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二)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4: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节从俄罗斯文学家契诃夫的“买布问题”,引出解方程中的“去分母”问题;又从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的一道题,引出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用“去分母”的方法解这类方程。这样选材,不仅增加了数学教科书的人文色彩,而且可以起到介绍悠久的数学文明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中,随着方程形式的复杂程度的加深,结合解方程的过程,继续让学生思考新出现的步骤(如“去括号”“去分母”等)的作用,可以反复巩固“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地向x=a的形式转化”的化归思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根据题意列方程;继续学习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能力目标: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会设未知数,并能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对于列出的方程能用“去括号”等方法来解,通过分析行程问题中涉及顺、逆流因素的题目及生产调度问题,进一步了解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更加关注生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4: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31 14:08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讲授新课
三、巩固提高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1、教师出示活动1
2、教师展示问题:船在顺水中的速度和在逆水中的速度有何不同?
3、让学生发表看法
                  
1、教师出示活动2
2、教师展示生产调度问题,并让学生思考问题,由特殊到一般,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明晰
3、找出题目中有几个相等关系?
4、出示分析,让学生把空白处填完整
1、教师出示活动3(鸡兔同笼)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又有哪些收获?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教科书第91-92页第6、7、8、14题

1、学生会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 来理解
2、学生找出本题中的相等关系
3、顺流速度x顺流时间=逆流速度x逆流时间
4、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得2x+3=2.5x-3)去括号,得2x+6=2.5x-7.5
1、学生从中发现,要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配套,则螺母的个数必须是螺钉的两倍
2、学生找出两个相等关系:生产螺钉的工人数+生产螺母的工人数=22名
每天生产出来的螺母数=每天生产出来的螺钉数*2
3、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算出结果。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师生共评

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物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数量关系很重要。在均速运动中,路程=速度*时间是基本相等关系,而对于船在河流中行驶的速度要受到水流速度的影响,抓住这个不同于一般路程问题的特点,灵活地求出轮船在顺水和逆水中的速度,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生产调度问题即如何规划分工使两种产品在数量上配套的问题,通过此题的研究可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鸡兔同笼”问题,进一步领会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二)
行程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生产调度问题:
螺母的数量=螺钉的数量*2  做螺母的工人+做螺钉的工人=22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4:08:4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的总结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二)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节虽说简单,但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也是较难理解的。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分析问题寻求贯穿全部条件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概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

二、课后的分析和思考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因为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新课的引入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进入学习意境。从本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师讲得太多,使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是我具体安排的。所以在课堂上缺少让学生充分表述自我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实施

教师具备各种的可能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状态,注意要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6: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