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科学公开课《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8:1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吗?
  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1)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生可能给许多种猜想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想,如①F1+L1=F2+L2    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铁架台、钩码
  实验步骤:
  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 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②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8:16:26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判断:在分析判断过程中有可能出现F1+L1=F2+L2  的结论,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数据,找到出错的原因,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讨论、交流、合作
  你的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板书)4.杠杆的分类
  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5.作业设计: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边下倾,这时可以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     边旋一些,使杠杆水平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的点是等间距的,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水平平衡?请设计出两种方案。
  (1)                                 ;
  (2)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所以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试验去得出结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不要不敢,事事包办,那样只会导致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挫伤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的转变。这样,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有体验了过程与方法,还从中获得了获得知识的快感,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我的设计:
一、通过常见简单机械(指甲刀,锤子,钳子),让学生亲自体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三、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具体方法沿用课本上的平衡杠杆加钩码就很好。
最后,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教学形式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1: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