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观摩课《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9:3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清平乐  村居》

作者及工作单位
  覃素兰   柳州市柳城县寨隆镇下尧小学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词,对词的平仄押韵、长短句式等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依然是一种感性模糊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唤醒与提升。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些学习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悟能力,对于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性地捕捉,因此让学生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还是本词教学的合适方法。但基于小学生本身的一些认知特性,在诗意的理解和品悟上要注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多层次的阅读对话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难点: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9:35:5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说说你对作者有什么了解?
2、板书课题:清平乐  村居
3、读课题,解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4、谈谈印象中的村居。读到“村居”,我们就想到农村,说说农村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与作者有关的资料。
读课题。
说自己印象中的农村。

通过了解作者、理解课题,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美。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指名读词。要求:其余同学自己在心中也要跟着念,把每个字念准。
3、疏通生字。重点讲解“剥”字。
4、节奏朗读,领略词味。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齐读。
有节奏的读。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三、品读词,感受词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1、根据课文插图,默读整首词,边读边想:你从词中的每一句话里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
(1)理解“翁媪”
(2)理解“相媚好“
想象说话训练: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3)理解“醉里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那你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看到大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豆田里锄草,想到哪一首诗?相机教育学生要节约粮食。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
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要点点拨:
(1)无赖: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
呢?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体会“卧”字的妙处:卧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换上这些字好吗,为什么?同时教育学生正确用词的重要性。
看小儿剥莲蓬的神态,谁能送他一个词?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生默读词。
四人小组交流
读书收获。
全班交流。
感情读诗句。
交流读书收获。
扮演翁媪说话。
朗读相关的句子。
交流读书收获。
用自己的话夸大儿和中儿。
感悟朗读词句。
交流读书收获。
感悟朗读词句。
   
        









美景容易吸引人,让学生通过感悟村居的美景,来体会诗人对农村的向往之情。















学生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赏析有困难,通过及时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任务对话来体验相亲相爱之情和农村生活的和乐美好。通过追问和想象,学生感受到了老人的亲密无间,也进一步体会到他们生活的和谐美好。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时,他们从最深的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
四、赏读课文,体验“画”美。
1、学生再读读这首词,把这个画面在心中理理顺。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
2、交流看到的画面
3、再说现在在自己眼中,这是个怎样的村居生活?

生美读整首词
想象
学生全班交流
说自己看到的村居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加深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乐学。
五、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感受诗人蕴含的情感。
1、介绍当时的背景。
2、看了这段文字,你们觉得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整首词。

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带感受读词

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更深入的走进文本,更深层次的感受诗人蕴含的情感。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感。
六、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村居的美。









七、延伸课文,布置作业。
1、背整首词。
2、古代的词可以配乐来唱的,这首村居旋律很美,配上优美的乐曲,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下面欣赏歌曲《清平乐  村居》(课件播放)。
3、小结。

1、背诵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3、收集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背词
生跟唱





生背诵
练笔
收集诗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唱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更深的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收集的能力。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青青草
                                   相媚好
无  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9:36:2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易懂,内容结构层次清楚,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典范。在这节课中,主要从“诵读、想象、品悟”这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读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深入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围绕“读正确了,读熟了,读好了”这一目标主线将初读感知、精读品悟、赏读体验三个环节合理安排、有机整合。刚开始是个别读,齐声读,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让学生边理解边诵读,学生读懂了词意,读出心中的陶醉;学完全词后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这样一步一个台阶的步步递升的读,学生就在读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通过想象进入词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不失时机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进入词境中,进入诗人的心里。例如,词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以“假如你就是词中的翁(媪),你会对坐在身边的老伴说什么?”进入该词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到了这句话的诗情画意。有学生说回忆当年怎么认识的;有学生说会赞美对方;有学生说会称赞能干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有学生说会欣赏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感受到农家人的生活非常安逸,也就自然面然地走进了作者的心里,品位到辛弃疾当时对这种农村生活的向往。
三、通过品悟走进作者心里
诗词教学,只有深入品词析句,才能让学生关注诗词语言本身。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品悟:借助课件画面想象并表述老两口如何“相媚好”,以品出农村生活的其乐融融;深入讨论究竟是谁“醉”了,为什么“醉”了,品出田园生活的美好,品出作者心中的追求;理解什么是“无赖”,品出小儿的顽皮可爱。总之,对于文本的这些传神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讨论、品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与韵味。!
本节课,尽管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领悟到这首词所表达的意境,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但一节课下来,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遗憾:
1、这节课,我重在诵读感悟,而对诗的基本知识讲得很少。《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在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词”的一般特点,“词”与“诗”的区别以及词牌名等方面的知识。
2、对于课标三维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不到位。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课堂上,我应该根据这首词的内涵,在学生感悟词的意境后,让学生诵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以此来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居安思危。
3、写字教学落实得不够到位。本课生字不多,我应该在学生熟读、识记生字的基础上用点时间指导书定,把写字教学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总之,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我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但我追求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历经一个过程,在他们心中留下阅读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10: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