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活动1:观察:
展示学生作图作品(书P115例2),强调列表及图象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课前一两分钟对学生上交的作图作品进行快速筛选,尽量多选出一部分,课上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再从中选取一两幅优秀的作品上课为示例。
| 学生作图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 欣赏作品
|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乐意学习数学,激发了学习热情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异同,为后面的发现规律作了准备。
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能更好地把握课堂。
|
(二)尝试探索、体验新知
| 活动2、观察探索:
1、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书中”思考”)
| 描点法来画出了图象
| 通过操作体验感悟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们非常容易地完成平移。
|
2、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情况,引用两点法(两点确定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直线y=-6x与坐标轴交点”并思考:一次函数y= -6x+5又如何作出图象?
| 观察图象
分组讨论
归纳
| 通过启发学生视觉见到的两点,即与坐标轴的交点{(0,b),和(-b/k,0)两点};此交点的求法(学生易从填表中的数据发现),再反之引导学生抓住这两点画图象。就此题体验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确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用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
活动3:知识再体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个K值不同的一次函数图象,并观察分析
| 画图
观察分析总结归纳
| 进一步巩固两点作图法,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作准备
|
活动4:展示“上下坡”材料,解决象限问题。(多媒体展示)
| 观察、分组讨论 总结规律
| 让学生触发漫画中“上下坡”的情景,引导思考k、b对图象的影响——设置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学生对这种直观的知识易接受,易理解,记忆深刻。从而突出了重点,攻破了难点。
|
活动5: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提高拓展。(多媒体展出内容)
| 角色互换向老师提出问题由老师回答
|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角色转换形式,不但能尽快烘起课堂气愤,而且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对一次函数的性质理解的更透彻。
|
(三)课堂小结
|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 回顾
|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刚刚理解了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 回答
|
(四)巩固应用
| P117第1、2、3题
| 独立完成
|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
(五)拓展延伸
| P120第1、2、3、4题
| 独立完成
| 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与学”效果。
|
(六)布置作业
| P120:第5、7题.
| 独立完成作业,自我评价,及时反思
|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熟练,是否准确。
|
板书设计
|
一、问题引入(书P115例2)
二、观察例2图像异同,分组讨论,总结归纳。
(书P116例3)
三、小结,本节课收获。
y=kx+b
| 示意图(草图)
| 直线过的象限
| 直线变化趋势
| 性质
| k>0
| b>0
|
|
|
|
| b=0
|
|
| b<0
|
|
| k<0
| b>0
|
|
|
|
| b=0
|
|
| b<0
|
|
|
四、练习巩固。
五、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