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观摩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7:5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白醋和小苏打时,他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看到冒气泡、听到嗤嗤的响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产生了。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的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2.本节课内容是要让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1.醋是学生家里做菜的佐料,学生更熟悉一些,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2.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本课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3.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能采取直接告诉的方式,而要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告诉学生分析的结论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的难点是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7:5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30 07:55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学生观察后知道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物质,白醋是无色液体,有酸味。



了解两种物质的特点,为下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让学生先观察两种物质,再对实验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获取数据,这样才符合科学探究的程序。
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越多,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就越多,因此观察要全面细致。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必须拥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作出结论,所以要求学生多做实验以获得尽量多的证据。

四、小结、评价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学生回答不会相同,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并让他们课后查找资料,继续探究。

进一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各种现象。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化学变化

小苏打+白醋= 二氧化碳气体+新的物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07:55:37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正如我所预测的那样,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当学生混合小苏打和白醋,看到产生了气泡并发出嗤嗤的声响时,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实验当中。本节课能有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原因有:①每次实验开始前对每个小组人员都有明确分工,记录员、材料员、操作员、噪音控制员、汇报员等各负其责,这样在实验时才不会出现乱哄哄、手忙脚乱的场面,从而保证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②教师对实验的操作要求明确地告知了学生,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去开展实验,认真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及产生的问题。③注意培养学生遵循“动脑——动手——动脑”的程序来对待科学实验,实验前先思考猜测或提出假设,然后设计方案、再根据方案开展实验研究验证假设。对产生的问题要继续深入思考或查找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的气体是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来了,是二氧化碳。当然,这是受了书本的影响。凭什么就认定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因此让学生认真做了后面两个实验,仔细观察实验产生的现象:火焰熄灭了。单凭这一个证据还不足以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如再深入下去再做更多的实验来证明这是二氧化碳,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只好就此打住,而让学生阅读理解书本上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让他们明白:科学家们为了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还做了很多另外的实验。我们科学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懂得:搞科学探究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想当然,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并获得大量准确的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才能令人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1: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