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算: 5×3=15(个)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算: 6×2=12(人)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二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情感交融,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情。三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
二、 探究新知
| 1、教学例2。 (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
动手操作、思考,数数。
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学生动眼观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并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5是3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师组织学生按程序操作。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①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②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 通过操作活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使学生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
| 2、教学例3。 (1)创设学生举行歌舞联欢会的情境,出示例3情景图。 (2)A、观察情景图,说一说自己知道了哪些信息。 B、独立想一想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C、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3)说说35、7、5各表示什么。 (4)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35是7的几倍,也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要求35里面有几个7,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商的后面不写倍字。
|
观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各组汇报,说一说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重点说一说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自由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实际操作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 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充分的学习时空还给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
三、 反馈练习,应用拓展
| 1、先连一连,再填空。(题略) 2、选择正确答案,用手势表示出来。(题略) 3、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4、能力拓展题。(题略)
|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动手、运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及时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同时感受成功的快乐。
|
四、 总结评价
|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自己有哪些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评一评,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
| 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以及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总结。
|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使学生建构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明了。
|
五、 布置作业
| 让学生课后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1、2题。
| 学生课后独自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第1、2题。
| 抓住学生的好胜争强的心理,组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
板书设计
|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 例2: 10÷5=2 例3: 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15÷5=3 35÷7=5 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