解释)认识:
   ②两个情节:
   2.老师称赞卡罗纳“你的心灵真美”,你觉得卡罗纳的“心灵美”包含哪些品质?(4分)
   答:
   3.卡罗纳趁机跟老师交头接耳,咕哝了几句,你知道咕哝的是什么吗?请结合人物性格和上下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出他们咕哝的内容。
   答:
   
   4.这篇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任选一点,具体说说你的体会。
   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06: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