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l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总复习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 、
   、 、和 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
   ②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第七讲 综合考查
   
   【考查要点】
   语段综合考查是文章整体阅读的浓缩,立足于段。主要涉及语文素养中的一些知识性内容。主要的考查点有: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②理解和运用词语、成语;③寻找关键词语和句子;④调整句子顺序;⑤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⑥语段的基本内容;⑦语段涉及的知识扩展;⑧语段内部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等。
   【知识疏理】
   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语段综合考查方面,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知识点:根据拼音写字;寻找关键词;词语替换;词语、成语填空;语句归位;重点语句理解;句子修改;句子顺序调整;句子续写;根据语境写话;知识扩展;语意理解等。
   【试题特点】
   2004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题、问答题、改错题、选择题、想像题、复位题、扩展题等。
   【解题导引】
   例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⑴~⑶题。
   ①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一个人送给另一个人一束花,这两个人就有了情意。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阴,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②面对“非典”的袭击,一次无cháng( )的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朵花是一次适时的看望,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
   ③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⑴根据拼音,把汉字写入田字格中。
   无cháng 的献血。
   ⑵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中“花”的理解。
   
   ⑶第②段句式不够整齐,语意不够连贯,请你修改。
   
   语段综合考查主要涉及语文素养中的一些知识性内容,而且基本上在段内解决。因此解题时仍然要关注语段的基本内容,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同时还要关注语段所牵连到的知识内容。
   【常见失误】
   解答语段综合考查试题的误区,就是没有把语段阅读看成是文章整体阅读的缩影,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应该把每一个考查项目都放在语段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
   【考点精练】
   1.(2004?安徽)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大约有120种左右,其中多为候鸟,常住的鸟类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②作为对比,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③生活在北半球的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学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居住。
   ⑤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天堂。⑥在南极,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但它只是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⑦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⑧因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从遥遥万里飞到北极来越冬,也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第①句画线部分应该删去一个词: 。
   (2)与第④句中“居住”一词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是: 。
   (3)第二段中,与本文中心无关的一个句子是第 句。
   (4)请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2004?海淀)阅读下面的语段答题。
   一个人的一生,本来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痛苦与欢乐;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就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多识草木虫鱼之名,遍览奇山秀水之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自身以外的经历。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 ① ,从《史记》中学得 ② ,从《正气歌》中学得 ③ ;从鲁迅学得 ④ ,从马克思学得战斗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追求的执着。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
   (1)请你将最恰当的选项依次填入上面选段中的空白处,把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A.批判的精神 B.坚贞的气节
   C.智慧的思考 D.严肃的历史精神
   (2)联系上下文,在第一、二段文字之间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要求用上关联词语“不仅……而且……”。
   3.(2004?龙岩)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有人说娱乐圈是个梦工厂,能把灰姑娘变公主,( )变王子。在这个新人旧将如过江之鲫的时代里,如何有效地进行包装推广,可是投资方的最高追求,( )四五百万的预算砸下去,还不见得能捧红一个新人。而无数怀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也最终发现,名目繁多的“影视表演学校”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是一个敛钱的无底洞。从1987年初具雏形的第一个“选关赛事”到如今遍地开花的造星大赛,许多曾风光一时的明星如今都销声逆迹了。说白了,主办媒体只是在打造瞬间的极度哀艳,而这样刻意播种出来的花朵往往都在寻梦的道路上(chà)那凋谢。
   (1) 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最恰当的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
   青蛙 动用
   ①: ②:
   蜻蜓 动辄
   (2) 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加点字注音。
   chà ( )那 娱 ( ) 乐圈
   (3) 在下面成语的错别字下加点并更正。
   销声逆迹 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句子与“可是投资方的最高追求”中“可是”一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他可是最清楚这情况的 B.可是他昨天的确说过这句话
   C.可是脸上却依然笑嘻嘻的 D.可是我从来没有去过那个地方
   (5) 用“凋谢”一词造句。
   凋谢:
   4.(2004?徐州)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的一生是不断雕琢的一生。
   雕琢自己,使生命更富有意义;雕琢自己,使人生更灿烂辉煌。青松雕琢自己,从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扎根岩石与青天白云游戏;小草雕琢自己, 、
   , ;大海雕琢自己,从而浩淼无边、博大深沉,敞开胸怀拥抱大山和小川;小溪雕琢自己,从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朝着远方的江河和大海奔去。
   雕琢自己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胆识和勇气,听惯了赞誉的华丽之辞,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因而批评对我们总抱有敌意。所以雕琢自己还需要认识自己——你的优势,你的不足,你的志向,你的毅力,你的个性,你的脾气。认识了自己,才知道哪些该凿去,哪些该保留,哪些又该mí补。
   玉经雕琢才成器,剑不沉埋便倚天。雕琢的目的远胜于雕琢的技巧,用心雕琢自己,终会雕出一个yì立大地笑傲苍穹的“人”字来。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mí( )补 yì( )立
   ②与“倚天”中的“倚”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绮丽 B.崎岖 C.椅子 D.涟漪
   ③修改画线处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④以“小草”为对象,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
   小草雕琢自己,
   5.(2004?山西)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答题。
   我们走过漫漫的一生,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面对人生涌起的不过是淡而又淡的感觉,我们顿觉自己很平凡,为此我们惆怅,我们感叹!【甲】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suì,只要你肯积累。
   【乙】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休qì,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沉思。平凡是告别了无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终止了浅薄的狂妄之后的深沉。平凡不是人生之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丙】
   白云为每一个平凡变幻多姿,微风为每一个平凡留下清爽,太阳为每一个平凡照出一个明朗的天地。【丁】
   (1)文中第三段加点的“炫”字读音是 。
   (2)根据文中的两处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3)“其实我们不必为平凡悲叹,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的正确位置应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仿照第二段中的语句形式,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它与前后句衔接自然。
   
   6.(2004?太原)阅读短文答题。?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富而缤纷多姿的。?
   烂漫的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的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你可以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写诗,                    。?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含苞欲放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然zhàn(   )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唱歌……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萧瑟( ) Zhàn( )放?
   (2)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诗意”一词的理解。?
   
   (3)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
   
   7.(2004?临汾)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华夏的寺庙庵观何其众,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竟使姑苏城外寒山寺的盛名历千载而不衰;九州的□□□□何其□,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却使山西这个寻常楼阁与母亲河黄河一样植根于国人心中。
   在中国2000多个县份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要数山西临汾的洪洞县了。洪洞所以( ),首先是因了一首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了600多年的歌谣:“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所以( ),还因一位天资掩蔼的青楼女子那段凄婉哀凉的吟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京剧是国粹,喜好者兴发时自会哼几句《玉堂春》,不好者偶尔打开电视机、收音机,眼睛或耳朵里说不定也会蹦出个苏三来,于是“洪洞”便深嵌在国人记忆的屏幕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外交流频繁,好奇的洋人竟也学唱京剧,《玉堂春》遂成了他们的首选,通过那些金发碧眼的女郎丰腴的红唇,“洪洞”这个县名,便在异邦传扬流播。
   这就是文化特有的魔力。
   (1)请将下列词语依据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括号内(只填序号)。
   ①芳名远扬 ②名重神州
   (2)把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问咱老家在何处
   □□□□□□□
   □□□□□□□
   □□□□□□□
   (3)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其与文中加点的句子构成对偶句。
   华夏的寺庙庵观何其众
   九州的□□□□何其□
   (4)揣摩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一个结构与之基本相同,且能够证明“这就是文化特有的魔力”的句子。
   
   8.(2004?郫县)下面是某校文学社社刊征稿启事的一部分,读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本刊欢迎大家赐稿、来稿,不论是发表过作品的同学,还是刚学写作的同学,都以文章质量高低决定取舍,我刊将一视同仁。来稿体裁不限,提倡创新,以1500字左右为宜。文章写好后必须交到本刊编辑部,本刊有权对录用稿件进行修改。
   ①征高启事中,有一处用语重复、多余,应该删去。这个词语是 。
   ②征高启事中,有两句句序颠倒,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应该对调。这两句是
   。
   ③文中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



第八讲 其他训练
   
   1.(2004?兰州)下列标点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
   A.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
   B.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C.别人以为是我臆想出来的——不对——我凭的是记忆。
   D.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2.(2004?哈尔滨)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
   狗,全是大猎狗。”
   C.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
   D.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3.(2004?襄樊)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B.气质的形成包括“实”和“虚”两个方面。
   C.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4.(2004?永州)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它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①我 说 服 妈 妈 和 你 一 起 走。
   ②我 说 服 妈 妈 和 你 一 起 走。
   5.(2004?南京)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
   在第3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了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标识 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由“浪花” 、 “鸟”、“手”以及“珍珠”的图形组成。“浪
   A B
   花”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提醒人们与海洋和谐相处 ; “鸟”颈的空白处象征渤海湾,
   C
   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相呼应。各种图案统一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
   D
   6.(2004?广安)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C.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的。
   D.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的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
   7.(2004?广安)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下面属于反对的一项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2004?泸州)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
   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9.(2004?杭州)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
   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
   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10.(2004?甘肃)给文中划线部分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也许是辽河水滋润的缘故,白柳条的性格极其柔顺,修长的枝条可以作出多种图案①弯成一个圈儿,像十五的月亮②打成一个弯儿、又好像女孩好看的细眉③因为白柳条宁弯不折,所以常有人用它编织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③……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11.(2004?天津)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加上双引号的一项是( )
   A.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开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12.(2004?湖州)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就看怎么样对待困难,是退避三舍呢,还是迎难而上?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他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13.(2004?天津)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淼、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尊严高于生命。)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霞。(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方法,写出了山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运用设问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14.(2004?宁安)选择这幅对联的上联或下联,用“/”划分节奏。
   绿 柳 沿 堤 皆 因 苏 子 来 时 种
   碧 桃 满 观 尽 是 刘 郎 去 后 栽
   15.(2004?绵阳)下列各项中,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B.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6.(2004?沈阳)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7.(2004?辽宁)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B.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8.(2004?锦州)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19.(2004?哈尔滨)下面句子朗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朗读第二句时,应在“涯”与“若”之间有短暂的停顿,
   以显示诗句的韵律美。)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第一句用升调,朗读第二句用降调,从而读出诗
   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C.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句中
   的“默默地”要重读,以突出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难舍之情。)
   D.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
   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朗读时用无奈、沮丧的语气,读出韩麦尔先生面对国土沦陷的残酷现实,内心极度痛苦的情感。)
   20.(2004?四川)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1.(2004?临沂)下面句子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句应当用轻快的语气读,表现诗人陶醉于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朗读时,应该在“四”与“时“之间有短暂停顿,以体现六月西湖的特有美景)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母亲的手”和“抚摸”要重读,以突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D.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2.(2004?辽宁)选出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洋洋啊与遗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高兴。
   D.胸胆尚开张。 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23.(2004?青岛)下列句子与课文原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B.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C.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4.(2004?自贡)下面的句子都选自要求背诵的课文,文字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B.食肉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上枢密韩太尉书》)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25.(2004?自贡)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
   B.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C.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
   D.关关睢鸠[被关着的睢鸠鸟不停地鸣叫。]
   26.(2004?泸州)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
   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译: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高声喧哗。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译: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译:损失了的玉器和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
   27.(2004?泸州)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土十年回。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怀进酒家。
   C.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都欢颜。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九讲 文言文阅读
   【考查要点】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知识疏理】
   1.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课文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字词的掌握和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试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题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回答问题要理解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意义。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题在文言文阅读题中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从题型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客观题多采用选择题;主观题多采用用原句回答问题、概括意思、填写等。
   【解题导引】
   例1.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 (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
   ③前人之述备矣 ( )
   ④去国怀乡 ( )
   3.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上面的试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分别从文学常识、文言实词、仿写、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等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只要平时留心熟记,注意归类,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渔家傲》。第2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据境择义”,要考虑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古今义异词(制:今作“制度”讲,古作“规模”讲,其含义为后者);“属”是通假字,通“嘱”,“嘱托、吩咐”的意思;“备”有“完备”、“准备”、“详尽”多个义项,依据语境,其义为“详尽”;“去”是个古今异义词,今义为“往、到”;古义为“离开”,该句中的“去”义为“离开”。第3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仿写。读了优美的文章,自然会对文中的妙语记忆犹新,跃跃欲试。文中的对偶句所拾即是,关键是如何仿写。不仿先模仿,就是在现成对偶句的基础上加上限定的仿用词语,(如“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阴晦,喜湖光晴明”。)还可以自主创作,不必苛求完美,只要大体相似即可。实在不行,就从指定的文段中抄录一组对偶句,当然,无论是仿写还是创作,其内容应与第三、四段关联,还是个对偶句即可。第4题重在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请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文章的主题去分析,即可明确: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第5题可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但观点错误或偏激应酌情扣分。
   【常见失误】
   1.虽是学过的课文,但却未读懂。有的同学平时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虽然试题的阅读材料就是课堂学过的课文,但是没有真正读懂;在考试答题时,抓不住要领,或者所答非所问。泸州市试题第4小题,“促使周处认识到自身过错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多写漏写不得分)。”读懂原文,很好回答:“闻里人相庆”。未读懂原文的同学,其答案五花八门,在阅读文学中抄,这一句像是答案,那一句也像。有的抄了长长一段,有的把文中对周处的描写当作答案,更多的考生把“清河曰”全部内容抄上。因对原文未能把握好,答题造成失误。
   2.实词词义不落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条件。几乎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特意考查一词多义。从阅卷情况来看,这类试题的得分率不高。最普遍的失误有二:一是以今天的词义去套文言词义,如“具以情告”,其中“具”有不少考生解释为“具体”;二是不会辨别一词多义,在多个词义面前不会选择。
   3.对虚词的用法不熟悉。各地试题中,考查虚词的多种用法的试题是一大难点。究其原因,一是朗读不够,缺少文言语感;二是归纳、辨析不够。也许在课堂上教师帮助总结过多次,还是不熟悉,那是因为老师总结不能代替自己的总结。要在老师指导下举一反三,自己再找例句归纳总结。
   4.对课文、句子理解不准确。失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子翻译不准确,对句中关键性的词语漏译、误译,对特殊句式不熟悉,不会翻译。二是对理解性的试题,答不准确。桂林市试题第4小题:“(乙)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你从(甲)文中也找一个体现子墨子这样精神的语句。”这道题并不难,但是仍有考生答不好。有的考生摘录子墨子的语言答题,似乎答对了,但不准确。
   【考点精练】
   (一)(2004?肇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2004?西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三)(2004?宿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
   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
   
   4.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四)(2004?玉林)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寡人无疾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哀转久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3.请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成现代汉语。
   答: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
   (五)(2004?鄂州)
   恶少年愠其诞,目间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1.用“/”正确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号求救于人甚哀。
   2.译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相去各里所。
   
   ②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
   
   3.试分析越巫夜归遇鬼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选文说说越巫是什么样的人?
   答:

(六)(2004?安徽)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易:____
   (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仕:____
   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 慕 义 强 仁 者 皆 爱 惜 焉
   (2)下面方框中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__义项。(只能序号)
   惜Xī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耗:减损。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3.“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 )
   A、由是先王遂诣亮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答:
   5.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墓”的认识。
   答:
   (七)(2004?徐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人。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会天大雨( ) ②度已失期( )
   ③上使外将兵( ) ④楚人怜之( )
   2.与“陈胜、吴广乃谋曰”一句中的“乃”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羲之之书晚乃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天下苦秦久矣。
   答: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答: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
   (八)(2004?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或: 食: 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安求其能千里也?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九)(2004?福州)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 ) ②食马者(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学而时习之
   4.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答:
   (十)(2004?黄冈)
   唐睢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 ) ②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
   答: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答:
   (十一)(2004?仙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6:00 | 只看该作者
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 ) ②好鸟相鸣( )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
   翻译:
   4.文章理解。
   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十二)(2004?青海)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 。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 。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十三)(2004?湛江)
   公输(选段)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愿借子杀之 愿: (2)公输盘不说 说:
   (3)不可谓智 智: (4)胡不见我于王 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将以攻宋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子墨子闻之 愿借子杀之
   D.子墨子起,再拜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3.请将选文中“夫子何命焉为?”和“吾既已言之王矣”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1)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 关的字词回答)(2)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2004?兰州)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本文是柳宗元 中的第一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余为僇人,僇:
   ②穷回溪,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答:
   4.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答:
   (十五)(2004?济南)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必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望西山,始指异之。
   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并从学过的其他文言文中找出一个含有这个字且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写在下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答:
   3.阅读选文,你有什么启发或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答:

(十六)(2004?哈尔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答: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2004?温州)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谁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C.朝而往,暮而归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明变化者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
   答:
   (十八)(2004?海淀)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
   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十九)(2004?烟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 )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③池非不深也 ( )
   ④委而去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5.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      的重要性,推出了
                    的结论。
   (二十)(2004?贵阳)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①故 ②是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答:
   (二十一)(2004?恩施)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答: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②
   错:
   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
   (二十二)(2004?呼和浩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公与之乘
   C.所欲有甚于生者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答:
   4.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两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答:
   (二十三)(2004?新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舍: ②患: ③蹴: ④已: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
   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 的人;批评了 的人。
   看法: 。
   
   (二十四)(2004?青岛)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2004?湟中)
   出师表(节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感激 (4)遂许先帝以驱驰
   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 陛 下 亲 之 信 之 则 汉 室 之 隆 可 计 日 而 待 也
   3.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波浪线划出相应的句子。
   
   4.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
   
   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行动:                            
   6.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②段划线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十六)(2004?昆明)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史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故愿得观贤人之光濯( ) B.闻一言以自壮( )
   C.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 D.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
   2.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见解的一句: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答:
   4.读完这段文字,请联系全文说说,苏辙的这番慷慨陈词能否打动太尉,为什么?
   答:
   (二十七)(2004?重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B.公问其故
   立有间 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 D.何以战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答:
   (二十八)(2004?佛山)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与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执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媵人持汤沃灌(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答: 。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
   答: 。
   (二十九)(2004?兰州)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用“/”给下面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士,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
   ②诸戎、夷越:
   (三十)(2004?郫县)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世之妻私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时时而间进
   辍耕之垄上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以: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③期年之后期 年:
   ④皆朝于齐 朝:
   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答: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答: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三十一)(2004?上虞)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然得而腊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苛政猛于虎也( )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 。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
   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
   A ⑵⑶ B ⑴⑵ C ⑶⑷ D ⑵⑷
   4.翻译句子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答:

(三十二)(2004?大连)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句:
   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答: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三十三)(2004?宾州)
   (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5 12: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