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5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岩石》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0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教材共2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开个石头展览会,是对岩石个性特征的观察,重点是对“我的岩石”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观察岩石,并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一群岩石的共性特征,给岩石分类要学会根据岩石的某个特点确定分类标准。本课既有让学生对已有岩石认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观察研究岩石的过程。通过收集岩石、观察岩石、比较岩石、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的学习的基础。本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学生对收集岩石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比较地准确描述岩石的颗粒结构和纹路特征。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0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27 00:05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入课题

1、欣赏岩石图片。(播放PPT图片)
2、交流初步感知。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3、小结并揭示课题;是呀,大自然是神奇的,经过数百万年的雕琢和磨砺,为我们创造出无数秀美的山川和奇峰、怪石。这节课让我们用心灵、慧眼、巧手去和岩石做一次美丽的相约,让我们一起走近《各种各样的岩石》。(板书课题)


1、欣赏岩石图片。
2、交流初步感知。、


这些ppt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岩石,岩石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物品怎么会来自岩石呢?学生依然不清楚并且强烈地想知道,就此激发了学生探究岩石的兴趣。

2观察描述岩石的特征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带来的岩石,四人小组互相说说你们的岩石从什么地方搜集到的,看看各有什么特点。
另外,老师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岩石作为补充,请各小组组长到后边材料中心领取,并把你们自己准备的岩石和老师准备的合在一起,像老师那样给你们自己的每块岩石也贴上标签写好编号,每个同学选择一块岩石仔细观察,并记下它们的特点。开始行动!
2学生开始观察
  


1拿出自己带来的岩石,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这些岩石从什么地方搜集到的,看看各有什么特点。
2请各小组组长到后边材料中心领取,并把自己准备的岩石和老师准备的合在一起,给自己的每块岩石也贴上标签写好编号,仔细观察,并记下它们的特点。
3学生开始观察
  


以贴标签的方式把学生带来的岩石和教师准备的岩石合在一起进行观察,暗示学生两种渠道的岩石同等重要,要一起研究,既可以保证学生带材料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材料的结构性。给每块岩石贴标签还方便后边各小组进行交流。这里互相说说岩石来自哪里和用怎样的方式进行观察的活动只在小组内进行而没有进行班级交流,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问题相对简单,组内进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每个带岩石的学生都很乐意甚至急切想告诉同伴自己岩石怎么来的,观察方法也会在观察后的交流环节涉及到,因此不分别进行班级交流以节约时间。

三.展示岩石、给岩石分类

1有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组的岩石都放到展台上,并描述其中的一块,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他描述的是哪一块呢?(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词汇进行引导,记下好的词汇。
2 指导分类方法。思考以下三个问题:(PPT出示分类提示)
(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生分小组给岩石分类。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开始描述。
学生上台汇报。
 学生分小组给岩石分类。


怎样在一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的同时提高倾听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呢?采取了猜猜看游戏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共同来根据描述分析出结果。教师倾听,学生要描述得清晰准确,并把那块岩石的主要特征讲出来,而倾听的学生需要边听边思考才会找到正确答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中肯的评价和及时追问都有助于学生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

4三、检测(出示PPT。)
四、小结拓展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1-52页《岩石的成因和分类》,思考地质学家把岩石分为哪几类,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


看PPT并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知识的拓展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所以每一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听,不然会掉链的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各种各样的岩石
观察方法:看    摸    刻    敲…… 
岩石特点:天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05:3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猜岩石的游戏过程中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节课前松后紧,拖堂了,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课堂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处理好。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我让学生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并对照自己的观察记录,修改自己的记录表,在学生修改完自己的记录表后,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2: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