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信息技术“添加文字”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8: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Windows自带的“画图”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画图”中“直线”“曲线”“椭圆”“矩形”“放大”“橡皮”“文字”等常用工具的使用,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学习简单图形的绘制入手,循序渐进地学习图形的处理以及综合运用,力求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图形绘制、加工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添加文字”是本书中第8课的内容,在前面七课中,学生学到的是基本图形的绘制和修改,而第8课为学生心中的“画图”这个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将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意境。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经过调查,每班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由于家庭等方面的差距,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差距也很大(一般,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已经熟悉了画图和打字)。在学习本课之前,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能够利用画图工具栏中的大多数工具绘制图画。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少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对开放式学习还有陌生感,需要个别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景所吸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作为任务去引导他们学习。根据学生多样化的个性特征,需要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成就感。另外,由于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进未完成的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发挥协作学习的优势,促进互帮互助学习风气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不要求指法和速度,只要求能打出想录入的汉字)
  2. 掌握使用“文字”工具为画图添加文字的方法。
  3. 通过观察、操作,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文字”工具的用途。
  4.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
  5. 培养学生收集、选择、整理信息以及研究、总结、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讲练结合、小组协作、任务驱动、课程整合等多种模式,使学生快速掌握“文字”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美术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分析,开展多角度的探究活动。
  3. 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4. 通过搜集资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通过学习成果的发布,提高表现自我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5. 通过对主题、颜色搭配的探索,增强学生信息表达方面的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整体的学习过程体现的是图形、文字的加工、表达,而不是单纯的软件操作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丰富课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2. 在时间交流中,诱发探究冲动,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合作性,形成对事物的独立看法,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 在制作名片的过程中,渗透对理想的思考,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字” 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文字工具栏”命令和汉字的输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8:36:3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过程(如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广播教学展示一张写了作者名字的图片
 观看、思考,产生想为自己的作品添加姓名的欲望。
 用成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讲授新知
 用广播教学演示文字工具的选择,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一句话,强调透明、光标的位置和智能ABC”中翻页查字的方法
 观看,领会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汉字输入的要领
 借助网络进行电脑同步演示,使学生近距离直观地学习
上机操作
 用亲切的话语提出任务:想不想在画图中输入自己的名字?
 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完成?
要求:先完成的学生做小老师
 在画图中实际操作,小组内互帮互助,先做完的同学做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操作
 学生对自己名字的输入最感兴趣,同时,由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性,让速度快的同学做小老师,协助其他学生完成任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问题解决
 提出个别学生的疑问:字能否变大一点呢?
 学生质疑、动手尝试
 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其尝试到自主探究知识的快乐

 请会做的学生到台前演示

 对小老师及时鼓励
 会操作的同学上台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因为有个别学生会操作,让学生走上讲台,满足其表现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对文字的其他设置,在此不多提,为下面的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做铺垫
探究发现
 简介文字工具栏,提出探究内容: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尝试、探究、发现,最后汇报结果
 因为只演示了改变文字大小的方法,其他设置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应用
 将电脑中的几张图片作为奖励送给学生。并提出新的任务:能否选择最喜欢的一幅画,为其拟订一个主题,在适当的位置添加上主题文字?
 学生欣赏图片,并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含义,为其拟订主题,添加文字
 开放式的内容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开思想,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任务中提高自己的理解、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意识
评价交流
 安排同桌之间互相给予公平、有建议的评价(过程与终结),选出优秀作品并展示
 互相评价,选出公认的最好的几个作品
 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鼓励学生更上一层楼
教师总结
 总结本课,并拓展知识:文字工具不但可以让我们的图画更充实,生活中还可以用它帮助我们做一些设计。例如,商标、邮票、名片等等

 让学生开阔眼界,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
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设计资料
 用心听老师布置作业的内容
 让学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整个演示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学生自评、互评,说说创作意图和感想
3、 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8:36:5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两课时,.技能目标是学生通过操作,了解在画图程序中输入文字的方法;学会用文字工具在图形中添加文字,并对文字进行修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用于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是利用文字工具在图形中插入文字以及对文字的修饰。教学难点是利用文字工具在图形中插入文字、文字工具栏的运用。我做如下的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贺卡画图作品等。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结合小学计算机教学实践和对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验,认为“导学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相对于讲演式而言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借助媒体环境提供学习资料,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自学探索、激疑问难、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技能。
一、激趣、导课。
成功的导课是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法特点的点睛之笔。新颖有趣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的学习,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活跃学生的思想,还能起到培养定向思维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的导入时,我先请学生看一幅图片,猜一猜,在图片里的两个卡通在讨论些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
二、尝试、探索。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掌握自学情况,对勇于质疑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赏。现代教学论认为: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思维与活动的统一是学生中心论的核心。而认识到思维是教学的基础,思维引起疑惑,疑惑的引起又在于提供适当的感知对象和实际的经验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思维,把自己原认知结构中的
    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的知识。在本课中,在学生在会画的基础上,试着完成新的任务,学生对照自己的知识水平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一切学习资料自己先试着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又是学生自已获得的知识,也体现了知识的迁移性。
三、精讲、质疑。
    教师少而精的讲解可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抓住要点认真听讲,并按自己的思路抽取所学知识,连接思维断点。此环节可运用示范操作、典型范例辅助精讲,重在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实质,并继续启发提问,从联想和思维过程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本课中的“文字工具栏的运用”是个难点,在学生自学有疑惑后,教师示范操作,并讲清重点,让学生在看清、听清、想清的基础上去试画,效果就比较好。
四、实践、操作。
实践是综合开发智能的重要一环。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在本课中,我是利用学的练习阶段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中解决。
五、评价、归纳。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小结和评论,相互交流作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其内在联系,并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和概括化,也是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成一个“导学式”的有机整体,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10: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