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高考】 1.(2010·安徽卷)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解析】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在六安双墩汉墓。 【答案】C 2.(2010·江苏卷)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解析】材料中已经说明了“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即可选出正确答案D,水排就是利用水力激动机械轮轴带动古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不停地给炉内加氧,“用力少,见功多”,大大提高冶铁效率。 【答案】D 3.(2010·重庆卷)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材料所说冶炼方法为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C 4.(2010·上海卷)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解析】 棉布在中国出现最早在宋代。 【答案】D 【同步训练】 1.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2.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描写的是( ) A.青瓷 B.青花瓷 C.彩瓷 D.白瓷 3.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产自中国的可能有( ) ①茶叶 ②丝绸 ③鸦片 ④五彩瓷 ⑤咖啡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4.“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2010年11月25日“南海I号”沉船遗址科学考察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有金、银、铁、瓷等器物6000多件。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①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 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6.康熙帝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后,限令南洋一带的中国商人必须在三年内回国,否“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也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康熙帝和雍正帝的做法所体现的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官府垄断贸易 C.打压商人 D.闭关锁国 7.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8.下列对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B.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C.宋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D.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9.中国古代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府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明代中叶以后 10.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绣,其辄敢拘刷者,禁止。”这说明了( ) A.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B.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C.私营手工业比重日益增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12.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 D.酿酒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纺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摘自《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关于“祖传秘方”的说法和“祖传秘方”传奇式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秘方为什么不能传播开来呢?在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这么一段话:“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时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种传习,主要由于手工业市场的狭小,受工业劳动者为了防治技术竞争而采取的自卫措施,受工业成品也往往因此而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这种世代传习显然是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元稹的《织妇词》中有:“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元稹的《织妇词》中有:“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何影响? 材料二: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歌碑》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费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熟悉、精通)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两,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之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此照把持行市律就处,再枷号一月示儆。” 阅读材料二,请回答: (3)上述引文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反映出官府对事实真相作了哪些歪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