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名师指导与练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8:4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简析1922~1929年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及其启示



理论上讲所谓“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这里所讲的“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1929~1933年集中爆发在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的确灾难深重,“大萧条”不仅给美国的经济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以至于到了1939年美国的生产才全部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也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婚率和出生率大幅度降低,这期间出生的孩子成为著名的“萧条的一代”。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第二,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第三,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四,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3.经济危机的特点



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4.经济危机的影响



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来看,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5.教训和启示



(1)繁荣与危机往往相关,清醒地看到可能潜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要居安思危,做到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密切相关,所以危机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恶化和各国政府的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选择保护主义政策损人而不利己。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4)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内部机制和政策。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市场调节要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难点分析】



一、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以世界为舞台,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把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疯狂扩张,控制了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二、浅析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市场自身来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2.对自由放任政策的认识



(1)18世纪末,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要求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政治地位,要求开拓市场,在经济上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积极开展了自由主义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并在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生产程度空前提高,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造成的,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战略。



3.胡佛的政策、措施



前期: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决国会的经济方案,还采用“自愿原则”对付危机,在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我们的经济掉入了“沟底”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失业人数日益增加 。后期:1932年是我们国家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举,为了赢得选举,胡佛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贷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他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结果并未缓解危机。



4.结果:胡佛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已不是原来严格意义上的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对于减轻危机恶果也的确起过一定作用,但是他依然是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自由放任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任的旧模式。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



5.失败原因



(1)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自由放任造成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长期处于混乱、失衡的状况中,从而无法摆脱危机。



(2)胡佛在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屡次否认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自身,而把危机说成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如果认为危机的根源不在美国国内,胡佛也就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大的行动来改善和修补美国本身的经济制度,也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含有大变革意义的反危机措施;即使迫于恶劣的经济形势而采取了某些措施,也不可能真正治愈或战胜这场危机。这也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之所以不疼不痒、缩手缩脚,以至最终彻底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6.教训



(1)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 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2)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3)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等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



(4)优化经济结构,防止投资过热或消费过热,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法导航】



1.通过观看美国的贫富差距漫画,理解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但由于广大消费者相对贫困而导致购买力不足,从而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



2.利用课本提供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理解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



3.利用课本、地图册上的图片,如“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廉价卖车”、“美国的失业者排队等候接受救济”、“失业者在领取供应物”等图片认识危机原因、表现。通过学习经济危机的原因,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4.从经济危机的中认识到,政府在面临危机时要以人为本,关注人民切身利益。树立关注人类、关注社会民生的人生目标。



5.通过学习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面临着很多挑战,在困难面前需要共同合作,互利共赢。



【小资料】



胡佛──“饥饿总统”



赫伯特·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在1929年入主白宫前,曾担任八年商务部长。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国家出现繁荣景象。美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损失微不足道,趁战时军需贸易大增又发了一笔战争财, 经济发展更是独占鳌头。1929年胡佛就任总统,发表就职演说时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然而不到八个月,一场历史上空前深重的经济大危机就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首当其冲,损失也最惨重。



危机到来后,大批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因为破产而自杀。许多人的多年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以致当时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大批产品因积压卖不出去,小麦、棉花都被故意烂在地里,牛奶倒进河中,牲畜被宰杀后埋入山沟,因为无钱管理这些东西,也很少有人有钱买这些东西。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人身无分文,因为危机使工厂倒闭,夺去了他们的工作。没有了工作也就无钱购买食物而忍受饥饿,无钱付房租或保住自己的住房而被赶出家门、流离失所。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只得在垃圾堆中寻找残余的食物充饥,在大街上铺一张旧报纸度过饥肠辘辘的漫漫长夜。



面对经济大危机,胡佛政府最初不承认有什么危机。在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又不愿由政府出面实施救济和扭转局势的措施,而是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让人们自己想办法摆脱困境。于是人们在失望和愤怒之余,开始发出抗议的声音:在危机中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一排排用从垃圾里捡来的破铁罐、碎木片、纸板、薄铁皮和粗麻布搭起的、临时居住的小棚子,被称作“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捡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晚上裹在身上御寒的旧报纸称作“胡佛毯子”;里面翻过的球类,空空如也的钱袋,叫做“胡佛旗”。这既是对胡佛这位曾被称为“救济工程师”、后被叫做“饥饿总统”的讽刺,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控诉。



【热点追踪】



IMF首席经济学家称世界经济需要新宏观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2011年3月8日说,世界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新挑战。



布兰查德当天在华盛顿举行的世界经济研讨会上说:“我们需要继续寻找应对变化的世界宏观经济增长挑战的新方法。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新世界。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与以往不同。我们需要接受它。”他指出,在危机过程中,全球宏观经济决策者采用了包括资本管制、设置流动性比率等许多新政策工具。但现实情况是,人们并不知道究竟该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且有可能误用。他认为这些宏观审慎工具也许应该逐项推出,在实践中检验其作用,然后再正确地使用。不过他强调这需要时间。



3月8日结束的这次研讨会为期两天,主题为危机后的宏观与经济增长政策。与会经济学家还探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资本账户管理、增长战略和国际货币体系等宏观经济话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8:49:50 | 只看该作者
同步训练
1.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美国房地产业存在较多的发展泡沫     
B.美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房地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2.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对此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②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③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④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图与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A.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展开
D.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4.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5.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   ③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方式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 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 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 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7.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
A. 各国都存在着生产过剩与市场缩小之间的矛盾 
B. 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有着决定性影响
C.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在加快    
D. 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
8. 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 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 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 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
9.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中大约有七成是美国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当时美国市民中流行的话语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消费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市场更加繁荣                       B.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C.银行信贷发达                       D.汽车制造业得到发展
10.下列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罕见的“大萧条”。图一反映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因缺少食物而挨饿的情景,图二则反映了农场主们倾倒牛奶,不惜销毁商品的情景。图二中的资本家那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太快了            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C.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太丰富了            D.维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保证自身利益
11.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想说明这场危机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
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1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儿歌反映的是
A.工业革命使环境恶化                B.战争危机日益临近
C.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                 D.美国实施工业复兴法
13.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美国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4.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15.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 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其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造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16.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②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盛行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在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乱
18.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导致这样严重局面的原因是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国际环境影响                        D.灰心绝望情绪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表明,自由放任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范围及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摘自《历史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从3月9号制订出《紧急银行法》,到6月16号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在这100天当中,罗斯福总统顶着狂风暴雨前进,一天天显示出他无穷的智慧和无限的精力。到国会议员们宣告休会那天,罗斯福已经发表了十次重要演说,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建立了每周举行记者招待会和内阁会议各两次惯例;宣布了废除金本位制,向国会提出了15篇咨文;指引议员们通过了13个重要法案,其中包括对一切银行存款实行保险,对抵押住宅者发放贷款,对华尔街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拨发40亿元作为联邦救济金,准许公开经营啤酒,以及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一系列法令。
──摘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采取的政策与胡佛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3)胡佛和罗斯福两任总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其结果是胡佛以失败而告终,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扬:“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   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人罗斯福获胜,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   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获胜,连任总统。
请回答:
(1)联系材料1和国家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二人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什么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3)联系材料4分析材料3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8:50: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与答案】



1.A 2.A 3.D



4.B  1929~1933年的大危机,股市崩溃,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许多人找不到工作。



5.D  ①显然是错误的,可排除;③④均来自课本;②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生产的盲目性。由此可知②③④都是20世纪20年代末引发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



6.D  由于柯立芝政府对贫富差距扩大不干预,导致市场萎缩,社会生产相对过剩,从而为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祸根。



7.D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但生产的过剩只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可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业化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而受到重重阻碍。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虽然是世界经济霸主,但美国经济不可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只能是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结果。



8.B  由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一些国家走向法西斯道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格局发生变化。A、C、D三项在以前的经济危机中也曾出现过。



9.B  这种市场的虚假繁荣事业来的主要影响是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10.D  首先应明确资本家进行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所以他们销毁这些产品的目的是维持商品的价格,以保证自身利益。



11.D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后果空前严重。尤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试图摆脱危机的做法导致危机进一步加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12.C “华尔街发出信号”指的是金融危机,由此可判断出儿歌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



13.C  持续的大危机使人们看不到希望,造成人们对政府和现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抗,这说明美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C的说法最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反映的不是生产力的破坏情况,而是这种破坏带来的严重社会危机,故排除A。B、D。



14.B  1930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危机,经济萧条,生产萎缩。



15.A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31年,此时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时。危机期间,美、德为摆脱危机大量向苏联出口机器设备等物资。



16.D  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的,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和企业追求利润的愿望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人民的贫困降低了购买力,股票投机制造了表面繁荣。



17.C 18.B



19.(1)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联邦政府大规模地干预经济,倡导地方团体和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危机。(2)放弃了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式来克服经济危机。(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程度越来越高,使得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克服或者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而罗斯福总统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则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这是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20.(1)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国家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力的条款。(2)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3)否。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它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作者简介:王笑开,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15年,在《江西教育科研》《考试报》《中学生学习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高考天地》等1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09: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