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七课“多彩的乡音”中的一首演唱曲目。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歌曲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支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的骑马挎枪护山林的威武的鄂伦春猎人队伍的形象。
《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一首家喻户晓的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原以打猎为生,性格剽悍,能歌善舞。 “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表现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并且已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力度记号,但是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还很弱。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力度变化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想象、表演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唱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学习音乐知识:力度的变化,能听辨出音乐中出现的f、p、 等力度变化,感受到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3、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能把对力度的正确感受运用于歌唱,能较自然轻松地、有表情地演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体验法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特点。
2、通过模唱法增强学生对鄂伦春族音乐的了解。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结合歌曲《勇敢的鄂伦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地鄂伦春》
2、音乐知识力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力度在整体音乐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有感受力度变化和处理歌曲力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
同学们,上周的音乐课老师带领大家去了欧洲,感受了法国的时尚与浪漫。今天,老师又想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在我国黑龙江省的最北部,有一片茂密的天然森林,叫大兴安岭,在美丽的大兴安岭下,居住着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今天旅程的第一站,我们就到那里去看一看,好吗?
2、课件出示鄂伦春民族生活图片,简单介绍鄂伦春人的生活习惯、服饰。
“鄂伦春”是什么意思?是他们民族的自称,它有两种含义:①山岭上的人们,②驯鹿的人们。
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一个少数民族,从前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他们通过捕捉猎物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帽子都是用动物的皮毛做的。而现在的鄂伦春人成了护林使者,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
3、鄂伦春的小朋友是非常热情的,他们听说你们来旅游,首先就邀请大家学习一首他们的民歌,学会了就带领大家去游览美丽的大兴安岭。有信心学好吗?
4、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好听的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
二、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分析歌曲,播放范唱:(要求:认真聆听,随音乐自由律动。)
同学们,大兴安岭有珍贵的动植物,那是谁在保护着这片大森林呢?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伴随着问题我们再来聆听一遍。(再次聆听原唱,用歌词回答问题)
同学们,是谁保护着这片大森林?(勇敢的鄂伦春人)
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一呀一杆猎枪,一呀一匹马,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山林。)
2、轻声跟唱。
3、声音大一点跟唱。
4、大声跟唱,说说你觉得哪个地方不好唱。
5、电子琴分句教唱学生觉得不好唱的乐句。
6、学生演唱
同学们,说一说,假如你就是鄂伦春族人,骑上强壮的马儿,背上猎枪,保护我们的大兴安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自豪)
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把这首歌来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7、歌曲处理,完成教学重、难点:
同学们你们看,在我们的谱子上有两个音乐记号“P、f”,
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吗?
(1)、第一乐句我们应该怎样表现?注意后半乐句的力度处理。(f强记号)
(2)、第二乐句怎样体现鄂伦春族人民的勇敢?(勇敢的鄂伦春处力度要强)
(3)、如果你是一个鄂伦春族的小朋友,骑着马,挎着枪,在巡逻、打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呢?(力度变弱突出他们的勇敢和机智。)
(4)、鄂伦春小朋友每天保护森林,他们的心情是什么的?自豪。(最后一个乐曲突出自豪感)
(5)同学们,你们看看谱子,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唱啊?
(提示开头、结尾的渐强渐弱)
设疑:那“<” “ >”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来播放这两组马蹄的声音,你们听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请同学欣赏并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巩固渐强渐弱)。
三、巩固:
①、以带力度变化与不带力度变化的两种形式演唱歌曲。
②、分小组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演唱方式好,为什么?想像鄂伦春族人民在什么场景中用不同的力度?
③、学生自我发现力度变化的重要作用,最后老师加以正确的归纳。
④、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师生接唱)。
四、创编动作,舞出激情。
同学们,你们唱的真棒,不过,老师有个期待,如果能边唱边加上动作就更像了,我们来比一比,谁更像鄂伦春的小骑手?(自由创编,分享快乐)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愉快的鄂伦春之旅结束了,让我们期待下一段旅程吧。下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