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活动1: 操作——折纸、剪纸、展纸:
| 观察△ABC的特点: 1)让学生思考,在上述过程中,剪刀剪过的两边是否相等? 2)由刚才的活动得到等腰三角形的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3)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腰、底边、顶角、底角。
|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课本开始的“探究”要求剪纸,展开得到△ABC
| 通过折纸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引出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
活动2: 实验探索——折纸:
| 等腰△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 学生归纳折纸得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 通过折纸实验得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
|
活动3: 深入探究并猜想:
| 1、你还发现剪出来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征? 2、让学生再沿着等腰 △ABC中AD所在的直 线对折,联系轴对称图 形的性质,从而去发现 重合的线段、角有什么 关系。
| 讨论、猜想: 1) BD = CD 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 2)∠B = ∠C 两底角相等 3)∠BAD=∠CAD 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 4)∠ADB=∠ADC =900 AD为底边BC上的高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
|
活动4: 归纳等腰三角 形的性质:
|
|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简记为“等腰三角 形的三线合一” )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
活动5: 理论验证:
| 1、你能用所学的知识, 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1吗? 1)引导学生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 2)让学生根据条件和结论画出图。 3)展示个别成果。 4)师生共同分析证明 思路后,把证明过程板 书出来。 注意点拨添加辅助线 的方法及添加辅助线 方法的多样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 法证明。
| 1、受性质1证明的启发,学生小组合作,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展示小组成果,并及时评价。
|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
活动6: 新知应用:
|
| 填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0,则其余两角为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否1100,则其余两角为 3、如图:在△ABC中 1)∵AB=AC,AD⊥BC, ∴∠ = ∠ = 2)∵AB=AC,AD=BC ∴∠ = ∠ = 3)∵AB=AC,AD平分∠BAC, ∴ = ⊥
| 帮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活动7: 问题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 师生共同分析,学会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几何问题,
| 小组合作写出解题过程。
|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
活动8:本节课你主要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习题集12.3第1、4、6题
|
| 学生谈体会
|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