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高级职称教师)分析本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提交作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0: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高级职称教师)分析本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提交作业。
本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执教年段
初中( ) 小学( )

执教学科


执教年段教材
的内在联系点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可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把“课题学习”分配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去,以探究、寻找规律或动手调查实践形式出现,全套教材内在联系:
1,  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编写,  采用“混编”的形式编写,  体现“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基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心理规律,采取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块内容交叉编排、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这种编排呈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的展开到高层次的综合,不断深化,让学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人手的方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
4,体现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克服繁难偏旧的弊病,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精神,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适当引入信息技术,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0:11:36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内在联系点

   一、《测量》是在二年级学习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认识毫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吨,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够恰当的选择单位。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如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和质量单位(如克和千克),我们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例如,一个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一袋盐大约重500克等等。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比如千米和吨,我们是无法直接通过用手比一比、用尺量一量、掂一掂来建立相应的观念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间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加以认识,比如在教学千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走出100米的距离,然后想一想绕操场走几圈就是一千米。或者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素材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大概是几千米等,帮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间接感受一千米的距离,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教学受环境和教学实效性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是几节课中让学生准确的建立这样的观念,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发现此类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比如我们学校每年冬季的时候都会运煤,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这样的一辆货车他的载重是2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两吨煤卸在地上的时候大概有多大一堆,而且农村的孩子都会经历家里买卖粮食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刻意的让学生参与到这其中来,实际生活中的看一看,比我们坐在那里让学生空想要好上几千倍,所以能够有机会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不要错过。

    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这三个知识主体和五个练习还有一个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组成。计算思路采取了先估算在笔算的方式,问题解决和知识学习强调生动的教学情境、强调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这也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对学习情趣化、算法多样化的要求。结合教材和以往学生的学习反馈,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关于连续进位加法,学生在已有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说,知识不是新知识,只是连续进位加的过程更为复杂了,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教学中重点要引导学生解决“十位满十,怎么办?百位满十怎么办?”我觉得这里就体现了迁移的应用,就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各位老师也一定都有同感就是这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存在太大难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本单元的重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光针对竖式,直接从百位退1,不借助其他的学具的话,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是借助课件,利用课件的演示效果,然后再让学生借助了计数器直观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出可以从百位退,通过拨珠计算,体会隔位退位的算理。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在连续进位和退位过程中,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1和减去退位1的错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改错题,让学生在别人的错误中警示自己!

    说到的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都涉及到了竖式计算的书写,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学生的列式是否正确、规范,尤其是数位上有差别的,要注意相同数位是否对齐。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进位加法时,学生容易忘记加上进位数字,出现错误。二是退位减法中,某一位被退一后,忘记减去1,出现计算错误。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写清进位点和退位点,以此来强调或者说是帮助学生清晰的理顺计算过程。但是因此也会让学生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说有些试题中会出现一些判断竖式计算是否正确的习题,学生常常会认为那些没有标明进位点和退位点的即使答案正确也是错误的,你问为什么是错的,他会说因为他没有进位点或者是没有退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注意这方面的表述是否准确,以免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让孩子了解到进位点和退位点可写可不写,只是为了让能够在初始阶段更好的掌握计算而提出的。

    数学知识强调他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所以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懂知识,重要是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我们每一次班级里的小测试或者是期中、期末测试,学生答题之后我们都会反复的要求,仔细的检查,高年级我们会要求计算题要好好的验算,其实简单地说1-3年级的孩子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检查,确切点说1-5年级或者说有更高年级的孩子都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检查和验算。

    在三年级的第二单元中就出现了《加减法的验算》这一部分知识,教材的编写是通过要检验一道加法计算题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引发学生对检验的方法进行探索,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验算,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适当的引导利用加、减发的性质进行检验,让学生在经历了思考之后总结出验算的方法,在进一步的练习中体会到验算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本单元、本小节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强调验算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其实我感觉验算不仅仅以一种数学知识,是一种数学工具,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可能脱离计算也就不可能脱离掉计算的准确性。

    那在计算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不出错,不仅仅是学生,大人都有把简单的题做错的可能何况是孩子了!所以我们要在加强孩子计算准确率的基础上,同时增强孩子们的验算意识,就从本单元做起。我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体会自己计算、验算的过程,同时也让孩子们经历了彼此互相进行验算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系列的练习中体会到原来验算是如此重要!

    三、第三单元《四边形》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我认为在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教学难度,在了解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指认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结合简单易操作的钉子板让学生围一围,也可以让学生用这些图形做一些有创意的拼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探索,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在具体教学处理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我们要制作新年贺卡、手帕,或者是设计学校的花坛求出他们的周长等等,例如练习十一中的第二题,为奖状设计镜框就很好,让学生在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怎么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解题过程中鼓励方法多样话,不对学生做统一规定。

    四、《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这里有整除的、也有有余数的除法,虽然二者的本质都是平均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所甄别的。比如说为了美观和视觉效果,我们班级的桌椅都尽量是以平均分布的形式排列的,我们班原来有12个孩子,这就比较好排列,但是后来转入一名女孩,那13个人在桌椅的摆放上,无论你是三横四纵,还是四横三纵,都会有一套桌椅是独立的。那在实际摆放中我们也不可能将这名学生个体平均分成三分或四分。这样身边的问题就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

    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知道“余数”代表什么?通过准确的计算、明白算理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余数小于除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在巩固阶段我比较习惯采用练习与语言表述相结合的形式,就是在解决某一相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说明每一步都表示什么,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

    五、《时、分、秒》应该说时间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最密切的,但是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可以简单的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从我们的实际教学来看,对于分和秒的认识,不像时针那样直观,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或者是几时多,所以学生常常会直观的认为分针指1就是1分,指5就是5分,包括秒也是一样,这是学生认识时间的一个难点。这里直观的钟表教具就尤其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让学生观察到秒走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即一分钟,从而理解1分等于60秒,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体会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的一些做一做的练习都非常好,通过这些练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有多长,一秒钟我们能做些什么。练习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是最高的,参与性很强,体验意识也很强烈。

    以上是我对第三册教材前五个单元教学,一点粗浅的看法,因为个人能力和经验有限所以有不足和缺失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0:1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学科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

一、数与代数。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安排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初步认识、理解、体会万以内整数、分数小数、常见的量、四则运算的计算及意义,同时安排适当的估算。在小学四至六年级教材难度逐步提高,由原来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上升到万以上数

识的运算,小数有初步认上升到四则运算,方程有用字母表示数上升为解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

在小学低段主要涉及到的是图形与几何的认识,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人是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掌握认图、

测量、和画图的技能。在高学段安排了平面图形及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在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安排了数据的简单的分类、整理、分析,在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安排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

四、综合与实践

在低段教学中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如:坐船等,在高段教学中安排了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

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0:11:55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目的: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1. 小学生的生理方面,它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季,身体柔韧素质比较好,相反他们的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等都处于初期发育段,所以我们的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它们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体育活动、参与习惯上。2. 小学生的心理方面,体育教育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尽快适应从家庭迈向学校的第一步。通过体育课积极地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他们将来跨入社会成为真正的人才做好第一步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 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 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 ,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三、重难点:

以田径、球类、体操、技巧、武术为主要重点进行教学。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建立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体育课的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述,使学生懂得粗浅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常识。

四、教学措施:

(一)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二)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内在联系

体育教学在小学阶段,从低年级的简单游戏教学到高年级的正常常规化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阶段教学是环环相扣的,是循序渐进的。

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负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 分为若干层次,其表达方式如下: (一)知识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       记忆

①能记住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了解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知道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2.理解 ①能说出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会讲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懂得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3.简单应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做某某动作。②能运用已学过的某某知识和原理。③能回答(讲出、说出)某某道 理。④能回答(说出、讲出)某某动作做出的道理。

4.复杂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某某道理。

(二)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体验 能照示范、照片(图片)尝试(亲自)体验(体会)某某动作。

2.模仿

①能做出某某动作。②能做到某某样子(程度)。③会做某某动作。

2.       组合

①能将某某与某某动作连贯做。②能做出某某联合动作。③能连贯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

3.       协调

①学生能不停地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②能熟练地做出某某动作。③能不停顿做出某某正确动作。

4.       熟练(自动化)

能准确自由地做出某某动作。

(三)情感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接受

①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看教师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某要求能给予配合。③学生愿意听教 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兴趣

①学生乐意按教师的某某要求去做。②学生对某某练习,精力集中(干劲大,情绪高昂),感到欣慰。③ 学生对某某动作乐意多次重复练习,产生爱好、倾向。
3.自觉表现,形成观点立场

学生认识到某某活动(练习)的价值,在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也能自觉地做,由倾向、爱好,经过内化形 成观点、立场,并经常习惯地自觉表现。

(四)运动负荷目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 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即练习的重量、距 离、速度、时间、数量和动作的质量等因素组成的。

课时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负荷目标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 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12: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