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 1、叙述等式的性质. 2、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3、用适当的数或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些性质进行变形的: ①如果x−7=5, 那么x=_____(x=5+7,两边都加上7) ②如果7x=6x−4,那么__= −4.(7x-6x= −4 两边都减去6x,这条都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
(二)、新授
1、引入 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引导学生回忆: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 = (1+2+4)x = 7x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2、例题 利用移项解方程: (1)x-7=5 (2)7x=6x-4, 解:(1)移项,得 x=5+7 合并同类项,得 x=12. (2)移项,得 7x-6x=-4 合并同类项,得 x=-4. (3)解方程6-2x=5-3x. 解:移项,得 -2x +3x=5-6 合并同类项,得x=-1. 说明:移项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得变号,移项时,左右两边先写原来不移的项,再写移来的项.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 教师展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展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
解方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向目标前进?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 同学交流,复习学过的知识
学生分析问题,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利用等式性质实现目标转化。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能x=a的形式转化
学生能完成练习
| 通过复习,起到复习知识的作用。
给学生轻松的心理气氛,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
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
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将新的内容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
巩固所学知识
|